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盆景艺术造型总论

 老有所不为 2020-01-16

一、师法造化,繁中求简

创作盆景,首先必须熟悉大自然的风光面貌,即古人所谓“师法造化”。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历来许多大诗人、画家及其他大艺术家都遍游名山大川,从祖国的壮丽河山中选取创作的素材。盆景作为一种艺术,提倡师法造化,并不等于照搬自然景物。古语云:'千里之山,岂能尽奇;万里之水,不能尽秀。'我们学会观察大自然,就是对大自然景物有选择,有扬有弃,做到'以小见大'、'繁中求简'。例如,制作一盆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山水盆景,如果完全按照真景缩小的话,是不可能在小小的盆中表现出桂林群峰繁复景色的。因此,必须选取桂林山水中最典型的景物作为表现对象,抓住其主要特点,着力刻划,使欣赏者从一座山峰就能看出桂林山水的典型风姿,从几块石头就能看到重叠的远山,这就是繁中求简。简,是一种手段,并非目的,也不意味着越简单就越好,而是要根据主题和题材的需要来决定繁简。抓住了特点,就能以少胜多,以简胜繁。

二、意在笔先,因材处理

“意在笔先”原是中国画创作的理论。唐代王维就有'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的论点,盆景创作也是如此。在创作之始,首先要立意,也就是构思。中国盆景的最大特点是讲究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立意必须围绕意境的创造。它包括确定主题;选择素材、考虑造型式样和艺术表现手法等等。立意始终贯穿整个创作的过程中。盆景不同于作画之处,就在于它所用的主要材料本身就是具备一定自然形态的植物和山石。因此,要善于掌握各种植物、山石材料的自然特点,量材使鼐,去芜存精。例如在树木盆景中,对于松,就表现它的挺健,柚就表现它的古拙;梅花则疏影横斜;绿竹则枝叶扶疏等等。'这只是从树种的特点来考虑的,还可以从树坯的固有形态以及其它方面来考虑。在山水盆景中,可根据各种石料的质地、形状和皱纹之不同,制作成各种形象的山水盆景。无论是植物材料或山石材料,拿到手以后,不要急于加工,而应该进行仔细审视,再三推敲,最后再来决定保留哪些自然部分,去掉哪些多余部分;这就叫做'因材处理'。因材处理,可节省人为的加工,又具有天然的野趣。如果完全任其自然,就谈不上盆景艺术的创作;但是人工斧凿痕迹过甚,却又会失去自然。'所以应该两者兼顾,恰到好处,使盆景作品真正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

胡荣庆大阪松盆景《碧空清影》

胡荣庆线柏盆景《万缕千丝》

三、巧于布局,多变统一

布局就是景物的安排,在绘画上称做构图,是处理盆景画面结构的一种艺术手法。盆景的画境与意境主要就是通过布局来创造的。巧于布局,才能使作品具有诗情画意。在盆景布局中经常运用宾主、疏密、虚实、露藏、呼应、取势、刚柔、巧拙、粗细等等手法,这些都是事物的矛盾法则在艺术上的体现。

1、宾主分清。

在盆景布局时,首先要用各种方法,使主体突出,宾主分清。要突出主体,首先就要确定主体景物的形状和位置,然后再考虑宾体,即陪衬的景物。在山水盆景中,应先确定主峰的形状、体量和位置,然后安排配石,最后再点缀植物;配件;在树木盆景中,先确定主体树木的造型和位置,再考虑其它配树、配石、配料。主体景物是盆景的重心所在,应该着力加工,这是成败的关键。宾体也是整个景物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起到陪衬烘托主体,突出主体的作用。但要做到'客不欺主,客随主行',不能'喧宾夺主'。大雕塑家罗丹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手,就是因为那手太突出了。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突出主体的重要性。一般说来,主体在盆景中是最醒目的,但要有典型的细节刻划。宾体的形状和位置要与主体既相对比又相呼应,既有变化又有统一,要构成视觉中心,使观赏者的视线,很自然地集中到主体上去。

▲冯连生对节白蜡盆景

2、露中有藏。

古人云:“景愈藏则境界愈大;景愈露则境界小。'艺术贵在含蓄,如果将一切遗露在外就会失去想象的余地。处理好露中有藏,就能展现出一个景外有景、'景中生情的动人画面,不是一览无余,而是留有余地,引起观赏者丰富的联想。因此,露中有藏也是创造盆景深远意境的一种重要手法、露中有藏的表现手法在山水盆景中应用得最多。一般每座山峰都要处理得既有露又有藏,使人有群峰起伏之感;'道路和水岸线宜曲折迂回,时隐时现,使人有延绵不断之感;有时仅将亭子从山后露出一角,或将房屋遮掉一半,这样可以让人猜测山后的其它内容,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露中有藏的表现手法对于树木盆景的造型也同样适用。如树木的枝干就要处理得有露有藏,才能显出繁茂。又如树木点石;有时石藏树中,有时树藏石中,若隐若现,'使人感到变幻莫测。露与藏的处理要根据主题和意境的需要,掌握好分寸,该露则露,该藏则藏。在一般情况下,总宜藏多于露。

田一卫山水盆景《回崖沓嶂凌苍苍》(米叶冬青、龟纹石)

3、顾盼呼应。

盆景中的所有景物,各个部位都要相互顾盼,相互呼应,使分散的景物有机地联成一体。顾盼主要表现在景物的方向上,如山与山,树与树,山与树之间要相互照应,顾盼有情;呼应则包括景物的种类、形体、色彩,以及疏密、虚实等等。如一块大石头,靠近左右也要放置几块小石头,错落散布,与之呼应;一个大的空白处,最好点缀几处小的空白与之呼应;大的密集处附近要衬托几个小的密聚点与之相呼应等等。总之,盆景中的景物总不宜孤立地存在,而应该互相紧密地联系。

4、刚柔相济。

有些以表现刚健挺拔为主的盆景,也要刚中有柔,才能有变化有对比,从而更显其刚劲。如果一味体现刚劲,就会给人以生硬的感觉。例如表现松树姿态,一般说应以刚健为主,但常常故意将枝干处理得蟠回屈曲,刚中有柔。而有些表现柔媚秀丽为主的盆景,却要柔中有刚,而不能一味体现柔和,否则就会显得柔弱无力。例如表现柳树体态,一般说应以柔媚为主,往往将其主枝干处理得挺拔刚劲,就愈能表现出垂枝飘拂的轻柔。

5、巧拙互用。

在艺术表现上,巧固然是一种美,而拙有时也成为一种美,是一种朴实无华的朴素美。古人说:'大巧若拙',又云:'大巧谢雕凿'。有时初看粗率稚拙,简直可笑,细细玩赏,又会觉得充满情趣,神充气足,极富魅力。在盆景中,巧拙互用,常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有时候将一些并不精巧的材料经过适当的配合,却能制作出上品的盆景;反过来,将许多精巧的材料配合在一起,往往整体的效果并不理想。齐白石说:'灵巧拙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古。'都是同样的道理。,盆景的创作最忌平均用力,树与石相配,树木很精巧,那么配石就不一定玲珑剔透,反而以粗拙一点为好;景物内容很精巧,配上外形朴拙的盆钵,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整体效果。

四、妙用题名,画龙点睛

中国画多有题名,这是我们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盆景也不例外。一般在作品完成以后,根据它的主题、题材和意境等方面来决定题名。题名往往能扩大和延伸盆景本身所能达到的境界,从而提高盆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有助于观赏者更好地欣赏盆景的意境美。题名常常还能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即在创作时还未想到的艺术效果。许多盆景都是由于有了贴切高雅的题名而大为增色,使其意境更为深远。盆景题名中,最简单的是将盆景的题材直接表明,如'长江三峡'、'石林'、'黄山迎客松'等等,这种题法比较容易,简洁明了,但缺少含蓄和诗意,不足以引起丰富的联想,对于意境的表现作用不大。另一种题法是借助于名诗佳词来表达盆景的意境。如'霜叶红于二月花'、'疏影横斜'、'春绿江南'、'寒江独钓'、'野渡舟横'等等,这些形象生动的题名,都能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还有一种题法,就是根据主题和意境而作,有时还可借助于一些典故。如'岁寒松柏'、'横云'、'听涛'、'潇湘流水'、'绿荫深处'、'凌云'、'根深何惧临崖'等等盆景的艺术欣赏,盆景作为一种艺术品,它需要欣赏者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文化艺术修养。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提高艺术修养,需要不断积累审美的经验,还要通过实践的训练。欣赏盆景实际上就是对盆景的审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