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新人换旧人|旧皇宫巧遇总统府换岗

 书虫游世界 2020-11-28

走出布拉格圣维特主教座堂后我们重新回到第三庭院,这座位于教堂西南的巴洛克式建筑为旧主教宅邸,是在11世纪的罗马式建筑基础上于17世纪改建而成。


西侧入口上方便是改建时的主教Jana Františka的徽章。


这里最初为主教住所,现为圣维特主教座堂附设的议事堂。建筑西南角上的圣瓦茨拉夫雕像为捷克雕塑家Jan Jiří Bendl于1662年完成。


在南墙下方的两个窗户间有个纪念牌,上面刻满了人名,他们都是在二战纳粹占领期为祖国献身的著名烈士。


绕到旧主教宅邸东侧,我们还能清楚地看到当年罗马式建筑的遗迹。这种在翻建中保留部分仍可使用的老建筑的做法是对古迹的保护,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旧主教宅邸南侧的纪念碑为1928年竖立,以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遇难的捷克人民。它高16米,由整块花岗岩制成,为斯洛文尼亚建筑师Josip Plečnika设计。


庭院中还有个《圣乔治屠龙》的雕塑为马丁和乔治兄弟1373年原作的复制品,原作保存在城堡展室中。纪念牌、纪念碑、屠龙像,这个庭院无疑已成为向逝去的英雄们致敬的地方。


此时庭院中突然有卫兵列队,好巧我们赶上了每天正午十二点的总统府换岗仪式。


仪式从第三庭院开始,列队后来到城堡门口进行换岗。


换岗结束后再列队离开。



第三庭院东侧的建筑是旧皇宫,最早建于9世纪晚期。12世纪索别斯拉夫一世执政时,将原有的石墙木结构改为全石头的罗马式宫殿。14世纪查理四世统治时期,内部改建为哥特式拱顶并增加了拱形游廊。他的儿子瓦茨拉夫四世统治时又增加了两侧垂直的翼部。15世纪这座皇宫一度被弃用,直到1483年弗拉迪斯拉夫四世迁回城堡并对宫殿进行大规模重建后才又重新启用。


走进去首先看到的是雄伟的弗拉迪斯拉夫大厅,建于1490-1502年,由捷克建筑家Benedikt Rejt设计,也就是设计主教座堂中皇家讲坛的那位。这座大厅长62米,宽16米,为城堡内面积最大的厅,也是当时欧洲最大的无立柱拱顶大厅,就当时的建筑水平而言具有相当的难度。Rejt在设计风格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13米高的带肋拱顶属于晚期哥特式,而高大的矩形窗则体现了当时新兴的文艺复兴风格。这里曾作为国王的会议大厅,举行过许多正式的典礼和宴会,还进行过骑术比赛并为此修建了适合骑马通行的台阶,1918年起这里用于总统选举等大型公共庆祝活动。


下图是出去后在旧皇宫北侧拍摄的弗拉迪斯拉夫大厅窗户,窗框用文艺复兴式的罗马柱装饰,而下面一层的拱廊则仍旧使用的是哥特式尖拱。


大厅西南角有个门通往路德维克翼部,16世纪初路德维克一世统治期间这里重修并成为他的寝宫。路德维克一世是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儿子,10岁时就因父王病逝而继承了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王位。20岁时在第一次摩哈赤战役中战败,不幸在逃亡途中淹死。因无子嗣,波西米亚落入他的妹夫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一世手中并从此进入哈布斯堡王朝。时间过去几十年后,当斐迪南二世执政时,由于他对新教徒的严厉打压,1618年5月23日新教徒发动起义冲进旧皇宫,以侵害宗教自由的罪名将两名帝国大臣和一名书记官从路德维克翼部最里间的窗口扔出,就是著名的“第二次扔出窗外事件”,从而引发了“三十年战争”(1618-1648)。共和国时期这里一度成为总理办公室,现在房间内只保留了部分桌椅。


大厅正东有扇紧闭的大门,是通往诸圣堂的。那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小圣堂,早在1185年就被祝圣。教堂最初是独立的建筑,1541年的一场大火使教堂严重受损。后来的改扩建将其与皇宫的弗拉迪斯拉夫大厅相连。现在它只在音乐会和举行宗教仪式时才向公众开放。


大厅东北侧是古代波西米亚王国的最高法庭,为Bonifác Wolmut在1559-1563年设计重建。当年的最高法庭由国王、贵族代表和平民代表组成,最上方带华盖的就是国王的宝座。


墙上还挂着国王和王后的画像。


在大厅的东南角有个小门,出去是个宽敞的阳台,在那里可以俯瞰布拉格市区,眺望伏尔塔瓦河和查理大桥。


请横屏观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