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磁感应定律

 活泼的牛 2020-01-16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般指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又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跟变压器、电感元件及多种发电机的运作有密切关系。电磁感应定律中电动势的方向可以通过楞次定律右手定则来确定。右手定则内容:伸平右手使姆指与四指垂直,手心向着磁场的N极,姆指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一致,四指所指的方向即为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同)。楞次定律指出: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原磁通的变化。简而言之,就是磁通量变大,产生的电流有让其变小的趋势;而磁通量变小,产生的电流有让其变大的趋势。[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确定;e(t) = -n(dΦ)/(dt)。对动生的情况也可用E=BLV来求。[1]

中文名电磁感应定律

外文名Faraday law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别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表达式e=-n(dΦ)/(dt)

提出者纽曼韦伯

提出时间1831年8月

应用学科物理学、电磁学

适用领域范围工程领域

时域表达式e(t) = -n(dΦ)/(dt)

复频域公式E = -jwnΦ (E和Φ是矢量)

更多

    发现历程

    法拉第定律最初是一条基于观察的实验定律。后来被正式化,其偏导数的限制版本,跟其他的电磁学定律一块被列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现代赫维赛德版本。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基于法拉第于1831年所作的实验。这个效应被约瑟·亨利于大约同时发现,但法拉第的发表时间较早。

    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H.F.E.Lenz,1804-1865)在概括了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后,总结出一条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称为楞次定律(Lenz law )。

    提出问题

    1820年,H.C.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后,有许多物理学家便试图寻找它的逆效应,提出了磁能否产生电,磁能否对电作用的问题。

    研究

    1822年,D.F.J.阿拉果和A.von洪堡在测量地磁强度时,偶然发现金属对附近磁针的振荡有阻尼作用。

    1824年,阿拉果根据这个现象做了铜盘实验,发现转动的铜盘会带动上方自由悬挂的磁针旋转,但磁针的旋转与铜盘不同步。稍滞后,电磁阻尼电磁驱动是最早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但由于没有直接表现为感应电流,当时未能予以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