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阻肺新药中国上市,新型三联吸入制剂「共悬浮技术」将为慢阻肺治疗增加有力手段

 洞天禅悟 2020-01-16

推荐语

1月11日,慢阻肺新型三联吸入创新药物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倍择瑞®令畅®)正式上市。对于呼吸界的医生而言,又多了一个可治疗慢阻肺的全新药物。

然而,面对中国慢阻肺管理依然存在的诸多挑战,如何改善慢阻肺疾病知晓率低、诊断不足、各地区及城乡药物治疗差异?如何利用新的「武器」规范治疗进一步提高疗效?在慢阻肺三联新型吸入制剂研讨会上,王辰院士、陈荣昌教授、孙永昌教授、康健教授等多位呼吸学科权威专家,围绕这些话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慢阻肺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流调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总人数近1亿, 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并仍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成为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据统计,中国慢阻肺患者过去1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2次,就诊患者每年中位急性加重次数高达3次。中国六大城市慢阻肺调查显示:每年用于慢阻肺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890亿人民币,尚不包括直接费医疗费用和间接费用。

我国慢阻肺患病率高,诊断率低,改变这一现状是医务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并对提高慢阻肺的知晓率和管理水平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慢阻肺「知晓率低、检查率低、诊断不足」是全世界的问题,但中国的表现极为突出和严重。中国慢阻肺的患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从经济、症状、死亡率来衡量疾病负担,都很突出。中国的慢阻肺患病率高,诊断率低,改变这一现状是医务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
 
慢阻肺稳定期的合理用药,主要是以新用药为代表。中国基本用药水平在呼吸领域里已达到发达国家的制药水平。充分的用药治疗,对于缓解症状、减缓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全因死亡率等都有帮助。
 
提高慢阻肺的知晓率,还应当注意「小名词的大问题」,如:「COPD」的说法应统称为「慢阻肺」。同时,要提高干预的力度,尤其农村、基层,需要呼吸类专科大夫的共同努力。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格隆溴铵三药强强联合,利用共悬浮技术可更好地发挥疗效」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副会长、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康健教授在会上指出,「中国慢阻肺疾病负担重,而急性加重是负担之最,预防急性加重是慢阻肺管理当中的重中之重。过去1年中有急性加重史的慢阻肺病人与无急性加重史的病人对比,出现急性加重的风险要高接近6倍,我们有理由关注慢阻肺急性加重这样一个关键环节。」

「慢阻肺急性加重有很多因素,但稳定期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关于稳定期的药物治疗,许多药物都有循证医学证明,只要规范治疗,都会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频度。而GOLD 2020指南中也明确提到与单药和双联疗法相比,三联疗法可以改善肺功能,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和健康情况,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率。」

康健教授进一步解释到,「KRONOS研究证实,布地格福相较于LABA/LAMA显著降低52%慢阻肺急性加重,显著延长至首次急性加重的时间;布地格福相较于ICS/LABA快速并持续显著改善肺功能;布地格福5分钟即快速起效,到现在为止,没有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这是令我们非常期待的药物!中国也参加了KRONOS研究,并贡献了四百多个病例,KRONOS研究已经发表在《柳叶刀》上。

新上市的三联药物我认为它的重要特点,是将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格隆溴铵3个药联合,它们都是在各自LAMA、LABA和ICS的佼佼者,把它们三强放在一起有机结合,加上共悬浮技术,直径只有3微米,非常适合吸入到小气道里,因此它能发挥很好的疗效。」

「稳定期药物治疗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预防核心,长期使用吸入制剂可以有效预防急性加重」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孙永昌教授指出,「急性加重是因呼吸道症状的急性恶化,导致患者需要额外的治疗措施。急性加重的危害大家都很熟悉,如:6分钟步行距离下降,肌肉收缩力、肌力下降,日间活动明显减少等。不同的GOLD分级,发生急性加重以后,对肺功能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无论是GOLD 0级,还是在1级,一直到4级,肺功能都会有明显下降。GOLD 1级因为肺功能基线水平比较高,发生急性加重以后FEV1下降幅度会更大。慢阻肺急性加重另外一个危险因素就是肺功能降低,可以看到GOLD 2级到4级,随着分级增加,肺功能下降急性加重的频率风险更高。急性加重还对心脏有一个很特殊的影响,可激发心血管事件增加,包括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心梗、卒中,还有不稳定的心绞痛,短暂生命趋势发作,这些风险都会明显增加。」

「慢阻肺病人从第一次急性加重到第二次急性加重的时间间隔是5年,从第二次以后,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急性加重的间隔越来越短,1到2年一次,后面慢慢发展1年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针对这样一个慢阻肺急性加重发作特点,很重要的就是推迟、延缓病人发生下一次急性加重的时间。」

关于预防措施,孙永昌教授提出了几点,「第一,推荐非药物治疗及疫苗接种,包括流感医疗、肺康复和个人管理;第二,吸入药物(包括LABA、LAMA、支气管舒张剂、长效支气管舒张剂联合ICS等)。第三、口服药物第四、戒烟能减少急性加重,戒烟时间长,急性加重风险会进一步降低。第五、加强自我管理,包括医生和患者共同制定预防急性加重的行动计划,如:哮喘行动计划。还应加强研究慢阻肺行动计划。」

孙教授还强调,「稳定期的药物治疗能够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减轻社会和患者负担。长期使用吸入制剂能够因为减少急性加重而减少费用达169万,这样的话每年避免7000多人的死亡,同时会省60多亿的人民币。」

「慢阻肺新型三联吸入制剂『共悬浮技术』的装置特点能输出3微米颗粒,局部起效快、效果好、操作简单,减少不良反应」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深圳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指出,慢阻肺的治疗需求是吸入用药。由于慢阻肺是气道、小气道的疾病,吸入用药能够直接到达整个大气道、小气道。如果能够很好解决装置的问题,真正把药吸进去,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过去一些吸入装置有很多,尤其定量气雾剂PMDI颗粒比较大,在肺内沉积相对比较小,大部分在大气道、小气道无法到达。

在整个吸入药物里,我们应当从两个角度看,一方面是从医务人员对学术理解,感觉哪方面最重要;另外是从病人的角度看,用户感觉哪方面更重要。我们从相关调查数据中,获取了三个共同关键点:第一,说明书容易阅读;第二,每次输出,药量稳定;第三,简单,容易携带。这是医务人员和病人都关注的三个问题。所以,我们新型的吸入装置,应该这些问题都能够解决。

陈荣昌教授详细地回顾了吸入药物吸入装置的发展历程。他介绍,「从过去的干粉吸入,老的定量气雾剂,到各种类型,这几年大部分是往细颗粒方向发展,也就是现在的『共悬浮定量气雾剂』,这是一个新的技术

我们都知道,药物的颗粒大小和气道沉积部位是有一个因果关系,如果是5到10微米,主要通过碰撞沉积,在咽喉和大气道的沉积,1到3微米在小气道沉积量就会比较好,有益肺部药物起作用。新的共悬浮的PMDI,首先是用纳米的纸质小球做成一个载体,而不同药物可以同时黏附在同一个小球里面,去均匀地同一输送到气道里面,它的气流动力平均是3微米,有利于它沉积到小气道里面。」

「一般定量气雾剂摇一下,很快分散了,而共悬浮它一直悬浮在里面,很均匀。另外,由于它是磷脂结构,一种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可以使药物结晶在气道表面均匀分散和沉积。所以,新的『共悬浮定量气雾剂』,以3微米平均直径为主,提供非常稳定的药物输出效果,携带不同药物,用共悬浮的方法让它能够持续悬浮状态,能够进入小气道,更好融入到气道里面起作用,这个机制与传统的PMDI完全不一样。为了方便老年人操作,在国内除了传统的PMDI以外,还多了一个帮助按的办法,轻轻地摇一摇,药物就非常均匀地喷出来,能够保持肺内48%的沉积率。

减少慢阻肺的疾病负担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优先要考虑的议题,而慢阻肺新药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的上市,为慢阻肺治疗提供了新「利器」。我们期待创新的药物和装置可以为慢阻肺病人带来良好的疾病控制,减少急性加重带来的威胁。同时,也需要多学科联合发展,依靠更多的「枪炮子弹」打赢「慢阻肺」这一仗,共同助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参考文献 (可上下滑动浏览)

[1] Wang C, et al.CPH Study, Lancet. 2018.

[2] Wang C, et al. Lancet. 2018 Apr 28;391(10131):1706-1717.
[3] 陈亚红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0, 33(10):750-753.
[4] Sam Lim, et al. Asia Pacific Family Medicine. 2015, 14(4): 1-11.
[5] Dransfield MT,et al.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7 Feb 1;195(3):324-330.
[6] Suissa S, et al Thorax 2012; 67:957-963.
本文完

编辑:冬雪凝;排版:Jerr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