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乐演唱中的“矛盾体”紧张与放松

 华ぁ琴 2020-01-16


声乐初学者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那是因为声乐这门学科里存在着很多对矛盾体。当我们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清晰,不知到底该如何把握时,往往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参加美国古典声乐家国际比赛以来,每天的交流学习,令笔者对这些问题有了许多思考以及体会和感悟。

放松与用力

声乐学习的初期,我们总会很容易接触到这两个字眼:放松、用力。那么到底什么时候该放松什么时候该用力?哪一块要放松,哪一块又要用力呢?诸如此类的问题会源源不断的在我们脑海飘过,其实不用疑惑担心,每个学习声乐的人都是从不懂到懂,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歌唱中的松与紧是一对同时存在的矛盾体。许多学生一开口唱歌,从头到脚先准备一遍,脚怎么站,喉咙怎么放,重心在哪里;然后再是面部表情、状态。他们一定要把该准备好的准备了,再才开口唱。很多时候他们都在告诉自己,我准备好了,我要开始唱歌了;或者告诉观众,我要开始唱歌了。而这个时候,无论是肢体,气息还是状态都已经趋于僵化,再要唱出松弛好听的声音几乎很难做到。其实我们不必那么紧张,托蒂斯基帕说:说话要像唱歌一样好听,唱歌要像说话一样自然。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越自然越松弛,听着越舒服,也越让人感到亲切。所以我们唱歌之前,不妨放轻松,用胸腔和腹腔自由呼吸,避免僵化,吸好气以后,打开腔体,让气息顺着管道均匀送出,带动声带发声从而轻松的歌唱。那么,只要放松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一味地放松,只会让气息与声音无法衔接,直接导致所唱出的声音有气无力。这时,我们就需要强大的力量作支撑了,这个力量来自于我们的腰腹肌,也就是歌唱中真正需要用力的地方。我们儿时都放过风筝,风筝在天上飞得再高,底端都需要丝线拽住,不仅如此,还要逆着劲儿向下拽,才能使风筝飞得越来越高。其实唱歌就和放风筝一样,不管高音低音,都需要我们的腰腹肌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根扎得越深,气息越稳,唱出来的声音越接地气且能够收放自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歌唱中的内紧外松。

打开与关闭

每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在面对一些共性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表述来引导学生学习,虽然说法不同但都是一个意思。关于歌唱中的打开,我们听到就很多说法,比如“张嘴来唱”“露出后槽牙唱”“体会把口腔凿个窟窿来唱”等。当强调关闭的时候,我们又会听到“集中唱”“把脑袋削尖了唱”“不要给空间地挤着唱”。这时学生们心中疑惑了,我究竟是打开还是关闭?空间给还是不给呢?几天的观摩,大师课上出现过太多类似的状况,老师们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明,让笔者深受启发:歌唱中的打开和关闭是两个不同方面的概念。我们说的打开绝不是打开口腔,张大嘴巴那么简单,而是腔体、通道和空间的打开。这个打开需要我们做到软腭拎起,上口盖上抬给出空间,目地是为了让气息能够无阻碍的流动。气息在流动的同时带动声带振动、发声,并将声音往外送出,从而进行演唱。另一个我们所说的关闭,绝不是与之相对立的一个说法,它其实是一种用来集中声音的歌唱技巧。我们在演唱开口音时,往往会觉得不如闭口音好唱,声音也不如闭口音传得远,比方说闭口音“i”“e”就比开口音“a”“o”唱起来轻松,那是因为闭口音相对于开口音来说它的点要小更为集中,因此当我们唱开口音无法闭合时,应该试着用闭口音作引导,慢慢过渡。当然一首歌里不可能只有闭口音,当唱到开口音尤其是高音的开口音时怎么办?笔者的理解是,在保持中声区气息下沉,喉头放稳的基础上,加强气息支持,喉头往下扎住,会厌软骨上抬,扩大腔体内通道空间的同时打开颌关节,去掉下颌的力量,利用声带边缘震动发声,依靠咽壁力量与软腭,控制好进入鼻腔的声音方向,使声音在高位置集中共振,并产生共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头腔共鸣。

保持与改变



第三个矛盾体是歌唱中的保持与改变。我们都知道,歌唱时的状态不能随意改变,反之轻则位置不统一,声音不流畅,气息不连贯;重则音色突兀,里出外进,难以入耳。是的,在声乐演唱中学会保持是一个好的习惯。从高音区向低音区过渡时尤其需要做到保持。我们在唱高音区域的时候,位置一定是高的,但当由高音区向低音区过渡时,因为低音比较方便、好唱,不少人的状态就会松懈,唱出的声音听起来不统一,也就不好听了。要做到整体音色的统一,尤其低音区时,我们要保持住高音区时的位置即用高位置唱低音。

但是当我们从低音区向高音区过渡时,还要一味的保持原先的状态吗?答案正好相反,我们需要改变。当跑车要提速时,必定会耗费更多的汽油,人在跑步冲刺时也会消耗更多的氧气和能量,唱歌也是一样的。我们唱的音越高,越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支撑,更急速的气息流动,更边缘化的声带振动和更高的位置和空间。这要求我们在保持低音位置状态的基础上,根据音高的变化,不断调整,不断改变,以确保在唱到高音各方面需要更多支持的情况下我们能迅速跟上,并做到游刃有余。

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正确处理紧张与放松的关键

 (一)性格对声乐演唱者的影响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会发现,外向型的人,比较善于并主动和人交流,在声乐演唱中也比较大胆、放松,很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情感变化,他们唱出的作品很容易把观众带入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中,他们的声音是放松的,动作、表情、表现比较自如。但性格内向的人在演唱中表现的却没有那么好,唱出的声音也是该紧的松了,该松的却很紧张。这就是演唱者因为心里紧张而没有处理好紧张与放松的关系。要将其克服,最好的办法是深入角色,要有强烈的歌唱欲望,深入到角色当中,感觉是若无旁人的,这样就不会紧张了,也就会越唱越自如。当然,这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尤其是多参加舞台锻炼,因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与实践紧密相连的。

(二)自信心对声乐演唱者的影响

在声乐演唱中很多人都会缺乏自信心。自信心不足,是声乐演唱的阻力,它会严重影响演唱者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演唱者在上台之前可以做深呼吸,或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这不过是自己平时学习的一个总结”“站在舞台上我就是主角”等等。考试或上舞台时演唱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打破传统的技术观念,在潜意识里提醒自己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重在表达感情,而不仅仅只是死板的技术表演,让自己的情绪与心理状态跟随着作品的意境起伏流转,这样紧张与放松也就很容易的得到了控制调节。

(三)客观环境因素对声乐演唱者的影响

演出前的紧张是必然的,每个人都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如果留心的话大家会发现有的同学在自己琴房唱的非常好,不管是技巧运用、感情表达、还是肢体语言都表现的非常到位,可上了舞台表现却一般般,远没有私下唱的好。就连世界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也同样如此。他是这样描述自己上台前紧张的心理状态的“当幕布徐徐升起时,歌剧已不是人类的瑰宝,而成了布满地雷的战场……走上舞台的时刻终于等到,我也迈出了走向死亡的一步”。可见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也是普遍的、不容忽视的。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也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比如暗示自己说“没事,著名歌唱家上台前也紧张,这种紧张是正常的,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认真的尽力的唱好自己的就好了”。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化紧张恐惧为激情动力。从而也正确的处理了紧张与放松的心理状态。

二、正确、娴熟的演唱技巧是声乐演唱者辩证处理紧张与放松的基础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演唱者,掌握正确的娴熟的基本技巧是必要的,因为它是正确处理紧张与放松的辩证统一关系的根本,同时也是初学者学习声乐所必不可少的素质。就像初学英语必须学会24个英文字母,刚学数学必须会数数、认识数字一样,基本技巧是学习声乐的基本。因此,下面将从呼吸、咬字与吐字、歌唱姿势、共鸣等方面对紧张与放松的关系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呼吸中的紧张与放松

“谁学会了呼吸,谁就掌握了歌唱”可见呼吸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卡鲁索说过:“最为自然的呼吸往往是紧张与放松的完美结合”。歌唱时的呼吸不同与一般的呼吸,他们的区别在于前者呼吸的比较深,而后者呼吸的比较浅,用后者的呼吸状态来演唱是很难实现的,唱歌时吸气很快,但呼气很慢,这就是要有一股持续不断的控制作用,气息才能缓慢呼出。大家可以这样来看待呼吸时肌肉的群运动:吸气肌肉紧时,呼气肌肉松;反之呼气肌肉紧时,吸气肌肉松,它们始终是对立的关系。但这里所说的松指的不是完全的松弛,而是适度的放松。这样的呼吸才是均匀自如、有所控制的,才能在歌唱的时候不浪费一点气,声音也因此有了支撑点。其实在除了呼、吸肌肉群之间的这对矛盾外,还有好多对矛盾在同时进行着。如:喉头、下巴及口腔是放松的,可上颚是积极抬起的,这就是老师们经常会对我们说的“保持打哈欠的感觉”,但这个“哈欠”不能打得太大,我们可以闭着嘴打,保持住“打哈欠的外形”就可以了。从而使用来支撑气息的被扩张了的横膈膜也富有弹性,保证了呼吸的松与紧。利用这两个对抗来歌唱,同时胸廓向四周自然放松,这样就会获得高位置、有穿透力、圆润、流畅的声音。打个比方说,大家所熟悉的由安娥作词、任光作曲的《渔光曲》,大家都知道这是初学者练习气息的常用曲目之一,此曲对气息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果没有深的、放松流动的气息做支撑的话,想完整的唱好这首曲子是很难的,尤其是每句话的第一个字如:云儿飘在海空的“云”、早晨太阳里晒渔网的“早”等等。这些句子开头的时候,气要吸得一步到位,既要深,又不能僵硬;此外字与字、句与句之间气息的紧张与放松也是不容忽视的,要流动起来,感觉很荡漾,像缠毛线一样,既流畅又源源不断。

(二)咬字吐字中的紧张与放松

演唱者要想正确的传达歌曲的情感、思想,必须要咬字吐字清晰,这样才能让观众听清楚歌词,从而客观正确的理解歌曲所要表达意思,否则将会失去歌唱的意义。怎样做到咬字、吐字清晰,又怎样处理他们之间的紧张与放松的关系那?演唱者在歌唱时,嘴唇要在咬字的时候有声音,要紧张,在延长母音的时候,由于要保持字形的不变,使演唱的母音平稳地、自然地流畅出来,所以又要放松,所谓的放松,是指在保持原字形的母音形象的情况下的放松,而不是字头吐完后的嘴唇乱动,不管它是什么字。吐字要清楚,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为过。有时候大家在奇怪,我的气息调整好了,心态也是平稳的,可唱出来的声音却是尖锐的、刺耳的,没有理想中的浑厚、圆润、悦耳,这是因为你在咬字的时候把字咬的太死,以至于用到了不该用的肌肉——舌根,这种现象就属于紧张了该放松的肌肉,也没有做到字正腔圆。那么怎样放松舌根,做到字正腔圆那?首先,咬字的时候舌头不能向上翘,保持自然放平在口腔内,舌尖轻抵下牙根;喉头向下垂直;面部应该保持自然地“微笑”状,如面颊肌肉积极,上门齿微露等。要想做到字正腔圆,就应该咬好字头、唱好字腹、收好字尾,用气息将响“线”一样将每一个字串起来。咬字、吐字的准确,与紧张、放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在每个曲子中都有体现,过度紧张与过度放松的咬字、吐字都不能灵活、正确的运用气息,是声乐演唱成功的绊脚石。

(三)歌唱姿势对声乐演唱紧张与放松的影响

除了心态、呼吸、咬字与吐字的紧张与放松对声乐演唱的影响外,歌唱姿势对演唱者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首先,演唱者要自自然然的站立,上身放松、下半身稳而不僵硬,要给人很精神的感觉,不能松松垮垮,但也不能紧张,就像是依着墙靠着树干一样挺拔;其次,两腿要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女生可以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形成“丁字”型,支撑点可放在前脚或后脚跟上,便于歌唱时保持重心,站得稳,这样便于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自如的表达感情;然后,演唱者的肩部应该是水平放松,不能“耸肩”、腰部直立、胸部挺起、手臂自然下垂,站立姿势应该是放松自如的;最后,两眼平时前方,下巴自然下垂,面部肌肉也应该是放松的不能皱眉、撅嘴等等。如:大家在看有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演唱由车行作词、李昕作曲的《好日子》时,不管是从站立姿势,还是面部表情都给人精神抖擞、生气勃勃的感觉,这样还能便于使演唱者进入歌唱状态,同时也能让观众还没听其声音就已经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欢乐。相反,在平时的学习中,有些同学不注重歌唱姿势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或懒洋洋的站在那里、目光随意飘动,或还没演唱就因为紧张僵硬的站立、肩膀向上抬、面部表情很狰狞,这些都不利于演唱者处理紧张与放松的关系,会影响歌者的演唱。

(四)共鸣中的紧张与放松

声乐演唱中的共鸣包括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口腔共鸣等,它们三者既紧密相连,又各有千秋。大家在唱低音、中音时,头腔共鸣占重要,音越低越要有高位置;唱高音时,胸腔共鸣、口腔共鸣比较重要,因为高音的时候位置本来就比较高,这时候胸部口腔都比较容易紧张,这就需要找到“嘴巴长在胸口”、保持“打哈欠”的感觉。但是,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演唱者应该理性、辩证、统一的处理好三者之间的紧张与放松关系。如: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映山红》,如果演唱者只找到头腔共鸣,没有胸腔共鸣那么唱出来的声音是紧的、刺耳的;同样,如果演唱者只找到胸腔共鸣而没有头腔共鸣,那么声音是没有穿透力、是传不远的;但歌唱者如果有了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而没有口腔共鸣那么气息也是如一潭死水,是僵硬的,特别是高潮部分“若要盼得吆红军来,岭上开遍吆映山红”,要恰到好处的处理好三种共鸣之间的紧张与放松关系。

总之,正确处理声乐演唱中的紧张与放松是每个声乐演唱者、每个从事声乐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是能否成为一名合格声乐演唱者的试金石。歌唱中的紧张与放松是自然的、相对的、辩证的、统一的矛盾。没有绝对的放松,也没有绝对的紧张。在演唱中,演唱者要认识理解并正确感觉这种矛盾的内部关系。该用力的地方用力了,不该用力的地方也就放松了。良好的歌唱状态应该是该用力肌肉群和不该用力肌肉群相互协调的结果。其次,要扎实基本功,端正心态,用心学习、用心琢磨、用心歌唱。最后,在声乐演唱的道路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音乐修养、艺术修养等,这样才能在演唱中处理好紧张与放松的关系,才能唱出悦耳、浑厚、让人喜爱的声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