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岁后,活的一定很苦。

 陆老师的后院 2020-01-16

25岁,这个数值可以拿来作为一个人是否具备摆脱“重力和自由堕落”的临界值。

大部分人,在22 23岁从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大概率被迫继续在“成年人的社会”中深造...

可以欣慰的是,在往后的深造中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少数聪明的人,按着自己的人生路踏踏实实的走,自在独行。

可以开心的是,不聪明的一抓也是一大把,按着别人路径走,不惜牺牲自我,也要换取扎堆的安全感。

可以明白的是,25岁的确是人生分水岭,懂得在25岁时看穿人性欲望,随之顺应潮流和主要矛盾,去努力做些量变的事并不晚,几年时间的积累,换的是30岁以后的“上升速度”和“溢价能力”。

曾跟朋友,深刻的聊过“人性欲望”,从肤浅的到深刻的,从粗俗的到大雅的,从现象的到本质的。越聊越发现,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人性欲望”不过是“出人头地,挣大钱”。既想要名,又想要利。

如果非要数据量化一下“绝大多数人”,那么80%并不过分。正是因为80%的人都有错误的认识和错误行为,才侧面衬托了那20%的一小部分人的出类拔萃、凤毛麟角。

吃喝玩乐,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插科打诨是多数年轻人的生活主旋律,可恨的是:“我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而能欣慰的是我也许“玩的”更过分一点。能够从“过分”中抽丝剥茧的提炼一些人生经验和思考,很欣慰。说可恨,是因为“过去不可挽回”。说不后悔,是因为知道“未来可以改变”。

从生命的本质(生与死)角度去理解:人一出生,就走在了“生长,茂盛,凋谢,死亡”的进程里。

把人生绚烂的程度,用植物的花做比喻。那么,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花结果是大概率事件。

有些人的绿叶和花期相生相伴,茂盛就是某一阶段的人生状态。有些人,昙花一现,30度的直线上升,而后垂直的迅速下落,跌宕就是人生状态。

生长,随着时间流逝而成长,不可逆。是一个人经历俗世生活期间学习吸收外界信息改变自我的一种必然。

茂盛,把外界一切信息作为寄养,供养肉身和大脑生长:身强体健,头脑发达,事业有成,实现个人价值,是小概率事件。

把人作为社会个体看作整个商业社会的生产资料和动能来看。法律层面而言,18岁成人即可参与到社会当中去以劳动换取报酬养活自己。只是粗放的劳动创造,只能代表生产力低下,低薪。所以,18岁之上再加个4年的大学本科深造,是多数人认为可以为“自身”镀金的路径。(多数年轻人,上学时不以为然,所以镀金对于“现实”只是一种幻想”)

很多人把“混文凭”当作是“镀金”的同义词。所以,在其理解和态度的意识里必然不会有什么可足以褒奖的“认识和行为”。

混嘛,混下来拿个毕业证,然后好找工作。

四年光景,“混”是主旋律。什么事“差不多”就OK,就perfect。

毕了业,各自凭借文凭去各种单位求职应聘。当然,211和985以及光环加身北清复旦会极具溢价的能力,也会被青睐的瞬间拿个offer。

稍微平庸的一些院校,则需要凭借文凭以外的附加值来拼上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你可以靠脸,OK的。始于颜值,陷于才华,那么你有点小才华,兴许也OK的。至于忠于人品,长的五官端正,英气十足也挺管用的。

说实话,社会各路用人单位在招人用人的方面多多少少在量化“人才”标准上,把文凭作为门槛,唯一的逻辑便是:初生牛犊,上社会先拿出出生证(毕业证)证明来路。如果你的来路正确,则多少证明你曾经是一个有学习能力的人,仅此而已。

随时间不断飞逝,曾经的一切过往,开心的、落寞的、难忘的、痛苦的、无聊的、有趣的、辉煌的、成功的、失败的都会被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被时间抹的一马平川。

生长对于成长,那么茂盛对于茁壮。

生长,成长是生命增值和增加重量的过程。茂盛,茁壮是生命正直壮年的显现过程。

茂盛过后会枯萎,成年过后会衰老,这是此消彼长的守恒哲学。曾看过一个篇文章,文里讲过:

(一个成年人从25岁之后,每年会流失掉5%的肌肉,肌肉率下降会降低静息代谢,如果热量摄入不变,必然导致热量过剩,过剩的热量转化为脂肪,皮脂和内酯都会提高,进而导致肥胖,影响颜值,严重还会影响脏器,例如二型糖尿病、脂肪肝、心脏肥大等。)

无论这个段子,说的是否有科学依据。

信与不信,完全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生状态。信了,你会恐惧,so你会采取相应的行动(健身运动)。不信的,后果就是赌。赌他自己命好,怎么嘬都不会加快入土的进程。

其实,同理。人生来孑然一身,死的时候也别想带走一片云彩。那么,顺着道理往下推,人一切外在的有形资产(肉身、金钱、房、车)都在受着“岁月”侵蚀和消耗。

当然这种侵蚀消耗的能量大小,因人而异。有些人间俗语说的极为恰当:“小嘬怡情,大嘬伤身,强嘬飞灰湮灭”。又如“喝最烈的酒,去最好的医院。熬最持久的夜,买最好的假发。”

把岁月损耗引入经济学去分析,你会发现整个商业社会的周期的通胀率会无形影响你持有货币的购买力。捞钱的速度,永远跑不赢通胀。

把岁月损耗引入人生成长去分析,你也会发现这个不断向前推进的社会,你的经验越来越跟不上变化。陈旧和迂腐,是经不起迭代阵痛的惩罚。

金钱有最好的“黏性”和“吸附性”。所以,一个成年人在社会里摸爬滚打的越久,就越离不开社会(金钱)。

钱会贬值,人也一样。

经济危机会让钱在各种联系和规律间相互作用,促使钱变得不值钱。随之发生的一系列蝴蝶效应,会让人也一样贬值。

你挣到的钱,贬值了。在世俗眼里等同于能力贬值。虽然,你工作上未曾好吃懒惰。但大家看你的眼神就是“这人,没能力”。

相对钱贬值来说,人的贬值要更猛烈一些。货币贬值是单一购买力的下降,进而引发一连串反应。人的贬值,从大脑不思进取开始,到肉身行动力逐渐降低,相互作用,越懒惰越不思考,越不思进取,贬值的速度越快。多年以后,穷和人生乏味,便是多数人一穷二白且活的无趣,是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在没有绝对真理的世界,相对主义更容易把一切事物的原理,解释的无懈可击。

当社会进步,当人们都在向前推进的时候,你原地不动,你就贬值了。

如果人人都很聪明,那你即便聪明,也不聪明了。不思进取的人一般,25岁时候的“大脑就死机”了,等到重启的时候,半个身子已经入土。

在商业社会和世俗的维度里,衡量一个人价值高低的最常用量化标准是“捞金的速度”。

捞金速度=工作薪水\工作时间

当工作薪水一定的时候,工作时间越多,捞金速度越小。

古往今来,那些杰出的勤奋者,无不是看透了上面的公式,采取某种往前“多走一步”的举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点亮了自己的人生光环。如,瓦特改良蒸汽机,特斯拉发明交流电,贝尔发明电话。

其实,这“这多走一步”的举动,就是比别人付出一些努力和时间,让自己的“智商”高出大众哪怕0.1度,然后用智商和经验创造更有利于提升“生产率和变现率”的事情。经济术语,跟这个过程叫做“加杠杆”。

可是,现实往往并没有,那么积极且正向。“去杠杆”的人生现实有更大的概率发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