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德西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治验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01-16

毛德西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治验




河南省中医院  张海杰




毛德西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本人有幸侍诊于旁,耳濡目染,受益匪浅。现将毛老运用半夏厚朴汤治验总结如下,与同道共享。

1、胃脘痛

病案:程某,男,50岁,于2014年1月就诊。患胃脘部隐痛5年,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食管炎;贲门糜烂。间断服用吗丁啉、奥美拉唑及中成药。

刻诊:胃脘胀痛,嗳气频繁,恶心呕吐,吞酸烧心,胸胁满闷,吞咽如鲠,每遇情志不畅,症状加重,舌苔厚腻,脉弦滑。

属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法当疏肝理气,降逆和胃。

方取半夏厚朴汤:

法半夏10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

生姜10克,苏叶10克,砂仁8克(后下),

藿香10克,佩兰10克,鸡矢藤15克,

黄连10克,吴茱萸3克,水煎服。

二诊:服药7剂后,恶心欲呕消失,胸满闷,吞咽如鲠减轻。仍有吞酸烧心,去藿香、佩兰、砂仁,加鸡内金15克,煅瓦楞子10克。

三诊:服药7剂后,烧心吞酸消失,上药去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继续服药14日,患者症状消失。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进食清淡,少食辛辣厚腻之品。

按语:半夏厚朴汤在《金匮要略》中是治疗梅核气之方,但临床应用中并不拘泥此病,而是对症治病。此例患者情志郁滞,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用半夏厚朴汤行气降逆,并加入左金丸降逆止呕,清肝泻火以制胃酸。同时肝木乘脾,脾虚湿盛,故加芳香三味饮(藿香、佩兰、砂仁)以化湿浊。毛老指出,对于此证,以理气和胃为主,不宜过用辛温之品,更不可偏于寒凉,以免戕伐胃气。

2、梅核气

病案:裴某,女,55岁,于2014年4月初诊。患者半年前与他人生气,致咽

部有异物感,且异物黏腻,贴于咽部,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每遇情志波动症状加重。曾用咽部雾化及药物治疗,效不佳。

刻诊:咽部似有异物阻塞,时时清嗓,嗳气,胸脘胀满,舌苔白腻,脉弦滑。

体查:咽腔无红肿,扁桃体无肿大。

属痰气互结证。法当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方取半夏厚朴汤:

清半夏12克,厚朴花10克,茯苓15克,

生姜10克,苏叶10克,苏梗10克,

甘草10克,橘红10克,浙贝母8克,

生麦芽15克,水煎服。

二诊:服药7剂后,咽部即有轻快之感。上方去生麦芽、浙贝,加桔梗10克,炒白术10克,北沙参15克。

三诊:服药10剂后,咽部症状基本消失,嗳气,胸胁胀满消失。方用:清半夏10克,厚朴花10克,茯苓12克,生姜10克,苏叶10克,服用10剂,以巩固疗效。3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按语:半夏厚朴汤源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方中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佐以茯苓利饮化痰,苏叶芳香宣气,合而用之使气顺痰消,咽中炙脔之感可除。首诊时考虑患者情志不舒,加生麦芽以疏肝理气和胃,苏梗较苏叶还可入胃经,宽胸利膈之效强,用之可消胸脘胀满,橘红、甘草、浙贝母以祛除黏痰。二诊时患者症状减轻,情绪稳定,去生麦芽、浙贝母。加桔梗以载药上浮,药到病位,炒白术健脾燥湿,与行气药共用,增加行气作用。沙参可防半夏厚朴汤辛温苦燥而伤阴津。三诊时用原方小剂量,以巩固疗效。

3、郁证

病案:卢某,男,18岁,于2013年9月初诊。患者1年前独自到国外上学,因年少思乡,渐夜不能寐,心烦意乱,心中闷闷不乐,精神倦怠,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成绩下降,最后导致不能正常上学。家长得知情况后遂将患者接回国内,但仍不能正常上学,辍学在家。

查体:舌体胖大,苔滑,脉弦。

证属肝郁犯胃,胃失和降。

治当疏肝理气,化痰解郁。方取半夏厚朴汤:

法半夏10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

生姜10克,苏叶10克,茯神10克,

炒枣仁30克,生麦芽30克,莲子心5克,水煎服。

二诊:服药14剂后,患者心烦明显减轻,精神较好。去生麦芽,茯神加至15克。

三诊:患者睡眠好,精神佳,可以在家自己读一些书籍。改用姜半夏8克,生姜6克,厚朴10克,茯苓12克,苏叶6克,服药7剂。后随访,患者身体健康,精神较好,2014年寒假结束后插班上课,成绩尚可。

按语:半夏厚朴汤治疗精神疾病多有报道。近些年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抗抑郁,抗失眠的功能。此类患者多为心理素质较差,平时除应做好心理疏导外,还要根据个人体质,加用一些疏肝健脾之药,以调脏腑阴阳平衡,减少疾病再次复发。本案例中,患者年少,心理素质差,思乡思亲过度,伤及脾胃,久而生痰,痰气郁结。用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诸症可除。

4、咳嗽

病案:胡某,女,41岁,于2014年3月初诊。患者1个月前感冒,期间曾大量服用寒凉药,如清热解毒口服液等,感冒减轻后,出现咳嗽。

刻诊:咳嗽喘急,吐白黏痰液,胸闷胁胀,口干不欲饮,舌苔白厚腻,脉滑细。

属水饮上逆证。法应化饮降逆。

方取半夏厚朴汤:

法半夏12克,厚朴10克,茯苓12克,

生姜10克,炒苏子10克,桔梗10克,

甘草10克,水煎服。

二诊:患者服药7剂后,黏痰减少,胸闷胁胀,去桔梗、甘草,加北沙参10克,玄参10克。服药7剂后愈。

按语:外感用药过凉,容易伤及脾阳,阳气不振,不能化湿,饮停于胃,胃失和降,反而上逆。水饮上逆于咽喉,阻碍气机畅通,肺气宣肃失常,出现咳嗽喘急。此类咳嗽一般迁延难愈,多伴有咽痒、咽部异物感、吐白痰或黏痰,治疗应降逆化痰。若痰饮不排,气机不畅,则咳嗽难愈。小半夏加茯苓汤治水饮痞眩证,是温化水饮的基础方。半夏厚朴汤加小半夏加茯苓汤,实际是仅加两味药,即茯苓与生姜,茯苓健脾化湿,生姜激发脾阳,以利发散湿气,不使湿气聚结不散。

5、眩晕

病案:刘某,男,59岁,于2013年7月就诊。患者两日前与他人吵架后头晕头昏,未作治疗,但头晕未减,故来就诊。

刻诊:头晕,头昏,恶心欲吐,胸膈满闷,不欲饮食,口苦心烦,舌苔白腻,脉濡滑。

属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治当疏肝降气,化痰散结。

方取半夏厚朴汤加味:

法半夏12克,厚朴10克,茯苓12克,

生姜10克,苏梗10克,陈皮10克,

甘草10克,天麻12克,水煎服。

二诊:服药7剂后,患者头胀、心烦消失。去天麻、甘草,继续服上方7剂,头晕已消失。

按语:患者恼怒气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湿聚生痰,痰阻清阳,清阳不待以升,浊阴不得以降,出现以上诸症。本方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头晕可除。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毛德西方药心悟

图书作者:毛德西 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