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朱棣的二儿子,被封汉王,他与太子朱高炽、赵简王朱高燧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靖难之役时,跟随朱棣南征北战,数次拯救燕军于危难之际,东昌之战,更是救出了落荒而逃的朱棣,因其战功卓越,朱棣甚至一度想立他为太子:
那么,朱高煦是如何从与朱高炽平起平坐到一步步败亡的呢? 无他,自大! 其实,朱高煦就是一个放大版的地主恶少。
回顺天的途中,朱高煦的本性暴露无遗,一路杀了很多官民,到了涿州,又杀死了驿丞,朝中官员抓住此事联合上奏,说朱棣欲行不轨,搞得他非常狼狈。 靖难之役后,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但这个时候的朱高煦压根就没把大哥朱高炽放在眼里。
但是,在不读书的朱高煦看来,朱高炽的“仁”无非就是一种懦弱而已,不过是从里到外散发出来的文人酸腐气而已,一个帝王,满身仁义道德,如何驾驭群臣?再加上又没有军功,所以,打心眼里他就看不起这个“懦弱无能”的大哥,正因为此,他屡次挑衅太子府属官,解缙、黄淮、杨荣等都受过牵连。
开始的时候,他被封云南,以路途遥远为由拒绝赴封地,后来改封乐安,还是不就封。这下也警醒了朱棣,这不摆明了等着我咽气后夺位吗?再加上众多朝臣上奏朱高煦的那些为非作歹之事,在永乐十四年,朱棣削掉了他两个卫,转年又把他打发到乐安就封。 自大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目中无人。 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击败王世充、窦建德,被封为天策上将,之后,开始设置天策府,帐下人才济济,他们成为玄武门之变的中坚力量,因此天策军也成为李世民称帝的一种标志。 朱高煦控制的军队,也有一个叫天策卫的。要说朱高煦也确实是有着远大理想的青年,他的偶像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有了天策卫,他觉得自己超着既定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刚当上皇帝八个月的朱高炽,因病一命呜呼,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 朱高煦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新旧交替,朱瞻基二十啷当岁,如何是自己的对手?你二叔可是参加过靖难之役的。 所以,朱高煦扯旗了,朱高煦版的靖难之役打响了。 但是,朱高煦虽然有玩靖难之役的经验,当年不过是个打手,项目负责人是朱棣。轮到他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有点傻眼了。是以举旗后,朱高煦按兵不动。
只不过,这些朝臣太抬举他了。 还是朱高煦的大侄子朱瞻基分析的对,我们大军南下,朱高炽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占领济南?南下就更不可能了,他的兵大多是乐安人,谁会千里迢迢追随他? 最终,朱瞻基写了几封信送到城内,直接瓦解了朱高煦的军心,可谓是兵不血刃就平息了这场叛乱。 总体说来,朱高煦就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不学无术,外加匹夫之勇,焉有不败之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