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0岁的邻居奶奶走了。生前从不坐车,一生行善

 楠川慧子 2020-01-16

1

没有人知道邻居蒲奶奶的准确年龄,包括她自己。

对于那个时代的人,这不是稀奇事。

一切已不重要,因为老人家于前天凌晨走了。

对于她的离去,大家都有心理准备。毕竟,用她的话说,这个岁数的人,已经活够了。

2

老奶奶的一生很平凡,但却可以让我们通过她而省察平淡生活背后的世间法则。

据说,解放前,老人一家住过岩穴(ngái  qiāng),没有房子住。解放后,通过各方努力,住进生产队的“庄房”。

小时候从他们家旁经过,还能看到喂养牲畜的地方,是玉米杆做的夹壁(围在四周的墙)。

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她背着背篓的身影,目的是找药。

我们都不知道她找过多少年草药。那是真正在田间地头、山坡沟壑去找的。从记事起,她给我们的印象,要么是去找草药的路上,要么是去卖草药的路上。即使近些年,她的子孙们已经发达,生活完全不用发愁,老人家仍是闲不住。

药找到100岁,这该是多大的一份善心啊!

最让人吃惊的是,她从来不坐车。即使卖了药,都是走路回来。我没看过她坐车,也没听说过她坐过车。

也许,有人想问她长寿的秘密,也许我可以做一些猜测。

老人家的生活非常规律而单纯,真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理说,年龄越大,瞌睡越少,但老人家不是这样。每天天黑不久就睡觉,第二天却起得很迟。特别是100岁以后,基本都是日上三竿才起来。

有一次我们去拜望她,都上午10点了,她才准备煮早饭。一天吃两餐。

3

我猜她长寿的另一个原因是:对于生活,老人早忘却了磨难,只记住了美好

老人家是看淡孤独而坦然接受的。

老人家比我奶奶还大10多岁,但也算同辈,早些年关系非常好。

在不多的几次聊天中,她总会满怀感恩地谈起解放前我们家的一些好。其实我觉得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但在她的心里,却明镜似的,记得很清楚。

什么我们家的田有好宽啊,我们家差点成为地主啊之类的。满满的是对过去岁月的感念。

逐渐的,从她的话里,我听出了一种谦恭。这可能是她对人对事的态度吧。

在老人的心里,从来没想过把生活过得精彩。让生活平淡如水,并让心灵真正接受,可能是她长寿的第三个秘密。其实,写出这句话来我觉得有些牵强,在老人的心里,是没有秘诀一说的。

生活,就那样吧。

 4

由于她的子女都先她离世,老人家一个人住,不想给孙辈们添麻烦。

在100岁以后,我曾有三次专门找老奶奶聊天。除了听力有些下降,老人家头脑非常清醒。

第一次是201410月,我带着学生们进行一个传统婚俗的调查活动,让他们感受传统婚俗与当代婚俗的异同。老奶奶是我们第一个采访的人。

对于传统的婚俗,当代人已经没有几个能搞得清楚了。因此,只有以年龄作证,才能让调查更有说服力。

老奶奶出生在清朝末年,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结婚。当时,学生们偶然间问起,那时有没有结婚证。答案是没有。

老人的话把学生们引向了更深的思考:为什么那时没有结婚证,人们的婚姻却比今天有结婚证更为牢固?

第二次是20188月,老人走路已不方便。当时要代表宜宾市文广系统到省上参加演讲比赛,有一个素材就是对老人的采访。跟老人家聊生活条件的变化。

第三次是前天晚上,听说老人家情况已不好,特意去看望。当时她半躺在床上,说话有些吃力,但能听清,声音也不显小。但我们一把被子给她盖到身上,就会露出非常痛苦的神情。而我牵老人手时,发现很冷。跟她聊天,也能记起我们是谁。

当时还以为三两天不可能走的,没想到就是当晚凌晨一点四十分就离去了。

让我感动的是,不管什么时候,老人家说话永远都那么和气。

我想,可能是她找的那些药有灵气,让世间少了苦痛,世道则回报她以长寿。一生行善,荫庇子孙。

善良、平和、淡然,老人的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启发。

老奶奶走了,我们都很怀念她。

文/胡忠

2020年1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