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三流诗人一诗成名,写出了最无望的等待,最后两句令人断肠

 江山携手 2020-01-16

比起李白杜甫这些大家,晚唐诗人陈陶应该只能算是二三流小诗人了。

但是他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两句诗却深得后人称赞。

《升庵诗话》评价“可谓得夺胎之妙”;蘅塘退士也曾言“比‘一将功成万骨枯’句更为沉痛。”

这两句诗出自他的《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史书中关于陈陶的记载并不多,只知他大约是公元841年前后在世,按这个时间来推断的话,他跟杜牧李商隐应该是同一时期的人。

根据相关记载,他早年曾游学长安,渴望通过科举考试,跻身仕途,然而却屡次落榜。

灰心丧志的他遂寄情山水,过起了隐逸生活。

有段时间他因躲避战乱到了江西洪州,见城外的西山景致宜人,遂在山间搭了茅草屋,暂居此处。

洪州的节度使严撰喜欢结交名士,便常到山中和陈陶攀谈。

一来二去,两人便成了知己,经常一聊就是大半天。

严撰见好友身边无人照料,所以就挑了了一个颇有才情的小妓去伺候他。

严撰也算是好意,想着这女子才貌双全,不仅能照顾陈陶的起居,还能来个红袖添香什么的。

但是不料无论这女子如何献殷勤,陈陶始终不为所动,还写了首委婉的拒绝诗“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

这女子也不是个死缠烂打的,听了陈陶的诗后便歇了心思,回去向严撰复命。

严撰听了事件的经过后,深服好友的坐怀不乱,于是更加敬重他了。

从古至今,文人大多风流,唐朝的白居易元稹,宋朝的张先柳永,都是多情种子。

所以陈陶的坐怀不乱一直深受后人称赞。

再来说说这首诗。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这两句以凝练的语言极写战争的悲壮。

战士们个个奋勇杀敌,多达五千的精兵丧生在这场战争中。

这里的“匈奴”、“貂锦”的都指向了汉朝。

匈奴是汉朝时的游牧民族,屡屡扰边,汉匈之战持续了上百年,互有胜负。

而“貂锦”是指汉代羽林军所穿的锦衣貂裘。

诗人明明是唐朝的,为何偏偏要用汉朝的背景呢?

这其实在诗词中是很常见的,毕竟当时有很多地方需要避讳,所以常常会以前朝之事代指,唐人就写汉朝,宋人就写唐朝。

例如白居易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明明是唐玄宗,但他不明说,只以“汉皇”代称。

陈陶这里也是,他不明写背景,而是用了“匈奴”、“貂锦”这些词,无形中多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更容易引发共鸣。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两句是最为人所赞赏的,以对比的手法,将战争的惨烈写到了极致。

可怜那在万里之外的思妇们,恐怕还不知道她们梦里的人,早已成了无定河边的粼粼白骨了。

不是没有人写过闺怨诗,也不是没有人写过战争诗,但是都不如这两句令人震撼。

将士们战死沙场,而家里的亲人还在盼着他们回家团聚。

一边是悲壮的现实,一边是虚幻的梦境,这是多么惨烈的对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后来陈陶的这首诗入选《唐诗三百首》,尤其是最后两句,写出了最无望的等待,令人肝肠寸断。

他这也算是一诗成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