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谈东晋玄言诗对东晋诗人诗歌的影响——以陶渊明为例

 寥斋 2020-01-16

后人对于陶渊明及其诗歌作品多有赞誉,却对出于同一时代的文坛主流玄言诗多持批评态度。从历史唯物论的角度看,陶渊明不可能脱离其时代,他或多或少会受到那个时期玄学思潮的影响。从其生平思想来说,一方面陶渊明受魏晋风度的影响,这在其一生的行迹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陶渊明的思想受玄学的影响,表现在他的“桃花源”社会理想和“委任运化”地看待生死问题上。

从陶诗与玄言诗的关系来说,陶渊明受玄学思想的影响在其诗歌中要表现为:其一,陶诗中有表现玄理和玄学人生观的内容;其二,陶诗平淡自然的风格与玄言诗阐述、体现玄理所要求的清虚恬淡和简约风尚有着相似性;其三,陶诗与玄言诗所使用的词汇同是承袭老庄玄学用语发展而来。因此,陶诗与玄言诗的关系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从玄言诗中化出的。

后人对于陶渊明和玄言诗的评价呈现出如此不同的立场,仿佛陶渊明身处东晋那个时代,是遗世独立的。然而,陶渊明真是超出了时代而没有受到玄言诗的影响吗?本文拟从陶渊明的生平思想与诗歌作品两方面来探析陶渊明诗歌与东晋玄言诗之间的关系。

细谈东晋玄言诗对东晋诗人诗歌的影响——以陶渊明为例

一、 陶渊明生平思想与魏晋玄学

玄言诗的出现与玄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随着魏晋玄学的发展而发展的。玄言诗是魏晋士人体玄悟道的一种方式,魏晋人所体悟的正是有所发展的老庄玄学思想。处在玄学盛行时代的陶渊明与魏晋玄学的关系,可从其家世生平和玄学思想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陶渊明的家世生平

关于陶渊明的祖辈和父辈,《宋书·陶潜传》和《晋书·隐逸传》都记载其曾祖是晋大司马陶侃,《晋书》 还记载陶潜祖父陶茂为武昌太守。除此之外,陶渊明在他的《命子》诗中对其祖其父作了几句颂词,内容较为空泛,而其他文字中却更少提及,难以看出他们对陶渊明的影响。而相比来说,他的外祖父孟嘉与陶渊明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陶渊明专门为孟嘉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可见,陶渊明对其外祖父是很熟悉的,也不免会受其影响。

陶渊明在传文中称赞孟嘉“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咸敬之”,早年就受到同郡以“清操”知名的同辈人的推崇,“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庾亮称赞其是“盛德人也”;许询慕其名,与其“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庾亮和许询都是当时玄言诗的代表人物,讲究名士风度,他们推崇交好于孟嘉,可见孟嘉也是当时魏晋风度的践行者。除此之外,传文中还称孟嘉“始自总发,至于知命,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旁若无人”。他的这些心性行为正与魏晋玄学家们总体上是相通的。我们再联系陶渊明的心性行为,他对自己外祖父的评述和他自己何其相像,这也正可看出孟嘉对陶渊明的影响之深。

细谈东晋玄言诗对东晋诗人诗歌的影响——以陶渊明为例

关于陶渊明的生平,在他的一生中,总是在“仕”与“隐”之间徘徊而最终回归于“隐”。因家道中落,家贫的他不得不出来做官,然而在任上又不堪吏治,自己辞去官职,躬耕自资,后又因穷困羸疾而出仕,最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离去,从此回归田园,不再出仕。他的《归去来兮辞》就是其“归隐”的宣言,在这宣言中,他道出了自己归去的原因—“既自以心为行役,奚惆怅而独悲!吾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他不愿违背自己心中本来的意愿,正如此序中所说:“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违己与顺己,乃是两种人生态度,陶渊明之终归田里,顺己而已。

正是因为“质性自然”,不愿违己,因而归家“引壶殇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田饮酒,寄托旷放高傲之情怀,在田园中过闲静的生活。玄学家追求人生自然境界,讲究旷放闲适,通过归隐山林、纵酒放诞来体现一己之志。从这一点来说,陶渊明在精神上与玄学家有着共通之处。

细谈东晋玄言诗对东晋诗人诗歌的影响——以陶渊明为例

(二) 陶渊明的玄学思想

关于陶渊明思想的归宿问题,历来争论不休。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专门论述了陶渊明的思想渊源及特征,他认为:“渊明之思想为承袭魏、晋清谈演变之结果及依据其家世信仰道教之自然说而创改之新自然说。”其为人“实外儒而内道”。

这无疑肯定了陶渊明与魏晋玄学之间的关系。朱自清亦在《陶诗的深度——评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中说:“‘真’和‘淳’都是道家的观念,而渊明却将‘复真’‘还淳’的使命加在孔子身上;此所谓孔子学说的道家化,正是当时的趋势。所以陶诗里主要思想实在还是道家。”此说实亦隐含了陶渊明思想与玄学之间的关系。既然陶渊明思想受到玄学影响,那么从何体现呢?我们拟从他的社会理想观念和生死观念两方面加以探讨。

首先,陶渊明的社会理想观念在其 《桃花源记》 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他所描绘的“桃花源”就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个理想社会和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社会何其相似:“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庄子也有对“至德之世”的原始社会理想的描绘。可见,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和道家有着相似的思想底蕴。

其次,关于陶渊明的生死观念,在其诗文中多次能见到他对于生死的描述。陶渊明认为生死是自然现象,在对待死亡时,他能为自己作 《自祭文》, 说道“余今斯化,可以无恨”,这正是陶渊明对待生死的态度,表现了他达观、乐天知命的思想。但同时陶渊明也表现出了惘然——“人生实难,死如之何?”他的这种矛盾正是对生死问题的探索。魏晋玄学的产生也与对生死问题的探索有密切的关系,王羲之在其《兰亭集序》中就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生死叹息。玄学家们处在那个混乱的社会,对生死问题的思索和探讨受到了老庄思想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陶渊明的生死观与玄学也有联系。

细谈东晋玄言诗对东晋诗人诗歌的影响——以陶渊明为例

二、陶渊明诗歌与玄言诗

上文已论述了陶渊明受到玄学思想的影响,那么在其诗歌创作里也应会有所体现。他的诗歌与玄学和玄言诗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拟从诗歌内容、风格、词汇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诗歌内容

东晋玄言诗的内容,一部分为直接陈述老庄玄理,这是承袭早期玄言诗发展而来;另一部分则表现为通过写山水景物来体悟玄理,表达玄理,即所谓“以玄对山水”来实现畅游精神,物我合一。玄言诗的主题由老庄的话头到抽象的玄理,再到玄远幽邃之思,正见出玄学之士体悟和言说方式的层层转进和不断深入。因体悟方式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可将玄言诗分为直陈玄理和立象尽意两大类型。

立象尽意如“蔼蔼丘园, 庭无乱辙” 。陶渊明的诗歌中既有直陈玄理的诗句,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的诗歌带有玄理这一特征,正是从他或直陈玄理或立象尽意的诗句中体现出来的。在陶渊明诗歌中,表现玄理和玄学人生观内容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一内容特点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有较多体现。陶诗有直陈玄理,也有以山水景物立象尽意,体现一种理趣,一种悠远的生命意趣, 如 《游斜川》。后者在当时的玄言诗人湛方生的诗歌中就有所体现:“此水何时流?此山何时有?人运推迁,兹器独长久”,这就是从观山水中悟出的生命意趣。

此外,湛方生《后斋》诗中所言情景正是日常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只是其所体现的玄学精神与田园生活有所割裂。陶渊明以日常田园生活入诗体现生命理趣正是继承玄言诗人湛方生而来,不同的是陶诗富于现实内容,将玄学理趣与田园有机融合且有所发展,开辟了田园诗这一新的诗歌题材,这正是从玄言诗中而来并又有所突破和新的发展。

细谈东晋玄言诗对东晋诗人诗歌的影响——以陶渊明为例

(二) 诗歌风格

“清虚恬淡”是玄言诗的总体风格陶渊明诗歌风格总的表现为“平淡自然”。从审美风格来看,陶诗的“平淡自然”可理解为“淡泊闲远”。这种风格多体现在他的田园诗中,如《归园田居》其一:“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描写了闲静的农村生活,给人以淡泊闲远、物我合一的审美感受。“菊”和“青松”意象在东晋玄言诗代表作家许询现存很少的诗中也有出现——“青松凝素髓,秋菊落芳英” 。这是首残诗,难以窥见其全貌,但从其仅存的两句诗也可看出许询与陶渊明在诗歌意象选取上的相似性。

从语言风格来看,陶诗的“平淡自然”亦可理解为“简洁省净”。钟嵘 《诗品》 谓陶诗“文体省净,殆无长语”,实际是指陶诗语言简洁明净的风格。陶诗写景的语言简洁省净,在其《停云》《荣木》《游斜川》等诗中,他的景物描写不精雕细琢,也不渲染藻饰,而是多用白描手法,以写意为主,信手拈来却浑然天成。陶诗的语言描写简约但不简单,不是理屈词穷,而是高度凝练后的“省净”。

玄言诗“清虚恬淡”的风格与陶渊明“平淡自然”的风格有着一致性但又有所不同。就审美风格而言,同是体道澹泊,玄言诗更多的是抽象的说理,理过于情;陶渊明则是于理中融入了自己“躬耕”得来的真情,情理相一,因而更有审美情趣。就语言风格而言,同是语言简妙,玄言诗日常谈玄推崇“言约旨远”,体道的语言不断趋于简约以至于“无言”,多数玄言诗篇就会“淡乎寡味”而缺少韵味;陶渊明则是在简约省净的语言中将平淡之词与精微之理有机融合,“质而实绮”,更有韵味。由此可以看出,陶渊明受到玄言诗风格的影响并对其有所突破和发展。

细谈东晋玄言诗对东晋诗人诗歌的影响——以陶渊明为例

(三)诗歌词汇直接引述或间接化用

道家《老子》《庄子》等的语词是玄言诗的一个最基本的词汇特征。如“妙化”“元化”“造化”“守朴”“抱真”“造真”“自然”“大象”“天道”“玄根”等,这种手法不仅使玄言诗有了高深幽微的玄意,而且也使其表现出古雅淹博的艺术效果。

陶诗中常常带有“化”“真”“自然”等字词。“真”是老庄哲学独有的概念。 《老子》曰:“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又曰:“修之身,其德乃真”。他把“真”作为道的精髓看待,又把道作为修身的极致。在《庄子》中,“真”是一个突出的范畴,他认为“真者,精诚之至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陶渊明诗句中“化”“真”“自然”等词汇在玄言诗中也有出现,如“浩浩元化,五运迭送”、“大朴无像,钻之者鲜”、“全由抱朴,灾生发窍”、“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造真探玄根,涉世若过客”等。可见,在诗句词汇的使用上,陶诗与玄言诗同是承袭老庄玄学用语发展而来。

陶渊明的“抱朴含真”是指上古生民保有人类的朴素与纯真,是最理想的人,这与《老子》描绘的“小国寡民”中的生民如出一辙。“此中有真意”的“真”是自然不可易的规律,正是《庄子》对于“真”的解释。可见,陶诗中的“真”是和老庄哲学一脉相承而又有所发展的,也与玄学和玄言诗一样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此外,直接引述或间接化用道家《老子》《庄子》等的语词也是玄言诗的一个最基本的词汇特征。如“妙化”“元化”“造化”“守朴”“抱真”“造真”“自然”“大象”“天道”“玄根”等,这种手法不仅使玄言诗有了高深幽微的玄意,而且也使其表现出古雅淹博的艺术效果。

细谈东晋玄言诗对东晋诗人诗歌的影响——以陶渊明为例

三、结语

综上,陶诗与玄言诗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从其生平思想来说,一方面陶渊明受其外祖父孟嘉及其那个时代魏晋风度的影响,这在其一生的行迹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陶渊明的思想受玄学的影响,表现在他的“桃花源”社会理想和“委任运化”地看待生死问题上。

从陶诗与玄言诗的关系来说,陶渊明受玄学思想的影响在其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其一,陶诗在内容上表现玄理和玄学人生观的现象比较突出,既有玄言诗直陈玄理的诗句,又有玄言诗立象尽意的诗句,从这一层意义上说,陶诗就是玄言诗的一种发展;其二,陶诗风格平淡自然,无论从审美风格的淡泊闲远还是从语言风格的简洁省净,都与玄言诗阐述、体现玄理所要求的清虚恬淡和简约风尚相一致;其三,陶诗中所使用的词汇如“化”“真”“自然”等在玄言诗中出现频率较高,陶诗与玄言诗同是承袭老庄玄学用语发展而来。

因此,陶诗与玄言诗的关系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从玄言诗中化出的。陶渊明受那个时代玄风的影响,他的诗歌从玄言诗而来并对其有所超越和发展,因而陶渊明也是“时代的陶渊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