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乃是美食大国,因幅员辽阔,仅是一个省的美食,便让人眼花缭乱。 无论是猪肉,还是羊肉、牛肉,以此为食材,烹饪出的美食,种类繁多,几乎每一种,都受到广大吃货们的好评,让人直流口水。 但是,在那么多肉质食品中,我们却很少听说马肉。 电视电影中的战马虽然常见,但用来作为食物的,基本上没有听说过。 究竟是为什么呢? 接下来,便让小厨来讲解一下,关于马肉的浅析。 马肉一说起马,恐怕很多人都不会陌生,第一印象便是电视屏幕上,那些威风凛凛的将军元帅。 他们身披厚重精致的铠甲,手持各种武器,骑在战马上,与敌将进行拼斗,你来我往,看的让人热血沸腾。 历史上较为有名的战马,便是关羽的赤兔,刘备的的卢,项羽的乌骓等,数不胜数。 而在这过程中,自然是诞生了无数的历史故事,为后世之人流传。 而马肉的价值,总体上而言,还算是不错。其颜色鲜红,与牛肉有几分类似,上面纵横着几条白色的条纹,显然是脂肪。 肉质鲜嫩无比,吃起来带有一股独特的清香,仿佛能够感受到草原中喷涌而出的,来自生命的搏动。 虽然马肉与牛肉有几分类似,但在营养价值方面,却是秒杀牛肉。 马肉中含有十多种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胜于牛肉。 其脂肪的质量,也是高于牛肉、羊肉,属于一种不饱和脂肪酸。 所谓的不饱和脂肪酸,说白了就是类似于植物油,在为人体补充蛋白质的同时,还可以溶解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清理血管。 那么, 马肉为何流行不起来呢? 其实,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历史原因在古代社会,因马具有强劲的脚力,常被作为代步工具使用,或是用来背负重物。 这一点,与牛有几分类似,在古代的时候,牛通常是用来辅助耕作,或者跟马一样,作为牛车使用。在古代的时候,朝廷甚至出台了相关法律,明令禁止宰杀耕牛。 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马常作为一种军事物资,行军打仗。 骑兵,因具有强大的机动性,灵活无比,能够轻易迂回穿插。 可谓是敌退我进,敌进我退,敌疲我打。 相对于步兵,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当初蒙古铁骑就是最好的例子。 价值如此大的战马,倘若用作肉食,多多少少有些暴殄天物的意味。 倘若人们真的很想吃肉,吃家里的鸡鸭什么的,或者是猪肉,都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并非是说马肉完全没人吃,在马产量比较高的游牧地区,依然是作为一种肉食来源。 如哈萨克族中,便是将马肉作为食物,甚至诞生了名为马肉干的风味美食。 但对于其他的地区,马肉就不大可能作为肉食来源了,毕竟比较少,久而久之,就没有什么人吃马肉了。 口感不好马肉的口感,相对于猪肉而言,口感比较差。因其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奔跑极快,肌肉较为发达,即便是睡觉的时候,马都是站着的。 故而,在马肉中几乎没有多少肥肉,其肉质纤维较多,吃起来口感非常柴。 嚼起来很是费劲,越嚼越硬,很容易“打渣”。 相信很多朋友,在吃鸡肉的时候,都会有“打渣”的体验,那种感觉,简直太难受了。(经网友提醒,应该是部分马肉会如此) 并且,马肉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问题,那便是其肉质太酸了。 原因在于马肉基本上都是肌肉,肌肉本身就是酸性的,这是根本无法改变的。 与羊肉的膻味类似,乃是属于其本色。 而且,因为马肉实在太“硬”,很难入味,改变其味道,故而让很多吃货们望而却步。 虽说,可以将马肉制成卤味,或是马肉干,但在某宝上面,都有贩售。 其销量较为低迷,足以说明,马肉并非是什么受欢迎的食物。 或许,只有欧洲或某些少数民族,因历史原因,或其他原因,才会喜欢上吃马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马肉真的不好吃,马肉真的不好吃,真的不好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产量低马的产量并不高,虽然体型较大,肉质较多,但总体上而言,则是弱于鸡鸭的。 毕竟,鸡往往一生,就生一窝,而且长得贼快,肉质还不错。 以17年的价格来说,马肉30多元一斤,而牛肉只要20多元,两者高下,一看便知。 人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必要,去选择又柴又酸的马肉,而放弃牛肉。 马的养殖难度大马的养殖难度,相对而言,都是比较大的。 一般情况下,牛往往都是待在一个地方,慢慢地吃着青草,但马却是喜欢跑来跑去,需要的空间更大,成本自然就更高了。 个人认为,花费那么大的功夫,开个马场,还不如随便弄个池塘,盖个棚子,养殖一群的呆头鹅好一点。 情感层次与鸡鸭不同,马往往会陪伴着主人一起长大,帮助主人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宛若最好的朋友一样。 若是要将他们心爱的战马杀死吃肉,恐怕是较难做到的,难以逾越心里的这个坎。 狗肉虽然味道不错,但因某些因素,还是会有很多人选择不吃,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马儿,有些时候,不仅仅是一匹马,而是有了更为高级的意义。 以上,便是关于马肉的美食知识分享,之所以马肉几乎没有人吃,主要还是其作为肉食价值,远远小于马其他用途的价值。 因为其本身的一些特性,便是决定了其用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