分享

患家须知 及 就医建议

 允峯 2022-10-05 发布于黑龙江
温馨提示
文章较长,7千余字,但实为患家所写
于疗病、养身大有裨益,望耐心阅读

     前  言     


近年来,中医日渐受到国家的普及和民众的关注,但因其独特的治疗体系,普通民众对于中医药是如何进行诊治疾病及疗效评估,仍存在很多认知误区。而无论中西医,在治病过程中,疗效的发挥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只由医生所决定。因此,向广大民众普及“影响中医疗效的因素”“中药服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诊疗常识,不仅能提高民众对中医的认知与辨识度,降低医疗纠纷,实现医患双方共赢,更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研究院在院长刘志杰先生的指导下,结合已出版的系列教材,将中药质量、中药的煎服法、治疗反应、治病与养病期间的注意事项、维持健康的基本要素、病情种类与治疗难度、患者的依从性、医患间的沟通、医生的选择等几大影响中医疗效的关键因素汇总于本文,以期能让广大患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在接受中药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养病须知,明确以上影响因素,达到提高疗效的最终目的。

 目 录 

一、中药质量

二、煎药方法

三、养病须知

四、治疗反应

五、维持健康的最基本要素

六、治疗的难易与恢复程度

七、医患双方的沟通与配合

八、医术医德与医生的选择

九、结语


一、中药质量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中药质量的优劣是影响中医疗效的最关键因素,只有保证中药质量,才能从根本确保疗效。

中药质量受到品种、道地、炮制、采收、饮片的贮藏保护、真假优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内容可参阅《经方中药学》教材),任一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药品质量,进而影响疗效。

古时,医生能深度参与药物采集、加工到供给的整个过程,可以严格保证药品质量。随着中药供给的市场化,药品质量逐渐良莠不齐,劣药、假药、优中掺劣、真中掺假等情况尤为普遍,这不仅受到利益的驱使,还源于中医医疗与中药种植行业的逐渐区分,部分医师、药师、医疗机构和药商对中药使用和鉴别缺乏认知等。

对于更加缺乏中药辨识能力的患者而言,大多难以保证所用药品的质量。如早在唐代,柳宗元就在《辨茯神文》序言中记述了买到假药的经历:

余病痞且悸,谒医视之,曰:唯茯神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淬,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

因此,中药质量问题不仅影响疗效,更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甚至影响着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声誉和发展。


  建  议  


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应时刻遵从医嘱,在医生建议或认可的药品销售渠道购药,避免因质量问题而影响疗效,如为图小利而购错药品或购用了劣药、假药,出现疗效差、无效甚至病情加重,责任不仅由患者自身承担,更会因此延误病情。


二、煎药方法



煎煮的汤剂是最常用的中药处方剂型,煎煮方法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疗效。如今,患者获取中药汤剂的途径主要有3种。

1)自煎:即由患者自行煎煮汤药。优点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煎煮时间、煎出量和剂量等;缺点是耗时费力,不易掌控火候和时间等。

2)代煎:即由医疗机构使用煎药机进行汤药煎煮,由耐高温的密封包装袋封装药液。优点是可以减轻患者煎药的负担和服用的不便,在按照正规流程和时间煎煮的情况下,药液质量与自煎并无差别;高温高压、过滤较好的煎药机,药液一般也相对澄清,不浓厚。缺点是患者难以保证是否能正规煎药。

3)免煎颗粒:是将单味中药饮片中主要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的颗粒剂,但使用时缺少与其他中药产生理化反应的过程,配方比例与饮片有别,因此药效和预后转归难于把握。优点是使用方便。


  建  议  


1.对于所就诊的医疗机构有煎药流程保障,时间精力不充裕的患者,可选择机构代煎

2.条件允许的患者,适合选择自煎

3.没有自煎或代煎条件的,再选择免煎颗粒。

经方中药的汤剂的煎煮宜遵循下述方法。


汉传中医·中药汤剂煎服法


1、最好用砂锅瓷锅煎药壶煎药,家用普通非铝制电饭锅不锈钢盆也可以,切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2、煎药前要先用凉水将药材浸泡 半小时 以上

3、煎药加水一定要面超过药物,一般高出 3~5cm,不宜过少。

一般每剂药加水 7 碗,每次煎出 3 碗药液(每碗约 150~200 毫升),小儿药量煎取的要少,可以适当浓缩。

如果医嘱为 1 剂药服 2 天,每剂药加水 10 碗左右,煎出 6 碗(每天3碗,喝2天);或 4 碗(每天2碗,喝2天)。

4、煎药时,须大火烧开煮沸后,转小火煎煮 45 分钟~1 小时。如含有烈性偏大的药物,如 乌头、附子、细辛、生半夏、生麻黄 等,须煎煮 1.5 小时以上,确保烈性经煎煮而消失。

5、贵重、数量少和挥发性强的药物,如 珍珠、三七、麝香、琥珀 等不需要同煎,只要将药物研成细末,再用煎好的药液冲服即可。再如 阿胶、饴糖 等药,加热融化后溶于已煎好的药液中就可以。

6、每剂药充分煎煮 1 次即可,不需 2 次煎煮

如果因加水偏少导致煎煮期间药汁不足,须及时添加烧开的热水,继续煎煮;不可加 凉水 或 温水,以防药物变质。

7、药煎好后尽量趁热将药汁滤出,可以一次熬出多日的药物,未服用的药液及时密封、冷藏保存。

8、如药物煎煮时出现糊锅,不可服用,请扔掉。

9、通常按 早饭前、晚饭后 服用,中午随意。其他或特殊情况须遵医嘱。

10、服用发汗类方药会汗出增多,或需盖衣被微出汗,此时遵医嘱,避免各种吹风着凉


三、养病须知



患者在治病期间,从饮食宜忌、劳作起居到修正心态上都有应注意的宜忌,如能遵守,并配合医生的准确治疗,对病情的康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另有刘志杰先生所作《养病需读》一文,点击此处蓝色文字可以查看

01

饮食宜忌

无论中西医,治疗疾病期间都需时刻注意饮食禁忌。中医最早的服药饮食禁忌如《伤寒论》记载的:“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以此来保证药效不被影响。根据现代饮食特点,通常需遵从以下饮食注意事项及禁忌。

1.常规禁忌大小白菜、绿豆、木耳、生冷、海鲜(生鲜、冷鲜为主)、油腻、腥辣、臭腐、啤酒。

2.不能食用生硬、发酵、冷凉、油炸、辛辣、过腻、过荤、过腥的食物;尤其腐败、隔夜、多日的剩菜等最不能吃。不能过凉过热,易伤食道及胃。

3.不能过量饮酒吸烟。因烟酒致病的患者,治疗时应适当减量逐渐戒除

4.不能过饱、过饥,避免积食或营养摄入不足。可以少食多餐,晚饭宜少吃

5.不能饭后马上卧床,应适当散步,觉胃中舒畅后方可坐卧。

6.多数疾病都需低盐、低脂、低油、低糖饮食,少食瓜果。

7.正餐食物必须煮熟煮透,有益消化吸收。饮食一般适宜以尽量清淡谷类、粥、蛋类、蔬菜或牛肉为主,有助药效。乳酪类适量食用

8.无论何种疾病,患者都需在遵循医嘱的情况下,有规律、有节制、定时定量饮食。特殊疾病(尤其以肝胆肠胃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痛风等)的饮食严格遵从医嘱。

9.不良的饮食习惯,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患者务须谨慎! 

02

调整情绪

治病期间,尽量远离繁杂琐事和令人不悦的场合,保持心情舒畅。过度烦躁、悲伤、焦虑,以及过度用脑思考,都属于不良情绪,最能影响身体,使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各脏器功能,导致药效减低,甚至变生他病、加重病情!

即所谓得片刻闲情则多增半刻阳寿也。脏气安稳,药力可全其功也。

心脑血管病,必须避免生气和劳累。 


03

休养起居

1.治病期间要劳逸结合,不能太过安逸和操劳。过逸会气血泣塞,过劳会筋骨羸弱。否则即使大服补药,也无济于事,应谨慎对待!
2.更要保证规律、合理的起居,保证每天规律的7~8小时的睡眠休息,每晚11点前休息,易失眠者也需闭目养神或卧床休息不可熬夜,最伤气血
3.冬季不宜过暖,夏季不宜过寒,头欲凉而脚欲暖。不能终日久坐、久站、过劳、长时间吹空调、风扇等。时常注意天气变化,避风雨冷凉。
4.适当做有氧运动、简单家务、健身操(如八段锦、广播体操、小幅度的瑜伽操等)或散步等。
5.筋骨关节疾病,要保证良好休息,避免劳累、重体力劳动、着凉、中暑、浸湿,治疗期间不注意休息,会导致病情加重
6.另外,中医强调治疗期间一定要禁房事,不可掉以轻心、纵欲而为,否则严重影响治疗,甚至前功尽弃!

四、治疗反应



指患者在接受正确治疗时,机体自身的抗病、排病功能得到调动发挥,进而对病邪进行清理时所表现出的特殊的机体反应现象。

正确的治疗过程中,身体状态并非一直呈症状减轻、病情减缓的趋势,而是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表现反应,或可能出现一过性的病情反复、加重等情况,只要治疗正确,一般多属于治疗反应。

治疗反应通常分3种类型:1.加重反应;2.旧病复发反应;3.排病反应。

1.加重反应

患者经正确治疗后,病情出现短暂的加重,这是疾病与正气之间发生正邪交争的一种“挣扎”现象,不会导致病情恶化。对于多数疾病,尤其是病程较久、病症复杂的患者,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始终都未出现这种反应,则该病有难以治愈的可能。

2.旧病复发反应

患者经正确治疗后,既往所患疾病虽一直未有发作,但并未彻底痊愈,由于正气逐渐恢复,机体进行调整时又将其发现并进行清理而重新发作的反应。这种反应是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治疗反应,不会因为旧病复发而加重病情。

3.排病反应

疾病经皮毛、孔窍、情志以及其他方式向体外排出所出现的反应称为排病反应。排病反应复杂多变,大致有以下几点。

1)困倦或失眠:多数患者在身体恢复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此类现象。这是机体进行自身良性调整的一种表现。

2)排风寒反应:风寒所致的疾病多以感冒、喷嚏、流涕等方式排出,或从特定的穴位及四肢末梢排出,或有少数患者从呼吸及矢气中排出。

3)发热反应:治疗期间,随着机体免疫能力的提高,部分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表现。

4)九触反应:治疗期间,瘀滞的经脉在被疏通时,可能会出现身体的某些部位常出现麻、胀、凉、热、酸、重、痒及虫爬、蚁走感,或出现患病部位不自主的跳动,抽搐。

5)胃肠道反应:胃肠道是多数病邪向体外排出的通道,反应较为复杂。如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肝胆肠胃疾病经治疗常出现大量矢气,或经食管从口腔大量噫出等。又如肥胖者在治疗后出现食欲亢进,体重继续增加,增至一定程度后,开始降到正常的食欲及体重标准,而消瘦者多与此相反。

6)情志疾病的反应:多以情志异常,如出现不明原因的烦躁、悲伤、欲哭等表现为主,或以矢气、呃逆等形式排出。一般数日后可消失,病情亦随之缓解或痊愈。

7)痰湿疾病的反应:多以大量咳痰、无诱因的尿频、腹泻、大量排汗、肌表出现一过性的水疱、湿疹等方式排出。

8)火毒疾病的反应:多以疮、痒、肿痛,发烧,尿赤,肛门灼热,腹泻等方式排出。

9)瘀血疾病的反应:多以皮下瘀斑、便血,咯血,月经等方式排出。


治疗反应简要总结


1、因药物与疾病抗衡,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的、一过性的症状加重、改变,或旧病复发等。如:

1)一过性腹泻、便溏,或腹泻便溏与便秘交替,或大小便、排气增多多会泻后、排气后感到舒适或没有不适感受);

2)口干、想喝水不宜过多饮水,解渴即可)、恶心、痰变多;

3)困倦欲睡,或一过性失眠

4)皮肤出疹、水疱、发痒、发红(曾患或现患皮肤病、过敏疾病者多易出现);

5)月经短时间周期变动、血块增多、血色变化等;

6)体重暂时增加(肥胖者居多,伴食欲增加),或减少(体瘦者居多),后会逐渐恢复和改善;

7)以往得过的疾病、症状再次复发等(因病灶重新被药物清理)。
2、服用含有附子、细辛等处方,会因体质不同,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舌、手臂或周身的发麻、发痒、虫爬感,关节冒风感等,为正常现象。如明显不适须遵医嘱调整用量。
3、好转反应是机体正气恢复过程中,抵抗和修复能力增加,出现的状态改变反应,出现时无需担忧,一般会在短期身体恢复而停药后逐渐好转或消失。

正向、积极的排病反应状态


1.排病反应多呈一过性,反应强烈也可以忍受,反应后会较为舒适无不适感受,一般在一周左右或停药后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整体症状会随之缓解或好转,疾病逐渐痊愈。
如,治疗过程中出现较强烈腹泻,患者泻后感觉周身舒适、食欲转好;患者关节处有冒凉风感,但感觉舒适,关节随之转温等。
2.对于急重症攻邪速治,患者起初会感到明显不适,如剧烈的腹泻、呕吐、排汗等,待病邪排出后,不适症状会减轻或消失
3.个别癌症、急症在治疗中,会出现相对痛苦的反应常需借助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参与(如静脉输液以维持营养及电解质平衡等)。
如,肝脓肿经攻邪治疗,其脓毒会通过胆道排入胃肠,产生剧烈腹泻或呕吐,有时会持续3天左右,感觉较为痛苦,这时常需要静脉输液(糖盐和能量合剂)暂时维持营养。

另外,是否确实属于治疗反应,还需要医师对具体病情做具体分析


五、维持健康的最基本要素



1.正常的汗出;

2.正常的大小便;

3.正常的食欲和饮食;

4.正常的睡眠;

5.更年期之前的女性,要有正常而规律的月经。

以上有一项不正常,就需要及时调整或就医,不宜拖延。


六、治疗的难易与恢复程度



治疗的难易与恢复程度,与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正相关的关系。

① 一般而言,经过病情评估:

轻病小病、患病时间短者,治疗难度小、恢复时间

重病、久病、慢性病者,治疗难度大、恢复时间长

② 通常在疾病进入康复治疗阶段,一般临床康复治愈的时间是:

轻症小病3~7天;

慢病缓病3~7月;

久病、重病、慢性病3~7年。

慢性病的中医康复治疗,多数有如下4个特点。

1.见效慢,1~3个月起效。

2.疗程长,3个月1疗程,需1~12个疗程。

3.需要严格保证心理、饮食、起居、运动等管理。

4.需对主治医生信任


 病情分类 


病分三类:

可治、难治、不治。

病分三苦

1.治则无痛苦,不治则有痛苦;

2.治则缓解痛苦,不治则加剧痛苦;

3.治亦痛苦,不治亦痛苦。

病分四残

1.治则不残,不治则残;

2.治则迟残,不治则早残;

3.治则轻残,不治则重残;

4.治亦残,不治亦残。

病分五果

1.治能愈,不治亦能愈;

2.治则愈得快,不治则愈得慢;

3.治则好转,不治则亡;

4.治则晚亡,不治则早亡;

5.治亦亡,不治亦亡。


 难治情况 


《史记》云:“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故医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人患病的机会和种类众多,但医治的方法与途径却很少,即使科技较为发达的今天,仍有众多无法治愈的疾病。而对于以下情况的患者,更是难于治疗。

1.狂妄骄横,不讲道理者;

2.重视财物,忽视身体者;

3.重视物质,挑剔衣食者;

4.迷信谣言,不信医生者;

5.气血逆乱,脏器功能严重衰竭者;

6.身体过于衰弱,不能服用药物,或服用药物也无法承受药力药效者。

另有一种,不遵医嘱、间断服药,频繁更换医生,服药初觉无效便再换下家,不但医者有怨,患者自身病情更是愈加紊乱,得不偿失,亦属不治的范畴

7 种,医者束手难为,大众更应悉知。

故《神农本草经》曰:病势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医者治病不治命,于不可救治者,唯减其痛苦,别无他法。


七、医患双方的沟通与配合



医患双方能否有良好的配合与沟通,同样影响着疗效。只有明事理、遵医嘱、爱惜身体、尚能救治的患者又遇到医术合格、医德高尚的医生,经过合理的治疗和养护才能最终达到治愈疾病。

如果患者具有“不治”的特点,或对自身不重视,或对医生不尊重、不信任,即使医生的医术精湛、治疗准确,药品质量优良,仍会因患者在治疗期间不遵医嘱、乱服药物等问题,导致疗效不佳、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如果患者病情可治,遵医嘱、耐心诊治、爱惜身体,但遇到医术不足、医德不高的医生,同样难获佳效,甚至耽误或加重病情。的

对患者的建议


1.确定主治医生后,对医生应先给予充分的信任与理解,并告知详细发病经过勿要隐瞒病情诊治过程

2.接受治疗前询问清楚病情的治疗难易程度治疗期间严格遵从医嘱保证养病宜忌,出现治疗反应或不适时及时咨询沟通避免误解

3.在治疗期间,切忌乱服药物,否则影响疗效、甚至产生危险。


对医生的建议


1.患者就诊时,应详细询问病情,避免漏诊;

2.治疗前,告知患者病情的治疗难易程度严肃医嘱

3.治疗期间,如无满意疗效或无较佳方案,应及早告知患者,并终止治疗或转诊。


八、医术医德与医生的选择



医生的医术与医德同样是影响治疗的重要因素。医者都应保证自身的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相信并尊重医生的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帮助,解决病苦。而患者在遵循上述治疗须知的基础上,如何选择合适的医生,同样存在一定困难。


  建  议  


1.在不清楚病症病因的情况下,应根据病情需要:检查资料不够完善的以及轻病、小病就近到正规医院挂普通号就诊检查;检查资料完善的,或病情复杂的疑难杂症、肿瘤癌症、急重病等适合到等级较高的正规医院或挂专家号做进一步检查和咨询,以明确是否存在理化指标异常或器质性病变
2.中医除传统四诊外,精确的现代医学理化检查,同样能够高医生诊断的精准度,明确病情的轻重程度,对精确用药有指导作用,不应排斥
3.无论中医或西医,详细的问诊、了解患者的发病经过、搜寻整体症状体征等是医生必要的基础工作,更是明确诊断的重要依据和金标准。初诊时,医生没有详细问诊的,单凭诊脉、望舌或理化检查指标等就给予诊疗意见的,是不严谨的行为,不建议选择这样的医生。
4.初次就诊时,问诊过程详细的、能给出明确诊断和治疗意见的,态度严谨、无疗效吹嘘的,一般都是合格并适合选择的医生;问诊过程详细、不吹嘘、严谨对待病情,但不能给出明确诊断,而是提供其他就诊建议和帮助的,同样是合格的医生。对于此类合格的医生,应给予较高的信任和尊重
5.医生医术水平的高低,并不在于职称、名气与年龄,而取决于对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所学技术的层次深度丰富的临床经验患者的整体治愈率
6.认可并选择了医生后,一定要给予信任、遵从医嘱,才能争取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九、结 语      

综上,治病疗效是受医生、患者、药品质量、制剂过程、养病宜忌、病症轻重、治疗手段、医疗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并非单一条件所决定。因此,只有保证各个环节无误,才能达到最终满意的临床疗效。

治疗前,作为患者更要了解以上治病、养病须知,为自身的病情恢复提供更多保障。治疗期间,也能对疗效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对主治医生有客观的评价,医患携手,共求早日康复。

上述各则,患家需明识,方可正其心态洽合医药遇良医而施灵药慎饮食而养性情可治者速其康复不治者解其痛而尽天年,庶而无医患彼此纷怨,而同登德和共欢之仁域大宝云云。——刘志杰《养病需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