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大宁”铜镜相关资料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1-16

相关资料一:

西汉鎏金“中国大宁”铜镜,属于西汉新莽时代(公元9—23),直径18.6厘米,厚1.3厘米;195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伍家岭,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国宝级文物。



该铜镜表面鎏金,圆钮,柿蒂纹钮座,柿蒂纹间各有一兽头,外围双线方栏。方栏外饰博局纹,间饰鸟兽纹饰。周边铸铭文一圈52字:“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祥)。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常(裳)元吉,有纪刚(纲)。”这段话可译为:“圣贤冶铸铜镜啊,吸取金木水火土之精气。在博大的‘道’中产生,包含了所有的奇妙图文。镜子光明如日月,它的质地清脆刚硬。用它照视你的玉颜啊,可以驱除不吉祥的东西。祈盼中国和平与安宁啊,世世代代日益昌盛。遵守自然秩序大吉大利啊,世界万物都有纲常规律。”汉代在匈奴入侵和诸侯内乱的多难中,人民饱受了战乱之苦。铜镜上的铭文“中国大宁”四个字,表达了对和平的祈愿,更能在华夏子孙的心中引起深远的共鸣。

这面铜镜的珍贵之处,还在于铭文中出现的“中国”名称。考“中国”这一名称,早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随着历史演变, “中国”一词含义大致可分以下几个层次:①指京师,如《诗经·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 师也。”②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云:“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③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举国徙中国。”④指内陆,如《史记·孝武本纪》:“天下名山八,……,五在中国。”⑤ 指诸夏之裔居住之地,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⑥ 泛指历史上华夏各时期所建立的政权。自汉始,凡入主中原,建立政权者,都以“中国”自居,而被迫离开中原的,原政府仍以“中国”自称,如在宋、辽、金对峙时期,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皆自称“中国”。因此,在古人心中,“中国”一词有地域之定位,有文化之传承,同时有正统之含义。然而,“中国”一词出现并应用近3000年,王朝更替,却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以“中国”作为国名,可见“中国”之称谓,作为带有文化本位的一个历史符号,根植于华夏子孙的心中。“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1912年中华民国之建立。

汉代是铜镜大量出现的时代,而将铭文组织在镜背图案中,则是汉镜的一大特色。精湛的鎏金工艺也是这面“中国大宁”铜镜的珍贵之所在。

这件铜镜的三个符号“TLV” 规矩纹饰是汉代铜镜典型纹饰,引起了众多专家的关注,有的认为它是早期铜镜纹饰演变而成的;有的认为它是古代游戏博局的格局,因而也称其为博局纹;还有的认为象征着宇宙图式,镜钮代表茫茫宇宙的中心——钮座外的方格表示大地,圆形的镜子代表天,即天圆地方,方格外的乳钉表示支撑天盖的柱子,T纹象征四方之间,四隅的V象征四海,L象征防止恶魔进入大地的门。

青铜镜被使用了近4000年,它已经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用途,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譬如人们常说的“破镜重圆”、“明镜高悬”、“以史为鉴”等,都反映出铜镜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关资料二:



此枚鎏金莽镜(西汉晚期镜)是1951年10月18日至1952年2月7日期间,由夏鼐、安志敏等七人组成的考古工作队在长沙近郊伍家岭地区一座汉代晚期的墓葬(《长沙发掘报告》编号为211墓)中发现的。

该地区共有战国墓25座,西汉前期墓9座,西汉后期墓26座,东汉墓4座,是一处混合墓葬群,伍家岭位置如图所示:



长沙在战国时属楚,秦时为长沙郡。汉高祖五年封吴芮为长沙王,长沙成为王国都城(吴芮是汉初八大异姓王之一,其妻正是写出著名诗句“上邪……乃敢与君绝”的才女毛苹);景帝二年封六子刘发为长沙王,后嗣继承至王莽时始绝;东汉时属长沙郡。

211号墓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枚八连弧纹“冶炼铜华镜”,附其资料与图如下:





该种铜镜为西汉中后期常见镜,不足为奇。所奇者正是这枚鎏金博局纹镜,该镜资料如下:

半球状钮,柿蒂形钮座。花纹复杂,有兽头、鸟、龟及其他怪兽等纹样,并有规矩形图案。铭文在缘部,铭辞作“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裳元吉,有纪钢。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祥。”直径18.7cm,厚0.25cm,缘部厚0.6cm。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镜铭提到的五行,象征阴阳的日月和对应于东、南、西、北中五方的五行,是汉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意象,素来被认为与时间和空间的运转密不可分。为了掩盖篡夺皇权的不合法性,王莽极力赞颂新朝的建立是顺应了五行生克的历史形势,符合宇宙的终极道德。

同时期的鎏金博局纹镜,还有一枚出土于1978年湖南长沙杨家山304号墓,圆钮,柿蒂形钮座,通体鎏金,主题纹饰为博局纹。素宽缘。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以上两枚铜镜均收入马承源主编的《中国青铜器全集·铜镜卷》,其中“中国大宁”鎏金镜为国家级文物。

至于怎么定义“博局镜”,韩国河等人主编的《长安汉镜》给出了解释:博局镜,又名规矩镜,圆钮,圆钮座或四叶纹钮座。座外双线方格,方格内四角多有纹饰,有的钮座环列有十二地支铭。主纹区位于方格与弦纹之间,饰有T、L、V,其间或填饰四神,或填饰鸟兽,或填饰几何纹,有些主纹区外有铭文带。

说到底,博局镜的镜面纹样是仿照当时流行的一种棋戏所用的棋盘(局),它的名字便由此而来。原初一直被定名为“规矩镜”,近几年始定名为“博局镜”。


               博      局

按照《长安汉镜》的观点推论,该镜应该是晚期博局镜的代表

性作品。所以被定为国家级文物还不仅在其非凡的工艺特征,更因为镜背铭文有“中国大宁,子孙益昌”字样。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

带有中国字样的其他国宝级文物还有西周西周早期成王时的“何尊”和尼雅遗址出土的汉代蜀地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


         何尊铭文“宅兹中国”

当然古代的“中国”只是一个地理方位概念,现在的“中国”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