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Ztiger1980 2020-01-15

从阿普斯利大屋出来向东便是伦敦著名的皮卡迪利大街,街南侧是绿园,北侧布满了高档酒店,那个下午茶名气很大的丽兹酒店就在这条街上。不过吸引我们的不是这些,而是靠近大街东头的皇家艺术学院。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找到这幢帕拉第奥式的建筑并不难,因为它临街的建筑外墙上挂满了印有RA字样的条幅。RA就是Royal Academy of Arts(皇家艺术学院)的缩写。这里最早是伯灵顿伯爵的私宅,因此又叫伯灵顿大屋(Burlington House)。1854年卖给英国政府,此后成为包括天文学会、地质学会、文物学会等众多学术机构的办公地,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就是皇家艺术学院。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皇家艺术学院成立于1768年,到2018年正好250周年。庭院里这件现代艺术品似乎在向世人宣告:新的艺术已经像这颗红太阳一样在旧墟上冉冉升起。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主楼前立着皇家艺术学院首任院长约书亚·雷诺兹(Joshua Reynolds,1723-1792)的雕像,一年中最重要的夏展也以此形象作为宣传图案。第250届夏展,看来是要向老前辈们致敬了。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参观夏展要买18英镑的门票,我们缺少对现代艺术的热情,因此穿过长长的走廊,直奔北楼免费的学院藏品展。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这里都是18-19世纪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知名成员的作品,首先看看第一任院长雷诺兹的自画像。这幅作品创作于1780年,画家身着院士袍,手拿演讲稿,以一位智者的形象出现在画面中。他以这幅画同时向两位前辈致敬,一位是画面右边的雕像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一位虽然没出现在画中,却通过人物的姿势和画面的光影效果让每一位熟悉绘画史的人心知肚明,那就是将光暗绘画法发挥到极致的荷兰黄金时代画家伦勃朗(Rembrandt,1606-1669)。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提到雷诺兹就不得不提庚斯博罗(Thomas Gainsborough,1727-1788),他被后人认为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肖像和风景画家,其绘画成就超越了他的对手雷诺兹。这幅自画像绘于1787年,画家已年届六十。庚斯博罗也是皇家艺术学院创始人之一,但因与雷诺兹存在一些分歧而在仕途上受到一定影响。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1784年,当时的首席宫廷画师去世后,庚斯博罗一度被认为是接替这一职位的热门人选,然而雷诺兹以当不上首席宫廷画师就辞去皇家艺术学院院长相威胁,生生迫使国王对他进行了任命。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这幅1783年创作的风景画体现了庚斯博罗在这一领域的才华。他将险峻的巨石与柔弱的牧童形成对比,背景中的强光也令树荫下的恬静显得更加充满温情。据说庚斯博罗画肖像是为了养家糊口,画风景则纯粹是自娱自乐。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我已经厌烦了给人画像,真希望能跑到一个秀美的村庄去画画风景,享受一段轻松安逸的时光。”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不远处是第四任院长托马斯·劳伦斯的自画像,绘于1820年,也就是刚刚当上院长的那一年。与庚斯博罗不同,他从小就酷爱画肖像,18岁来到伦敦向雷诺兹求教,随后致力于参加皇家艺术学院的每一届画展。据统计,他从1787年到伦敦的头一年起到1830年去世,只缺席过两届画展,一次是因为抗议主办方对他作品的展出方式,一次是因为他当时身处国外无法参加。劳伦斯太喜欢画肖像了,尤其是描绘人物的五官,而对其它则似乎提不起兴趣。在这幅自画像中,他将自己的面庞描画得栩栩如生,但对脖子以下的部分则不愿多费笔墨,背景也几乎没怎么修饰。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在展厅正门口,挂着一幅巨作《撒旦召唤魔鬼军团》,这是劳伦斯少有的一幅神话题材作品,绘制于1796年。此前劳伦斯刚刚当选皇家艺术学院院士,为表明自己也能驾驭神话历史等重大题材作品,他绘制了这幅高4.3米宽2.7米的大型画作。内容取材于英国著名诗人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的名著《失乐园》。撒旦曾是天堂中地位最高的天使,在未堕落前任天使长的职务,但他不满上帝创造人类,尤其不满上帝召集众天使参拜亚当,于是纠集了天界三分之一天使向上帝发动圣战,最终失败后被打入地狱。此画表现的就是撒旦站在地狱之火上召唤其他堕落天使,企图重新组建魔鬼军团杀回天界。弥尔顿在《失乐园》中这样描写撒旦对同伴的召唤:“Awake, arise, or be for ever fallen.”(醒来吧,起来吧,否则只能永远坠落。)因为劳伦斯一向只画肖像画的,一位学院画家听闻他画此题材后竟对朋友评论道:“我不认为劳伦斯能画好这种历史题材,因为他完全没有创造力。”这幅画虽然取得重大成功,但此后劳伦斯又专心画起肖像来。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其实早在几年前,当选院士的另一位画家亨利·富塞利(Henry Fuseli,1741-1825)就画过一幅与这幅构图有些相似的作品《托尔大战尘世巨蟒》。托尔(Thor)是北欧神话中的雷神,英语中的星期四(Thursday)用的就是他的名字。托尔一生的宿敌是巨人族中最强的怪物尘世巨蟒耶梦加得(Jörmungandr),二者曾多次交战,最后一战是在诸神的黄昏(Ragnarok),托尔成功地用雷神之锤击中了巨蟒,但巨蟒的毒液也深入托尔体内,最终双方同归于尽。此画中托尔站在一艘小船上,挥舞着手中的魔锤。他身后蜷缩在小船另一头的是巨人希密尔(Hymir),托尔就是乘希密尔的船出海大战尘世巨蟒的。画面左上角在空中遥望的是托尔的父亲、众神之王奥丁(Odin),他目睹了这一切,因为已经预知诸神的黄昏,即世界末日的来临,奥丁并未出手,而是蓄力准备迎接自己的战斗。富塞利在这幅画中对托尔的描画,尤其是肌肉隆起的躯干和大腿,参考了梵蒂冈博物馆中著名的古希腊雕塑《望楼的残躯》。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说到《望楼的残躯》,正好这里有一幅关于它的油画。这幅题为《设计》的作品由瑞士女画家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1741-1807)创作于1778年。安吉莉卡·考夫曼是皇家艺术学院34位创始人中仅有的两位女士之一。在她那个年代,大部分艺术家都是从画雕塑素描开始学习美术的,而且女子通常不被允许进入人体写生的画室。此画为皇家艺术学院在获得萨默塞特大屋作为新址时委托考夫曼创作用来装饰屋顶的,考夫曼为此共创作了四幅,其它三幅题为:色彩、构图和创造,与这幅《设计》一起组成艺术的四个方面。图中女画家素描的对象即为前文所说《望楼的残躯》。除这幅作品在此展出外,其它三幅如今也不在萨默塞特大屋,而是转移到皇家艺术学院现址也就是伯灵顿大屋的入口大厅天花板上。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1780年,皇家艺术学院搬进了重新装修的萨默塞特大屋,这幅1795年绘制的《皇家艺术学院院士聚集在委员会大厅内对优秀学生作品进行评审》描绘的就是萨默塞特大屋中的委员会大厅。此画由亨利·辛格尔顿(Henry Singleton,1766-1839)创作,画面正中的椅子上端坐着时任皇家艺术学院院长的本杰明·韦斯特(Benjamin West,1738-1820),他身后站着的两位女士即为两位学院女创始人安吉莉卡·考夫曼和玛丽·莫泽(Mary Moser,1744-1819),据说当时女性即便是院士也是不能参加评审的,因此这幅画很可能是辛格尔顿按照自己的想象绘制的人物。桌上摆的奖章和证书就是将要颁发给优秀学生的。人群右后方是我们熟悉的雕塑《拉奥孔群雕》和《望楼上的阿波罗》。仔细看还能在右上方的墙上发现我们之前刚看到的雷诺兹的自画像。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19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两位画家特纳(J. M. W. Turner,1775-1851)和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的作品也在这里。《多尔拜登城堡》是特纳1800年提交给学院的毕业作,是他前往威尔士写生归来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之一。然而这并不是一幅简单的风景画,画面下部中间有位红衣男子被士兵押解,他是13世纪的威尔士王子奥文·盖奇(Owain Goch),因抵抗英格兰而被关押在多尔拜登城堡。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浪漫主义画家康斯特布尔在英国的发展并不顺利,他年轻的时候未能进入皇家艺术学院,但其作品却得到了法国艺术圈的认可,并在1824年的巴黎美术沙龙获得金奖。直到1829年,超过52岁的康斯特布尔才被选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这幅《一艘小船通过闸口》创作于1826年,船夫正试图赶在暴雨到来之前通过闸口进入上游水域。康斯特布尔着迷于云彩的形状和光影的效果,因此选择这个天气变换的时刻,并用这样一个生动的情节增加画面的戏剧性。在以绿色为主的画面中,通过看闸人的红夹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最后看几件皇家艺术学院收藏的非本院成员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为米开朗基罗原作《圣母子和小约翰》。这件作品又被称为“Taddei Tondo”,意为塔代伊宫圆形浮雕,最早装饰在意大利的塔代伊宫,后来被英国人乔治·博蒙特(George Beaumont,1753-1827)买下,死后捐给皇家艺术学院。浮雕中左边的小约翰正将手中的金翅雀递给圣母玛利亚,而小耶稣则被吓得趴在母亲腿上。金翅雀被认为是耶稣受难的象征,此情景暗示了耶稣未来的命运。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另一件比较重要的是英国巴洛克画家詹姆斯·桑希尔(James Thornhill,1676-1734)于1729-1731年临摹的拉斐尔挂毯图样。这些图样原作现存于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我们去年在那里看到过,在我的游记《情迷不列颠》中有详细介绍。皇家艺术学院的展厅里挂着三幅桑希尔的临摹,分别为《保罗在雅典阿瑞斯山传道》、《彼得和约翰医治瘸腿男子》,以及《保罗施神迹令以吕马变瞎》。我们对桑希尔也并不陌生,他就是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中央拱顶天顶画的创作者。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较量与传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藏品展,一场免费的艺术盛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