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道文化」为什么脾经和胃经多了一个络穴?|辛杏林学院

 雅博学苑 2020-01-16

中医学认为,脾和胃是一对互为表里的脏腑,属中焦,共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共同担负着受纳、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继而灌溉六脏,洒陈六腑,濡润四肢百骸,滋养五官九窍的重任。因此,它们除了各有一个四肢部的络穴互相交通联络外,还各增设了一个躯干部的脾之大络大包(胁肋部)和胃之大络乳根(胸胁部)向周身输送气血,以完成后天之本的使命。

十二经的络穴均位于四肢腕、踝关节以上,肘、膝关节以下,起互联表里经的作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胁肋,胃之大络虚里(即乳根穴)位于胸胁,任脉之络鸠尾位于上腹,督脉之络长强位于尾骶。这样,十四经脉的气血通过络穴散布周身。

由于乳根穴再女性患者中取穴不便,临床上我们应用大包穴更多。《医宗金鉴》云:“从周荣外斜下行,过少阳胆经渊液穴下三寸,至液下六寸许,出九肋间季胁端,大包穴也。”《灵枢·经脉》云:“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大包穴,闻其名称即具有大包容,无所不包,通达周布之意,起着总统诸经的作用,《针灸大成》云“总统阴阳之络,由脾经灌溉五脏”,因此在十五络脉中,唯独大包穴被称为大络,可见大包穴有其特殊之处。

大包穴是足太阴脾经最终末的穴位,它可以调节整条经脉的气血。脾之大络,沟通人体全身的各部,把经气散布到身体的五脏六腑里面去。如果给这个位置一个正确的刺激的话,就可以振奋脾气,也就是振奋脾的运化作用,让它旺盛起来。脾的运化作用一旦旺盛,人体营养的摄取、代谢和水的合理分布都会得到调节和提高。

同时,大包穴还是止痛要穴。脾脏的络血,包罗全身诸络的血液,所以全身诸络,脉气壅寒不通,就会一身尽痛,故如瘀血凝滞,皆当取脾之大络大包穴,效果最佳。经脉之中的气血渗濡灌注到全身各部,弥散周身,滋濡全身组织,以司营养筋、骨、皮、肉、五官、七窍的作用。

乳根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乳指乳头,根即树根,根树的地下部分部,穴在乳房根部,故名乳根。经云:“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乳根之上是乳中,乳中是乳汁的通道,乳根则是乳汁的根,为阴中之阴,是乳汁生成之源。足阳明胃脉运行至此处,经气发于乳根穴,属未出地者,阴中之阴。乳根位于乳房之下部,主生成和运输乳汁,为其根,生成不足则乳汁分泌不足,气机郁滞则生乳痈。因此乳根可补益乳汁,通行乳汁。

以上即是脾经、胃经为什么多了一个络穴的原因,且介绍了两个大络的用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