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此生若能写出这样的歌,死而无憾”,这首歌,听了就热泪盈眶

 文秀木子 2020-01-16

本文参加了【那首歌,那段记忆】有奖征文活动

我从小就比较敏感,关注点通常与众不同。

初中时有篇课文叫《爸爸的花儿落了》,在全班都被文中的父女情感动得稀里哗啦的时候,我却对英子坐在礼堂里听学弟学妹唱《骊歌》时的画面,印象深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小学的时候老师听这首歌,当时真的什么都不懂,但是唱着唱着自己就要哭。

我的眼泪盈满眼眶,仿佛周围的一切在瞬间化为虚无,这古老的曲调,悠悠的穿过千古时空。说不明白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触,就这样莫名的被感动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真好听呀,空古凄迷的味道,缠绵久远的意境。

这首歌,被很多影视剧用作插曲。上世纪的有《城南旧事》《早春二月》,现如今的有《让子弹飞》《厨子戏子痞子》。

这首词真的是绝了,简简单单几个意象,就勾勒出境界极高的禅意。而这句“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更是道出了离别后想见不敢见的胆怯。

那时候,老师为我们解释说:“朋友你走了什么时候回来呀,想回来就不要犹豫徘徊”。

我们不以为意,甚至有同学说“干嘛要犹豫?”。

老师说:“你们现在还不懂。长大了,就算有机会能和以前的朋友重逢,也会有很多顾虑。怕打扰对方,怕被嘲笑,怕没有共同话题,怕生疏,怕这友谊不再……等你们长大了,就懂了”。

毕业,是我人生中面临的第一次离别。我以为离别都要有抱头痛哭的场面,年少时的我,匆匆忙忙走出几百米,才想起自己应该回头看一看。

年少不知世事啊。

现在啊,我们通讯比以前发达了,再也不要十里一长亭,不怕车马慢,不怕山高水远了,我们的朋友就在微信里,但你敢像小时候那样,毫无顾忌和他说“嗨,你有空吗?我去找你玩呀!”

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前年,朴树在腾讯视频一款节目录制现场,唱到这首《送别》时,失声痛哭,一度场面失控。

旋律开始,朴树就一直在压抑自己的情绪,中间几度哽咽,终于在曲尾泣不成声,越发让人感觉到挚友离去时的孤独不舍与受伤来。

当年44岁的朴树,显然不再是印象中唱《那些花儿》的少年,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年纪,大概能理解知交半零落的孤寂吧!

很多年前,朴树曾说:

如果《送别》的歌词是我写的,我当场死那儿都可以。

写《送别》的人,他叫李叔同,也是后来告别尘世的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我们穷尽一生都追不上他的步伐。

或许,他在送别自己,送别红尘中的自己。

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