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逛逛罗马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教堂|其实哪个都不简单

 书虫游世界 2020-11-28

在罗马住了多日,如今我们也算轻车熟路,顺着小道从旅馆漫步至埃曼纽尔二世桥。它是圣天使桥西边的一座可以走汽车的桥,桥上有许多大型的雕塑,表现的是战士保卫人民的。

从桥上正好可以眺望圣天使堡和圣天使桥。

穿过这座桥过一个街区后的右手边就可以看到佛罗伦萨人的圣约翰圣殿。这座圣殿属于佛罗伦萨人社团,供奉的自然是佛罗伦萨的主保圣人施洗者圣约翰。它始建于16世纪,完成于18世纪克莱蒙特十二世在位期间,因此门楣上方雕刻着这位教宗的牧徽。教堂主祭台背后的浮雕体现的是施洗者约翰在为耶稣施洗。

从这里回到埃曼纽尔二世大街继续向东南方向走是新堂,也称小谷圣母堂。它是1575年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批准建设并送给当时新创建的一个反宗教改革组织司铎祈祷会的。这个教宗在位期间颁布了格里高利历,也就是今天被广泛使用的公历。

教堂内的壁画大多与圣母有关,比如这个天顶画表现了圣母升天的情景。


这里的墙上有一幅鲁本斯的作品《多米提拉,涅柔斯和阿基琉斯》。多米提拉是古罗马皇帝图密善的侄女,据说因信奉基督教被图密善流放到一个小岛上,与她一起被流放的还有她的侍从涅柔斯和阿基琉斯。鲁本斯,我们在博盖塞美术馆看到过他的作品,就是那个画胖耶稣的画家,他出生在德国,9岁移居佛兰德斯,被称为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同时也是17世纪巴洛克绘画风格在整个西欧的代表。

从新堂走出时已经六点了,我们顺着埃曼纽尔二世大街一直向东走,走到一座教堂正挡在前方的去路上,它就是天主教修会耶稣会的母堂——耶稣教堂。这个让我们觉得很熟悉的立面被称为“第一个真正的巴洛克建筑立面”,是全世界无数耶稣会教堂中的第一个,也是示范性的一个,甚至影响了其他修会教堂的设计。包括我们刚刚看到的新堂,昨天看到的圣依纳爵堂等都是参照它建造的。设计它的正是我们已经多次提及的波尔塔。波尔塔生于1532年,是米开朗基罗的学生,一生作品颇多,我们之前看到过的圣王路易堂、圣安德鲁教堂的外立面,以及在圆柱广场和纳沃纳广场看到的部分喷泉都出自他手。他还参与了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工作。但是显然他的名气比起前辈米开朗基罗和晚辈贝尔尼尼都差得很远,我们在纳沃纳广场记住了摩尔人喷泉,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其中只有那个摩尔人是贝尔尼尼的作品,而其他部分都是波尔塔的。作为耶稣会的第一座教堂,正门上方雕刻着大大的耶稣会标志:IHS,“IHS”是拉丁文“Iesus(耶稣)Hominum(人类的)Salvator(救世主)”的缩写。

作为耶稣会的创办人,圣伊纳爵.罗耀拉的画像在教堂中多次出现,下面这幅是描绘他在天上拜见耶稣的情景。

华丽的天顶上画着圣母和圣灵。

下面这幅画一定描述的是某位圣人显现神迹的故事,会不会是摩西在岩石中取水呢?


走出耶稣教堂,西边不远就是银塔广场,因为意大利语中的“银”很象英文的“阿根廷”,所以这里常被人误称为阿根廷广场,其实它与南美洲国家阿根廷没有半点关系。名字的由来有点复杂,十五世纪末教宗的礼仪官伯克哈在这里兴建了他的私人宅邸, 里面有座塔。伯克哈本人是斯特拉斯堡人,斯特拉斯堡的拉丁名是银色堡垒,因此他建的这座塔就被称为银塔。银塔在19世纪被摧毁,但名称沿用至今。20世纪初在准备重建这里的过程中发现了巨大的大理石头像及手臂, 由此考古学家证实这里是罗马共和时期的祭祀区,后来就被保护起来。

看完这里,我们又兴冲冲地一直向北走,到昨天去过感觉不错的Giolitti去吃冰激凌。在回旅馆的路上,看到夫人宫(现在的参议院)门口立着不同装扮的两种卫兵。他们分别为意大利宪兵和陆军士兵,感觉颇有威风。

再次回到圣彼得广场前已经晚上八点了,此时游人已散,灯光下的圣彼得广场格外幽静。长长的弧形廊柱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圣洁。

整个圣彼得大教堂笼罩在一层神秘的色彩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