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编解读 | 数据中心建筑的抗震要求

 yi321yi 2020-01-16

关于数据中心建筑的抗震要求,新版《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 第6.1.7 条规定:“数据中心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丙类,新建A 级数据中心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乙类。

第6.1.8 条规定:“改建的数据中心应根据荷载要求进行抗震鉴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的有关规定。经抗震鉴定后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的建筑,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加固结构规范》GB50367、《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 和《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 的有关规定进

行加固。当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筑改建为A 级数据中心时,在使用荷载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建筑可不做加固处理。”

一、关于抗震设防分类的规定

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将建筑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其中乙类和丙类的抗震设防要求如下:

乙类(重点设防类):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与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丙类(标准设防类):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二、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筑改建为A 级数据中心时,在使用荷载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建筑可不做加固处理”的原因:

1、目前我国现行的有关抗震设计规范,基本上都是2008 年汶川大地震后修订的,修订后的规范对结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大多数建筑是在规范修订前建设的,是符合当时的设计规范的。按照中国规范的实施原则,新规范实施日期前,项目按原有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新规范实施日期后,新建项目按新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即遵循老建筑按老规范,新建筑按新规范的原则。

2、抗震设防为丙类的建筑,结构设计应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在地震情况下处于安全状态,所以大多数建筑的抗震设防为丙类。从建筑结构上来讲,“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已基本满足数据中心的使用要求。

3、对于新建A 级数据中心,为了提高可靠性,提高新建A 级数据中心的建设标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将新建A 级数据中心的抗震设防提高到乙类。抗震设防乙类比丙类在构造上进行了加强,延性更好,安全度储备更高。

4、目前国内数据中心有超过60% 以上的项目是采用已有建筑建设的,当已有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且使用荷载满足要求时,就已经满足了数据中心的使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求将建筑加固到乙类,则基本上所有的已有建筑都不满足要求,且加固难度很大,加固成本巨大,造成浪费。

5、对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但使用荷载不满足A 级数据中心要求的已有建筑,应进行加固。加固措施可继续保持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也可将抗震设防类别提高到乙类。

根据上述原因,对改建项目,如果满足使用荷载的要求,对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筑不做加固处理。

DD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