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航海时代的记忆:里斯本的修道院、大发现纪念碑和贝伦塔

 书虫游世界 2020-11-28

上一篇:曼努埃尔式建筑王冠上的明珠:里斯本热罗尼莫斯修道院

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的回廊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首先是16世纪初波伊塔卡的原始设计,然后是1517年卡斯蒂略的接手,最后由托拉尔瓦完成。建筑本身也融合了曼努埃尔式和文艺复兴式等多种不同风格。

回廊的建筑全部采用葡萄牙本土的金色石灰岩,有一种如古埃及建筑般的久远感觉。

各种宗教、王室和航海符号点缀其间,表现出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的辉煌。

很多头像从墙壁中挣脱出来,大张着嘴,仿佛要向我们诉说他们所经历的那段气贯山河的历史。

而这些不再喷水的石狮又带给人一丝繁华如梦、斯人已去的苍凉。

在回廊的西北角有个空旷的大房间,那是修道院的食堂。由Leonardo Vaz和他的团队在1517-1518年建造。墙壁上装饰着曼努埃尔风格典型的缆绳石雕,下方是1780-1785年制作的瓷砖画。

靠近门口的北墙瓷砖画描述的是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五饼二鱼的神迹”这一段,讲的是耶稣带领门徒向村民传道时显现神迹的故事。当时天色已晚,门徒想让村民回去吃了饭再来,耶稣摆摆手说:“不用,你们拿给他们吃吧。”众门徒看着自己仅有的五张饼和两条鱼现出难色。耶稣就吩咐众人坐下,自己手持五饼二鱼向天祈祷,然后将饼和鱼分成若干份。此时神迹显现,饼和鱼越分越多,最后竟盛满了12个篮子,让在场的五千信众都吃得饱饱的。

东西两侧墙壁上是一组瓷砖画,描述的是圣经旧约中约瑟的故事。约瑟是雅各的儿子,雅各共有12个儿子,前十个是他与利亚所生,后两个为拉结所生,就是约瑟和本杰明。约瑟为人聪慧,最受雅各喜爱,却因此得罪了同父异母的十个哥哥,哥哥们残忍地将他变卖为奴。约瑟被卖到埃及后经过一系列努力,竟成为埃及宰相,带领埃及人通过提前屯粮成功地避免了一场饥荒。大灾之年他的哥哥们听说埃及有存粮便跑来求助,被约瑟一眼认出,但约瑟不动声色,设计让他们将留在家里的小弟弟本杰明也带来,并假意要扣押本杰明。这次哥哥们没有因为本杰明不是同母所生而放弃,坚决同生共死。最终约瑟与哥哥们冰释前嫌,一家人重新相聚。

在食堂的北墙上还挂着一幅油画,是17世纪葡萄牙画家Avelar Rebelo创作的《圣热罗尼莫》。这幅画创作于1640-1645年,当时Avelar Rebelo是国王若昂四世的宫廷画家,还是提奥多西奥王子的美术老师。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最典型的伴随热罗尼莫的狮子与骷髅头形象。

南墙上则是一幅壁画,为16世纪晚期画家António Campelo绘制的《贤士来朝》。

回廊里的另一个大房间是议事堂,不过它从来没有当议事堂用过,因为这个房间直到19世纪才全部建完。

现在的议事堂成为葡萄牙著名作家的墓地,房间正中就是Alexandre Herculano(1810-1877)的石棺。Alexandre Herculano是一位诗人、小说家和历史学家,对保护葡萄牙历史文化遗产有过突出贡献。修道院处处表现出葡萄牙人对历史文化和探索精神的尊重与推崇,这不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修道院南边的特茹河畔立着“大发现纪念碑”。纪念碑呈帆船形,上面雕刻着33位与地理大发现相关的葡萄牙历史人物。他们都是大航海时代的见证人。

纪念碑北侧广场上还有一幅马赛克镶嵌画。画的是一个直径50米的航海罗盘,罗盘中央展示了一幅世界地图,标示着葡萄牙人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在海外首次到达的地方及相应年份。

大发现纪念碑西边有个贝伦塔,它的建设构想早在15世纪下半叶若昂二世在位时就已经提出,随着里斯本在欧洲地位的提高和对外贸易的增多,他们迫切地要在特茹河口建一道防御系统,包括在河的南北两岸各建一座防御塔,从而形成交叉火力封锁河道。曼努埃尔一世继位后请Diogo Boitaca负责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和贝伦塔的建设,因为各种原因,Diogo Boitaca最终将贝伦塔的设计授权给刚从北非归来更擅长防御堡垒设计的Francisco de Arruda。贝伦塔从1514年开始建设,历时六年完成。从整座塔的设计看,除了采用当时盛行的曼努埃尔风格外,设计师还引入了一些摩尔和东方元素。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它的军事功能逐渐弱化,曾被用作海关、电报站和灯塔,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和葡萄牙的若昂四世统治期间还曾作为关押重犯的监狱。

顺着一条水上栈道,我们走向贝伦塔的入口,抬头可见二层的阳台栏杆上装饰着葡萄牙基督骑士团的八角十字徽章,其实不止这里,整个贝伦塔和防御平台都被一圈八角十字徽章环绕。

来到塔内,首先进入的是防御平台下方的炮垒,这里共有16门小炮架在面向东、南、西的16个窗口前。炮垒的中央有个天井,可以让炮火的硝烟快速散去。炮垒下方是个储藏室,原本用来放弹药补给,当这里被用作监狱使用时,它被改造成地牢。

通过一段狭窄地楼梯走上平台后,可以看到平台角上的六座岗亭,每个岗亭都有一扇瞭望窗和胡椒盒形状的屋顶。平台中央的栏杆围着下面的天井。

在天井南侧栏杆正中矗立着胜利圣母雕像。仰望雕像背后的贝伦塔,可以看到二层漂亮的阳台栏杆,以及三层窗户旁曼努埃尔一世的盾徽和浑天仪标志。

塔内共有五层,上下都走唯一的一条狭窄的螺旋楼梯。为避免上下冲突,在每层的楼梯口都设置了向上和向下的红绿灯和计时器,所有的游客都很自觉,因此虽然现场无人管理,但秩序井然。塔内空间实在是不大,每层只设一个房间,一层是长官室,二层叫国王厅,三层为会议室,四层是个礼拜堂,五层就是露台了。一层塔身北侧的两个角上也有两个岗亭,从那里的窗口向平台望,可以看到曼努埃尔风格的石刻缆绳环绕平台外墙,在胡椒盒似的岗亭下还系了一个绳结。最有意思的是岗亭下方的犀牛石像,据说它是欧洲第一次雕刻出犀牛的形象,体现了葡萄牙在海外探索方面的实力。

顶层露台上是一圈摩尔风格的垛口,远远的可以看到东边红色的4月25日大桥。

北边一条笔直的大街通往山上,它以这座塔的名字命名,叫贝伦塔大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