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书法在运用上有三难:篆刻难,书匾难,制钱文难。 此三难中,方印、书匾还算比较容易,在圆钱上铸字则要难得多了。宋代许多品种的钱文是由皇帝所书,创造了由皇帝亲笔书写的钱文——'御书体'。 宋太宗赵光义自题钱文'淳化元宝',宋真宗的真书字特精妙(后人将楷书又称作真书,宋徽宗独创瘦金体鉄画银钩书写'崇宁元宝''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宣和元宝''宣和重宝',在北宋钱币中形成了一道'形''势'兼到的景观,其笔力足见神功,在我国书法艺术上自成一体,増添了宋钱的美感。 宋代还有一批著名书法家介入钱文书写,'因难见巧',创造了多种钱文,在书法上创新了一种'宋体字',以端庄大方替代了以前千变万化的书体,这种风格独特的钱币书法,给后世的影响较大,是'仿宋体'钱文书法及宋帖'仿宋体'的发端。 中国皇帝最早书写钱文的是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附庸风雅,喜好诗赋,酷爱书法,他即位后,留意翰墨,叫人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帖,于淳化三年编刻成宋代著名的《淳化阁帖》,拓赐给大臣由此重刻翻摹,使帖学开始在宋代盛行。太宗'性好学,敬业,多艺能',对书法有偏爱,善草、隶、行、、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尤其是飞白体。他经常书写纨扇赐予众将,还曾为宰相赵普写过神道碑,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说他的字是'真造八法,草入三,行书无对,飞白入神',可见其书法造诣之深。 北宋初的'淳化元宝'和'至道元宝',乃太宗赵光义用楷、行草三种书体写成。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宋太宗亲自用真、行、草三种书体书写'淳化元宝'钱文,铸行新币。一个年号钱有三种书体,这在中国货币史上是空前的,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御书钱'。'淳化元宝'创下中国钱币史上两个第一:第一个'御书钱',第一个'对文钱'。'御书钱'即皇帝亲自书写的钱文,分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书体,楷书浑厚端庄,行书隽永流连,草书奔放流畅。'对文钱'是指同一年号钱,大小、重量、形制和币文内容完全相同,但币文的书法则不同。淳化元宝铸成后,赵炅将钱币赏赐给近臣,当时就有文学家称钱文是'尽返鹊回之法,掩天龙地马之名'。 北宋初期文学家王禹对御书钱极为推崇,被贬官之后,还念念不忘御书钱,曾写过一首咏钱诗:'谪官无俸突无烟,唯拥琴书尽日眠;还有一般胜赵壹,囊中犹贮御书钱。''淳化元宝'还有一种佛像金钱,为宋太宗真、行、草三体钱文中之行书。
五台山出土的这批佛像金钱,是宋太宗淳化年间巡幸五台山时烧香敬佛专门铸造的,据说'淳化元宝'是他精心设计,专炉铸造,专给五台山佛寺的供养钱。'淳化元宝'金钱出土后曾被民工私分并倒卖,后来贩到香港钱币市场,一枚金钱可换一辆高级轿车,其珍贵程度令人咋舌。后来河北省阜平县公安局破获了这起特大倒卖古金币案件,收缴宋代'淳化元宝'金币1343枚。 '至道元宝'为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铸,钱文真书行书、草书三体,由宋太宗赵光义手书'御书体'。此钱当时铸造量很大,流传至今极多。遍翻史籍图书,除了钱币上的'御书体'外,现在已无处找到宋太宗赵光义的纸本手迹了。从真、行、草三体钱文上看,这位皇帝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其真书笔力含劲,浑厚端庄;行书隽永流畅,结构巧妙,线条清晣,劲挺奔放;草书笔健墨活,奔放流畅,神采飞扬。宋代帝王亲自书写钱文,推动了名家加盟,形成书法争奇斗艳的艺术风尚。自宋太宗赵光义为'淳化元宝'和'至道元宝'书真、行、草三体年号钱文始,后继君王纷纷仿效。 北宋真宗一朝共出成平、景德、祥符、天禧四枚钱币,全是楷书版。真宗皇帝赵恒书写了楷(真)书的'成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禧通宝'等钱文,景德、祥符、天禧三版钱文书法均是菉笔写楷字,风格温韵含蓄内敛,不张扬不造势,字如其人,很像真宗的行事风格和性格特征,成平形体虽与三款有一定不同,但真宗一朝古钱上的钱文书法是皇家专利,外人是不能染指的景德元宝是北宋真宗赵恒景德年间(1004-1007年)铸,钱制同前,钱文为真书,是御书钱。钱文中的'德'字省去一横,材质为红铜,白铜,另有铁钱。 天禧通宝钱文为真书,据传亦真宗御笔,面文旋读。说到这枚御书钱,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天禧'年号与皇后刘娥有关。 天禧的'天'字由二与人组成,'禧'有幸福、吉祥之意,'天禧'拆分即'二人示喜',寓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娥能够从一个蜀姬,最后与宋皇赵恒走到一起,好像暗中有贵人'禧神'相助,这是上天赐予的大喜事。天禧通宝古钱,也因此常被人读为'二人之禧',被许多情感男女将其作为爱情币来收藏,并贴胸秘密佩带,以期姻缘美满幸福。刘娥是四川人,出身卑微,是个孤女,十来岁给人当童养媳,丈夫是个穷银匠,每天走街串巷,丈夫做银器,她在后面摇拨浪鼓拉生意,后来因穷又被卖掉,机缘巧合的是竟与当时还是襄王的宋真宗相遇,宋真宗深深迷恋,并欲娶之。 但在老皇帝宋太宗坚决反对下,两人的爱情不得已封尘了十来年,直到宋真宗继位当上皇帝,才被接入宫中,由妃子一步步地爬向皇后的宝座。由于她出身卑微,大臣们强烈反对她当皇后,但宋真宗力排众议,非她莫属。 宋真宗后期,天禧年间,她被推上帝国政治的最核心的权力圈,并击败对手,现固了自己的地位。宋真宗死后,因新皇帝太小,她垂帘听政了十一年,颇受史学家们的好评。 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1101-1125年),铸造发行了建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六种年号钱,以及'圣宋'一种国号钱。宋徽宗年号钱的钱文版别有近百种,形成了'漂亮的徽宗钱'系列宋徽宗亲自书写钱文铸造铜钱,他铸的钱币被誉为中国钱币史上的四个高峰之一,更因铸钱精绝,而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如果按名称细分,宋徽宗在位期间发行的钱币主要有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大观元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通宝、宣和元宝・宣和通宝,其中其亲笔书写的年号钱币,以精美著称后世。 宋徽宗赵佶多オ多艺,能写善画,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是中国北宋皇帝中集画家、书法家于一身的伟大艺术家,在艺术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传世画作有《芙蓉锦鸡》《池塘晚秋》等。宋徽宗的书法,初学黄庭坚,后自成一体,被称为'瘦金体',铁画银钩劲瘦淡雅,风韵别致,堪称一绝。宋徽宗在钱币的方寸之间把他的书法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统治的20多年里曾亲自书写了崇宁、大观、政和等年号的钱文。徽宗'御书钱'钱文精美,铸造技术高超,为历朝之冠,其发行的钱币均可称为钱币艺术精品。 '大观通宝'是徽宗大观年间铸造的,相传当时有人夜观星象时忽然发现彗星闪过,叹为观止,微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元,再而铸钱。大观通宝钱是徽宗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其中行书大观小平铁母、瘦金体特型出号大观两种钱都是珍稀之品。行书大观小平铁钱曾在陕西发现过,数量不多,铁母更是稀罕,这种行书大观是瘦金大观钱的异品,钱文虽无瘦金之刚劲,但飘逸酒脱,秀美异常,为宗手笔。特型出号瘦金大观,直径在6厘米以上,已超乎常制,可谓'宋钱之王',四个瘦金体钱文,铁画银钩,光辉闪烁,格外表现出瘦金书之美 崇宁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个年号,取继承神宗常法熙宁之意。崇宁钱是宋徵宗崇宁年间铸行的年号钱,包括'崇宁元宝''崇宁通宝'和'崇宁重宝'。崇宁通宝当十型,该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画银钩,是徽宗赵佶瘦金书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崇宁通宝当十型钱体厚重,谓之大字版,是因此品钱文四字饱满,寄廓接缘。 '宝、宁'二字冠点长且向左倾,长点'崇',斜丁'宇',高走'通'等,与被公认的各谱均载的大字'崇宁通宝'相同。除钱径略小外,轮廓宽窄、穿孔大小亦基本一致。崇宁通宝是宋徽宗时期比较重要的钱币之因此要仿制它有一定难度。用假币眼真币比较,就不难发现从其文字上看就没有瘦金体的刚劲有力,也缺乏御书体的那种大气。政和通宝对钱有数十种之多。特色是隶书中杂有楷意,有时也称作楷书。小平铜钱存世量大,版别复杂,变化多在'政'和'通'上。宣和通宝、宣和元宝为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铸,均为篆、隶对钱,传为御书。自圣宋钱始至宣和钱,皆徽宗时所铸,为中国方孔圆钱之中最精美者,尤以圣宋、政和、大观、宣和等钱冠绝群钱。 宋徽宗赵佶写的钱文与众不同,一眼就可看出他的手迹,这充分显示出他的书法艺术个性和美感。在钱币制作上,在方孔圆钱上安排四个瘦金体文,加上狭缘而不用阔缘,钱文与细廓的线条配合得非常得体、和谐。而这些钱文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点,竖画收笔带钩,撤如匕首,按如切刀,劲健有力,酒脱自如,加上廓深肉细的精湛倣工,更显得豪纵俊逸,气度不凡了。瘦金书的御书钱币给中国的铸币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瘦金体适宜书写小字并且字数较少的作品,只有四个字的钱文无疑成了展示它最好的舞台,钱币表面金属或氧化层所特有的质感,钱文形成的立体效果,强化了瘦金书本身的峻利精致。钱币是瘦金体书法的最佳载体,完全超越了纸帛和碑石。 赵佶瘦金体御书钱一般指'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两种货币。特别是'大观通宝'四个字,有简有繁,在圆钱上本不易处理得当,但他能部署、配置得恰到好处,令人赏心悦目。可能做宗皇帝当时就发现了瘦金书的这一特点,所以会不计工本,把钱铸得精美异常。据说只有用高成本的'失蜡法'才能把钱文表现得这样的细微和圆满,而不是常用的'翻砂法'。 宋徽宗用自己独创的'瘦金体'亲笔御书钱文'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和'宣和通宝'等,字体端庄秀丽,运笔挺拔俊秀。古代钱币收藏家都说,宋徽宗时代铸的方孔钱是中国方孔钱中制作最为精美的钱币之一,有不少书法家也收藏他的年号钱,以作为书法范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