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以及需要和小小孩工作的老师,经常会提到,真的对发脾气的小孩子没办法,头大。而生气又是人类特别常见的情感,只是小孩一旦发脾气,大人不太能理解,就常被认为是“无理取闹”,就遭到爸爸妈妈或学校老师的批评甚至责骂。这时候,孩子也会感到委屈,但是又不善于分析和表述,让父母或老师能理解自己的状态、情绪与情感。这样一来,整个局面就变得特别糟糕与负面。 很多国外的学校,会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都会给在校的孩子上一堂 Anger Management(愤怒管理)的课,作为 Character Education(人格教育)的一部分,以下会用一些课堂教育里的一些方法介绍给大家:帮助小孩认识、理解自己的“Anger”情绪 培养应对这种情绪的能力。
以下这张表格,帮孩子测试关于“生气”的常识 ...以上的测试题,作为家长或老师,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做完一起讨论。 生气往往是一个人的表象(隐喻是海面上的冰山);而实际上生气的背后,其实藏着很多你看不到,甚至连自己也没有看到的深层原因(海面以下的冰山)。下面的冰山比看得到的海面上的冰山要大得多,隐藏着各种情绪。 身心俱疲,焦虑,羞耻,被冒犯,被拒绝,被威胁,被忽视,不被信任,对自己或对别人失望,难堪,屈辱,害怕,伤心,受伤,悲痛,愧疚,孤单,无助,挫折,担忧,嫉妒,缺乏安全感,等等 ... 这些压抑的冰山下的情绪才是导致人们生气发火的内在原因。对于小孩来说,最常见的有worried(担忧),confused(困惑), disappointed(失望),sad(难过), surprised(出乎意料), embarassed(难堪) ... 仔细想想,小孩生气(甚至我们自己生气)都是和这些内在的自我感觉有关。也可以借鉴以下这张表格,让孩子们往前多走一步,做这个练习:I felt ---- when ---- (当XXX发生的时候,我感觉XXX)其实心理咨询室里,专业的心理分析有时候也就是这样开始的。当孩子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和ta一起看看这个冰山(家长或老师可以自己画个中文版),让ta找到对应的情绪,会很有用。 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的本能是向别人、向外界发泄自己的这些情绪。而如果不计后果纯发泄的后果,不仅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很大的代价:经常给周围的人造成很大的困扰。所以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愤怒。IT IS OKAY TO FEEL ANGRY,BUT IT IS NOT OKAY TO HURT OTHERS,HURT YOURSELF,HURT PROPERTY. 你可以生气,但不能伤害别人,伤害你自己,损害周围物品。 在这个基础上,让孩子们做个练习,在不生气(平静)的时候学习有关生气的 Ground Rules(基本规则):哪些不能做 (What's Not Okay) 。以下这个表格,你也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去填写,很有帮助的小练习。 并且,爸爸妈妈在家,老师在学校,也可以和“容易发火”的孩子签订一个Anger Behavior Contract(愤怒行为合同)比如,让孩子承诺:生气的时候,可以自己单独呆一会儿,不动手,可以出去走走路,但是不会大吵大闹,不说难听的话等等。签合同的过程不要小看哦,很有仪式感,大家不妨一试。关于 Anger Management,国外心理学界和教育界有大把大把的研究,但大多数家长都不用去研究这些。现在了解一下国外学校教孩子的一些“基本招数”,平时灵活使用,就够了!所以如何让孩子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生气”了,很难但是可以学习:其实有大量的身体语言在表达“生气”。脸红了,而且很烫 心跳快了 手掌出汗了 眩晕,头脑发晕了 肌肉变得紧张 拳头握起来了 ... 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处在愤怒中的时候,我们已经被愤怒所淹没了,很难对自己处于什么状态有所差别。如果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语言意识到自己在生气,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自我提醒,提醒自己:也许现在可以开始控制情绪了!这个和前面说的情绪冰山有点相似,而Trigger 更多指的是是表面上的、能观察到的事件,比如:大人不许我做这事那事儿 大人误会我了 我今天迟到了 还要等待很长时间 功课太多 我的意见不被认同或重视
有人说我坏话 等等 ... 像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用以上这样一个简单的表就可以来分析【导致自己生气、沮丧的 Triggers 】有哪些而以下这张图还可以进一步分析这些事件【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知道自己的 Trigger 在哪里,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发生,那么孩子就会在遇到这些 triggers 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次,我可以试着换种角度去看问题,而不是乱发脾气!从独自感到沮丧到对着别人大发雷霆,会涉及到Anger Scale的问题,以下罗列的都是有关生气的程度不同的词儿:upset,mad, irritated, ticked off, heated, irked, furious, enraged, irate, frustrated, livid, aggravated ...我们也可以试着来罗列中文里的不同生气程度的词儿....这样的评估训练可以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情绪,从平静到非常生气,分为五级。孩子们做连线练习,思考怎么把自己的感觉(I feel) 和自己的行为 (I need) 做一个合理的关联。“愤怒的小鸟”这个游戏演示了从平静(1)到气爆了(5)的五种生气级别以及五个对待方式,老师上情绪课或家长在做家庭教育过程中,可以用:
5. 我快要气爆了—— 找个安静的地方自己待一会儿 4. 但还是很沮丧,快要控制不住了,可能会说难听的话 —— 深呼吸,换气3. 感觉仍然不太好 —— 找点别的事儿去做,让自己平静下来2. 不高兴,还是有点烦,有点担心,有点懊恼 —— 告诉大人我的感觉1. 我感觉不错,自控很好 —— 现在我终于恢复平静了 你看小孩很生气的情况下,还是要靠自己去排解,所以让他们在这方面有些基本常识、技能,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处理绝大多数“生气”情况的黄金法则,可以说,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做到了情绪管理的第一步:不乱发脾气了。Time Out 是一个主要的 Stop and Think 冷处理方式。有一个 Time Out Pass 模板可以供大家参考,就是在当学生或孩子感到很生气的时候,可以拿出这个纸条,请求老师或家长给自己一个 Time Out ...研究表明,Time Out 这一招不光对小孩,对大人也很管用。作为一个人(不仅仅是孩子,还包括大人在内)在冲突环境下,是很难做到让自己平静下来,恢复理性;而 Time Out 能让一个人暂时脱离引发自己生气的环境,这对于自我反思、缓解情绪非常有帮助。不过如果是大人要求小孩去 Time Out,注意尽量不要让小孩感觉ta被孤立、隔离了,而是让ta懂得:爸爸妈妈就在边上,会等你安静下来后再和你沟通。即使我们生气了,也不要忘了解决问题才是目标。因此,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绪时,要学会 be assertive(坚定、坚决)。就是自信地表达你的需求和顾虑(needs and concerns),但是注意be assertive,而不要走到 be aggressive(激烈,有攻击性)那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 语气平静 有必要的话能为自己的需求去谈判 有自己的立场但也能倾听和理解别人的观点 有能力生气 有能力把问题解释清楚 ... 等
把责任推给别人 拒绝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立场和看法 对别人进行言语或行动威胁 说不妥当的话 ... 等 下面这张图很说明问题。只看到自己的需要,一个人会比较 Aggressive(侵略型),只照顾别人的需要,又太 Passive(被动型)....如果是低龄小朋友,可以给ta准备一个 calm down box;当ta生气的时候,让ta转移注意力,摆弄自己的小百宝箱,逐渐安静下来。这个盒子里可以放一些孩子喜欢的照片、书、作品、纸笔,小玩具之类 ... 而对大孩子来说,可以用一些结构化的方法来分析自己遇到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案。
(让我生气)的问题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有没有不同看法? 下次生气,我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有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法? 具体会怎么做,等等 现代生活里,大家的压力都很大,小孩也不能“幸免”:来自社会的压力会转化为来自学校、家长的压力,加上来自同辈的压力(peer pressures),不可避免地会让孩子或多或少产生 “生气”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