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坝马道:舞狮耍船过大年

 寻梦向天歌 2020-01-16

作者 | 纪明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的家乡留坝马道,每逢春节来临的时候,人人都盼望着一个十分隆重的年俗活动——“舞狮子”、“耍采莲船”。
这种民俗活动,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在全国各地有所流传,解放以后在汉中、留坝的各地逐渐兴盛了起来。有一阵全国所有的地方都只能上演和观看八个“样板戏”,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年俗文化活动,却被当做“封、资、修”的东西,被禁演、中断了。
改革开放之后,在人们的强烈期盼中,“狮子”再次舞上了街头,“采莲船”也重新划进了村镇院落。此后几年,逐渐达到了巅峰。时值今日,这些带有浓厚民间色彩、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参与的“耍玩意儿”辉煌过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又慢慢的淡化了下去。现在只在一些商演活动和特定的场合,才能见到她的踪影……

2012年春节,马道采莲船在马道街表演(纪明摄影)

我是在1977年的春节,在家乡马道第一次了解和看到“舞狮子”和“采莲船”的。这也许是在全留坝县第一个最早恢复的民间文艺活动。
也许是被禁锢了十年,一旦解禁,人们逾外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老人们绘声绘色、一遍遍的给年轻人讲述着前些年舞狮子和耍采莲船的热闹情景,那些熟悉的故人、那些飞舞的“狮子”和两头尖尖的“彩船”早早地在人们心中驻留下了热切的期盼。
一入腊月门,就到农闲了。人们开始置办年货和孩子们的新衣。这天晚上,一伙“文艺队”的精英们,便早早的聚集在大队会议室里(现在叫村委会了)。
我父亲等几个五六十年代活动的骨干,成为当时的“特约指导”,我便有机会参与了他们第一次的“筹划会议”。
那时所谓的大队会议室,其实就是三间“通通贯”的大房子。屋子当中悬挂着两只忽明忽暗的白炽灯泡,这是西沟口打米厂水泵机发的电。晚上用电高峰的时候,电量不够用。如果再碰上多日不下雨,电压就会低到几十伏。最低的时候,灯泡像一只只西红柿。到了后半夜,大部分人家都关灯睡觉了,电压就直线上升,灯泡亮的晃眼睛,半夜起夜开灯,经常会把泡子炸爆。为了保证照明,他们后来到汉中买了汽灯备用。
屋子的四周,摆放着几个长连椅和几条凳子。一张三抽桌子上放着两个竹壳“电壶”(热水瓶)和几个“洋瓷杠子”,墙角立着两个木头文柜,这就是大队部的常规配置了。屋子当中放着一个木架的生铁火盆,里面燃烧的炭火带来一丝丝暖意。这在当时是最高级的取暖设备了,不少人家还直接烤着最原始的木柴,烟子熏的眼睛泪流呢。
一个大队干部宣布:所有来参会的三十余人皆为“马道春节文艺宣传队”成员。经过一番讨论,分成了几个组:大队干部与父亲等几个老人为“指导组”;“表演组”由一个富有表演经验的中年人充当“艄公”,另选一个年轻精干的小伙子为备用艄公;“船姑”也选了两个,一个端庄能干的小媳妇和一个灵秀的大姑娘;另有四个小姑娘作为“帮船”;四个壮实的小伙子确定为舞狮人;操锣鼓家什和胡琴的组成了“响器组”;“后勤组”则负责道具的制作和采买,以及演出前的联系、收场和较远的交通工具、食宿开支等杂项事务。

2009年,马道文艺队在紫柏山游客中心表演(纪明摄影)

一切安排就绪,第二天就行动了起来。后勤组上山砍来了竹子、木棍,雇了一个能干的篾匠带着徒弟轧制彩船骨架,经指导组提出修改意见后,用彩纸裱糊好了“船体”,再用围布装饰了“船楼”和“船底”裙边。后来又在船头、船尾和船楼边沿加装了电池和小灯泡。
几天过后,一只用竹木精心制作,上为宝塔亭阁盖顶,下为两头收缩的翘尖船形,五、六尺长,中间近一米宽的“采莲船”就制成了。“狮子头”则去汉中购买了回来,狮子皮和腿毛则由几个小媳妇巧手缝制。叫来舞狮人试穿后,再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表演组的排练每天晚上在大队部进行。开始由指导组的几个老人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动作示范,然后演员们比划着“裸练”,最后则穿上服装、拿上道具,进行实际演练。艄公拿着大船桨,在前头领航,船姑架着彩船跟进,帮船姑娘们拿着小桨,围在彩船周围。他们不但要跑、跳、旋转,还要进行现场的随机演唱。所以,耍这玩意儿,不但要身材好、体力好,还要嗓子亮堂、记性好、能应变。
一天晚上进行了“彩排”,可能在一定范围内走漏了消息。文艺队的家属陆续先钻进到屋子里,还有些站不下。其他人则在屋子外,一些人爬到窗子上观看。舞狮和彩船试演下来,赢得了屋里屋外一片喝彩。但指导组却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说年下无期了,还得加紧排练。
腊月三十这一天,一大早就在街上贴出了“海报”。当天晚上进行第一次正式演出。那时马道一带还没有电视,全留坝县也没有。县城是1978年以后才开始看到电视的,更没有“春节联欢晚会”一说,电影也很少能看到,这次演出就注定成为了年三十的“压轴大戏了”。
傍晚时分,随着一阵阵忽紧忽慢的锣鼓声,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都兴奋的奔跑到街上,看演出队彩妆巡街。敲锣打鼓的乐队后面,是一组打灯笼的人马。由各种各样,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鱼儿、蝴蝶、花朵状的纸糊的灯笼组成,用一个个竹竿撑着,一人打一个。灯里面开始时点着蜡烛,遇着吹风容易熄灭,而且燃烧过的蜡烛水掉下来,容易烫着人,也容易失火。后来改用电池供电的小灯泡,就安全多了。到达演出场地后,打灯笼的就站在四周,一灯两用,兼当场地照明。这些灯笼外面,有一些简单的花鸟图案和祝福的文字,简朴而吉庆。

2017年2月,马道采莲船在留坝县群众文化艺术节上表演(纪明摄影)

2017年2月,马道舞狮在留坝县文化艺术节上表演(纪明摄影)

全副武装的狮子、彩船演员和后勤人员阵容紧随其后,最后跟跑着一群“狮迷”和“船迷”。绕村镇一周后,来到了大街中心。
在一阵阵富有节奏的锣鼓声中,头戴面具的“胖婆娘”拿着棒槌开始打场子。所谓“打场子”,就是用夸张虚假的动作,把围绕、拥挤在场地中央的人往四周赶,在中间腾出一块可以表演的场地来。

首先,四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舞动着狮子头盔,身披狮皮出场,由一人持绣球逗引着狮子的舞蹈路线。两个“雄狮”做出搔痒、舔毛、咬虱、打滚、抖毛、嬉闹、跳跃、攀高等动作。最后,两个狮子跳跃到叠起三四层高、倒立的桌子腿上,走“梅花桩”。结束时,狮子口中“吐出”一副吉庆讨巧的对联来。四周围着水泄不通的男女老少,惊叹、喝彩声此起彼伏。狮子是兽中之王,传说舞狮能驱妖镇邪,扫除一年的不快,保来年国泰民安。

急促的锣鼓声再次响起,帽沿高跷、身手敏捷的“艄公”划桨引船、扎势亮相,带着采莲船出场表演了。四个身穿彩衣、手拿船桨的帮船姑娘,紧随在彩船两边。簪钗绾头、面若桃花的“船姑娘”踩着小碎步、“驾着”彩船,驶入场中。
随着艄公划动的船桨引导,采莲船上下左右有节奏的摇晃着缓缓前行。惟妙惟肖的表演动作,将行船、采莲、起风、遇浪、旋转、卧摊、排险、背船、归来等一系列跌宕起伏、惊险有趣的劳动生活画卷,呈现在观众面前。
伴随着采莲船的轻摇慢晃,在简单的现场伴奏中,由艄公起头,对歌就开始了。船姑答歌后,场下帮唱的开始唱起来。随后气氛越发活跃,在场的任何人都可以抢唱。内容包罗万象,有唱领袖颂歌的、有唱政策法规的、有唱吉庆祝福的、有唱男女爱情的、有唱劳动生活的。这些遵循一定规律,又灵活多变的对唱、合唱、群唱,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在以后演出中,还陆续添加了“二鬼扯蛋”、“张公背婆”“八戒抢亲”“鱼蚌相争”“踩高跷”等小把戏助演。

2012年2月,马道采莲船在留坝县文化艺术节上表演(纪明摄影)

从大年初一开始,“狮子”、“彩船”就开始走村串户了,有专门来演出队邀请的,也有演出队派人提前联系好的。表演对象可以是公家单位,也可以是村组、个体户和“家业”大的人家。表演情节大同小异,但唱词根据不同的场合,则有明显的变化,有经验的“唱家子”,还会现场编词,见啥唱啥。有的主人家还会用“摆阵”和“对歌”来考验舞狮者和“难为”一下艄公船姑,往往随着“破阵”、“答歌”精彩的表演和风趣幽默的演唱,使整个山乡充满着过年的喜乐氛围。有时,根据时间和场地的许可,还进行秦腔、眉户、折子戏、现代歌舞的演唱,来丰富整个演出。演出场次多的时候,演出队一晚上往往要跑好几个地方演出。而那喜爱的娃娃们,也跟着辗转多处,奔跑半夜。
演出之前,主人家则会早早备好鞭炮、红包,搭起桌凳,摆好糖果烟茶、临时拉起灯盏、等候演出队和四邻八乡群众的到来。
连续几年,马道镇的狮子彩船正月十五到县上参加“全县民间文艺汇演”,都拔得头筹,捧回奖状、拿回奖金。
正月十五过后,演出结束。家家户户就逐渐转入春耕生产了,彩船和一些有破损的道具,将被集中烧掉,以示红红火火和来年“推陈出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