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头不停寻找嫩草的公牛|捋一捋毕加索一生的女人和画风

 书虫游世界 2020-11-28

巴塞罗那的毕加索博物馆由毕加索的好友同时也是他的秘书萨巴蒂斯创建。最初萨巴蒂斯想将博物馆建在毕加索的出生地马拉加,但毕加索认为巴塞罗那才是真正与他联系最紧密的城市。经过几年筹备,博物馆于1963年3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这也是首个专门展示毕加索作品的博物馆。博物馆最初只处于一幢被称为阿吉拉宫的中世纪老宅中,后来逐步将毗邻的四幢建筑一一并入,五幢建筑都建于13-14世纪。展品也由最初的574件扩展到现在的4250件。2009年该博物馆被《艺术报》评为全世界40家最值得参观的博物馆之一。我们来的这天正逢当月的首个周日,整个博物馆免费开放。




与米罗基金会美术馆一样,这里按照不同年代陈列了毕加索从小到大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诞生于1881年的毕加索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7岁开始接受学院式素描和油画的训练,13岁的绘画笔法已经被他父亲认为超越了自己。让我们看看毕加索14-15岁时的作品吧。《第一次圣餐》描绘了毕加索的妹妹劳拉第一次参加圣餐仪式的情形,站在劳拉身旁的是毕加索的父亲,但也有观点认为是以他们家的好友比尔切斯医生为模特绘制的,圣餐台旁手扶花瓶的男孩是比尔切斯医生的儿子佩雷。注意看劳拉一袭白衣形成的皱褶、男孩上衣细腻的镂空花边和略显古旧但不失华丽的地毯,无不显示出画家娴熟的笔法和严谨的画风。这也是毕加索破格考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高级班后学习了学院派现实主义画法的代表作。这幅作品参加了1896年举行的第三届美术与艺术行业展览会获得好评,从此毕加索崭露头角。


同年,他绘制的另一幅重要作品《佩帕姑妈的肖像》以极其生动的面部表情征服了一向挑剔的艺术评论家。后来的一位西班牙艺术评论家胡安·埃多尔度·赛洛特看到这幅作品甚至赞叹道:“毫无疑问,这是整个西班牙绘画史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1897年年仅16岁的毕加索完成了他艺术生涯初期的巅峰之作《科学与仁慈》。这幅约2*2.5米的大型油画被摆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同一展厅内还能看到为创作这幅画绘制的诸多草稿。画面中的病人脸色苍白,眼睛几乎无力睁开,右手象死人一样垂下。为病人测量脉搏的医生凝眉注视着手中的怀表,显示出对病情的极度悲观,科学在此时仿佛也无能为力,这位医生是以毕加索的父亲为模特创作的。床边的修女一手抱着孩子一手端来一杯水,希望能靠上帝的仁慈赐福于卧床的病人。此画在1897年春天马德里举行的全国美术展览中获得荣誉提名奖,并在随后的马拉加省级美展中获得金奖。获奖后,毕加索父亲的好友,画家华金·马丁内斯将一杯香槟酒滴在毕加索的头上以示洗礼,在他们心中毕加索从此成为一名真正的画家。毕加索的叔叔与父亲商量后决定出资把毕加索送到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皇家艺术学院深造,那是西班牙最高艺术学府。然而独自前往马德里的毕加索注定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很快辍学,一头扎进普拉多博物馆临摹格雷柯、委拉斯开兹、戈雅等前辈的名作,并于1900年只身前往当时的欧洲艺术中心巴黎投身到新的艺术风格中。这幅画也成为他艺术初期创作的最后一幅传统学院风格的画作。

1900年以前被称为毕加索艺术生涯的早期阶段,1901-1904年,被称为他的蓝色时期,原因是这一时期他的画作以蓝绿色调为主,充满了阴郁的气氛。有人认为这是受1901年他的好友卡萨吉玛斯自杀的影响。创作于1903年的《母亲和戴头巾的儿子》就是这种忧伤风格的代表。母亲那茫然无助的眼神仿佛整个世界都已失去意义,而唯一让她难以割舍的只有怀中的儿子。她的脸紧贴着儿子的头,受伤的手护着儿子的肩,并用头巾将儿子裹紧。整个画面被蓝色所笼罩,即便是头发和脸庞都处在蓝色的阴影中。


这一时期他还创作了一些版画,同样弥漫着悲观和哀婉,比如著名的《俭朴的一餐》。画面中两个瘦削的年轻人,男的是个盲人,女子虽然能看见但失落的眼神难掩悲伤的情绪。桌上几乎没什么吃的,而这种状况显然已经很久,以至于两人都已变得十分憔悴又无力改变。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为表现主义风格。


1904年23岁的毕加索遇到了同岁的波西米亚模特费尔南德·奥利弗,二者很快坠入爱河。毕加索一改阴郁的绘画风格,开启了自己的玫瑰时期(或称粉红色时期)。奥利弗的一生非常不幸,她的母亲与一个有妇之夫生下她,并把她寄养在奥利弗的姨妈家。由于姨妈企图把她嫁给一个她不喜欢的人,奥利弗独自逃跑并找了个男人嫁了。可是他的丈夫一直虐待她,19岁时她悄悄离开丈夫家逃到巴黎并改名换姓做起了模特。与毕加索相恋时,毕加索还不是知名画家,毕加索以她为模特创作了不少作品,其中包括划时代的《亚维农妓女》。但是到了1912年,事业上已取得成功的毕加索越来越无法忍受猜疑心很重的奥利弗,分手时奥利弗因在法律上还是原丈夫的妻子,无权从毕加索那里分得财产。为了生存,她先后做过肉铺收银和古董店导购。1930年穷困潦倒的她为比利时的一份刊物撰写系列文章《毕加索和他的朋友们》,此时毕加索已经大名鼎鼎,马上派律师阻止刊物发表,并最终给了奥利弗一笔钱私了。1956年患有严重关节炎并且已经耳聋的奥利弗再次找到毕加索,以保证不再发表任何有关毕加索的回忆录为条件得到毕加索一笔不多的养老金,10年后奥利弗凄然离世。这里展示的少有的几个青铜雕像中就有1906年毕加索创作的奥利弗的头像。


这里还有一幅奥利弗的好友,同为模特的卡诺斯的画像《贝内代塔·卡诺斯的肖像》。这幅创作于1905年的作品带有玫瑰时期典型的暖色调,这一时期的作品也更多地采用了后印象主义风格。


短暂的玫瑰时期只持续了两年,1906年随着法国大规模殖民非洲,大量非洲艺术品被带到巴黎展览。毕加索的好友马蒂斯还送给他一个非洲面具,毕加索很自然地受到了这股非洲风的影响。1906-1909年被称为毕加索的非洲人时期(或称黑人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早期立体主义的原型。由于毕加索成年后的主要创作地为巴黎,他的大部分作品也都保存在巴黎的毕加索博物馆。在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中只有一幅非洲人时期的作品《祭品》。这个主题的一系列创作始于1907年春,后来演变成那幅划时代的《亚维农妓女》。1908年毕加索重拾这一主题,裸体的女人象祭品一样在两个男人之间,她右臂扬起背到脑后让人联想起亚维农妓女中的形象。


1909年毕加索与乔治·布拉克开创了立体主义风格,从此进入毕加索的一个新的创作时期:立体主义时期。立体主义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不同于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而是把三维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二维空间的画面。他们先把一切物象加以破坏和肢解,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各种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组合。立体主义又经历了只注重追求形式的分解,不注重整体的重组,且颜色比较单一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Analytic cubism),和注重画面整体效果,不再只强调局部的分解,而且色彩较为丰富的综合立体主义时期(Synthetic cubism)。美术界认为毕加索创作于1907年的《亚维农妓女》是第一件真正意义的立体主义作品,但形成流派,一般认为始于1909年。这里立体派时期的藏品不多,且大都为综合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比如这个创作于1917年的《水果碗》。


在这里我们看到一幅熟悉的画面,那不是哥伦布纪念塔吗?这幅名叫《哥伦布大街》的画作从一个窗户中呈现给我们前两天刚看到的那个立在兰布拉大街尽头的哥伦布纪念塔。这是画家1917年根据从位于哥伦布纪念塔东侧哥伦布大街22号的Ranzini酒店客房中看到的画面绘制的,这间客房当时住着俄罗斯Diaghilev剧团的芭蕾舞演员奥尔加·科克洛娃,她比毕加索小10岁,次年7月成为毕加索的第一个合法妻子。1921年奥尔加为毕加索生下一个儿子,但从那以后夫妻的感情逐渐恶化。1927年毕加索喜欢上不满18岁的法国姑娘玛丽,二者开始一段地下恋情。直到1935年奥尔加才从朋友口中得知玛丽已怀上毕加索的孩子,她当即带上儿子离开巴黎并着手办理离婚手续,但毕加索因不愿分割财产而拒绝离婚,二者就这样保持着名义上的夫妻关系直到1955年奥尔加因癌症去世。玛丽为毕加索生下一个女儿后梦想能最终嫁给毕加索,但这个愿望终归未能实现。1943年毕加索结识了22岁的弗朗索瓦丝,二者生下一儿一女。1953年毕加索偶遇比自己小46岁的杰奎琳,并疯狂追求,二者在奥尔加死后正式结婚。毕加索死于1973年,4年后,痴心的玛丽上吊自杀。1986年,在经历了与弗朗索瓦丝及其子女对毕加索的遗产争夺后,杰奎琳饮弹自尽。


事实上画家在一个时期也不只采用一种风格,甚至一幅画中也有不同,比如上面的立体派画作中就在海面和天空等背景处采用了新印象主义风格画法。下面这幅创作于1917年的《被刺的马》则采用了表现主义风格。


1917年毕加索首次造访意大利,之后他的绘画经历了新古典主义时期,并随后转入超现实主义时期。下面这幅创作于1935年的《弥诺陶洛斯》是他那个时期最喜欢的题材之一。弥诺陶洛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国王弥诺斯之妻帕西菲与克里特公牛发生关系生下的牛头人身怪物。弥诺斯命人修了一座巨大的迷宫关住弥诺陶洛斯,雅典人被迫进贡童男童女给弥诺陶洛斯吃。雅典国王的私生子忒修斯主动前往克里特以图杀死怪物,弥诺斯的女儿阿里阿德涅爱上了他,交给忒修斯一个线团以记录迷宫的路线。最后忒修斯成功杀死弥诺陶洛斯。在毕加索以此为主题的画作中常会出现一名裸体女子,而且通常以他那时的情人玛丽为模特,这里也不例外,躺在马背上的那名裸露着乳房的受伤的斗牛士就是。据说毕加索把自己想象成力大无比的牛头人身怪弥诺陶洛斯。左边的人物表现了面对残暴的三类人:在梯子上准备逃跑的大胡子男人,手举蜡烛和鲜花镇定自若的小姑娘,躲在窗户里冷眼旁观的女子。


我们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发现了这座博物馆的创办人萨巴蒂斯的肖像《作为西班牙贵族的萨巴蒂斯》。这幅画创作于1939年,萨巴蒂斯自1935年起就成为毕加索的私人秘书。毕加索让萨巴蒂斯戴上16世纪贵族常戴的褶领和带羽毛的帽子。超现实主义的画法表现出一种喜剧和讽刺的意味。


从1950年起,毕加索的风格再次发生改变,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已故大师们的经典作品,包括委拉斯开兹、戈雅等的名作。从这一阶段起到他生命结束,被称为毕加索的晚期创作阶段,他常常将几种创作手法综合运用。博物馆用两个展厅展示了他对委拉斯开兹经典名作《宫娥图》的再创作。《宫娥图》展现的是腓力四世之女玛格丽特公主在马德里宫中被仆人围绕的场景。其中最左边是画家在给腓力四世和王后画像,而这二者的形象又被展现在画家身后的镜子里。这幅画有非常复杂的构图和透视效果,原作保存在普拉多博物馆。毕加索用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法重新创作了这个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原作中的中心人物玛格丽特公主在此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画家委拉斯开兹,他的形象高大得不成比例,而且出现了两张脸和两个调色板,仿佛告诉人们对于画作来讲,画家本身才是最重要的。画面从左到右越来越简单,公主左边的宫娥还画得比较细,到右边就只剩个轮廓了。

这幅则突出了宫娥,画家竟找不到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