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记忆】走,和妹儿一起去坐“过河船”

 笛子8vxrvb7uaz 2020-01-17
点它,听重庆本

《轮渡歌》里的歌词:“陪都形胜自天成,江水滔滔绕山城。唯我轮渡应运而兴,日夜服务便利民行。”

重庆是山城,同时也是一座江城,长江和嘉陵江穿城而过,江上没有桥的时候,轮渡是重庆人过江唯一的交通工具。早在1938年,重庆便有了第一条轮渡航线,储奇门——海棠溪航线。

说起轮渡,老重庆人称它为“过河船”。老重庆人对过河这个词绝对不会陌生,那时两岸的市民往来,必须跨过贯城而过的长江,过河也就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一个关键词。

但是,“过河船”对于重庆年轻人来说是陌生的,那今天就去坐一次“过河船”,给你一张船票,跟我走吧!

朝天门---大竹林

这艘船从朝天门开往大竹林,单程约22公里,航程约70分钟。

到了船上才发现,坐这艘船的还是重庆人多,有组团来的叔叔孃孃,有一家三代、有年轻的父母。

过去的大竹林,作为水运的集中地,江边聚集了不少的企业,员工也达到数千人,而大竹林老街则有数万居民。以前也没有跨江大桥,大竹林的居民要到合川、北碚、双碑、沙坪坝、解放碑等地,都要从大竹林坐过河船。

赵叔叔就是这其中一员,他说:“以前我上下班都要坐这个船,打挤得很 。以前是每天早上5点多开航,不到10分钟就有一班,晚上的末班是晚上10点,跟现在的公交轻轨是一样的。”

当时的船装不了那么多的人,不到30米长的船身,载客量只有200多人,每天早上都有几百号人等在河边坐过河船,赵叔叔说,“以前等船最怕遇到大雾,遇到大雾的话,只能干等一上午,还要遭迟到。

这条航线承载着老重庆人的记忆,随着客运量不断提升,过河船由烧煤炭的蒸汽“小火轮”逐渐发展为内燃机轮船,客舱里那两把仅有的摇头小风扇,陪伴了人们度过过河的日子。

江上风景

船在江面上缓缓地行驶着,江风迎面吹来,风景也是让人应接不暇。

当船驶过石门大桥时,船上的小孩子都发出了惊呼,这种静距离的接触太新奇了,庄严宏伟的桥身顿时让人心生敬畏。

从江面上看李子坝的穿楼轻轨更立体,交错的轨道线、复杂的地势,更能让人体会到重庆的魔幻。

突然,远处的一群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当我把镜头拉近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一群游泳爱好者,上一秒他们站在岸上还朝我们招手打招呼,下一秒就跳进了水里,引得船上的游客都笑起来了,那一刻真的觉得重庆人民的热情是与生俱来的。

船上还有带着小孩子来坐船的父母,他们说,“让小孩子来坐一下‘过河船’,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同行的叔叔孃孃他们提到最多的词语就是“改变”,他们惊叹于重庆的快速发展,他们说:“以前江边没有那么多的高楼房,也没有桥,根本看不到啥子轻轨。现在楼房是越修越高,桥也是越修越多,重庆越来越好了。”   

尽管重庆直辖才22年,但它却很古老,尽管重庆正已惊世的速度在成长,但它曾经十分古朴而低矮;它灰蒙蒙而沉甸甸的底色仍留在记忆中。

渔舟唱晚

约70分钟的航程到大竹林就结束了,到大竹林已是傍晚。晚霞洒在江面上,不远处是几艘渔船。

下了船以后,我们还舍不得走,看到江滩上有一家人在玩沙,重庆娃儿似乎对江,对沙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不管到什么年龄,对它们依然喜欢。

我们脱了鞋子也加入了他们玩沙的项目,我都记不得,有多久没有赤脚在江边玩沙了,那种快乐还是跟小时候一样。

走到那几艘小船边,渔民一看到我们就问:“妹儿,买鱼不?”我走进一看,船里面很黑,但是生活用品很齐全,甚至还可以发电,孃孃坐在船边看电视剧,叔叔坐在船里面织渔网。

跟孃孃坐在船边闲聊,她一听说我们是专门来坐这个过河船的,也勾起了她对于过河船的回忆。

她说,她还记得那刺耳的船笛声。一声,船夫大喊“上客,准备开船了”;二声,起锚、发动,船夫又喊“还有没得坐船的!没得就开起走了哟”;三声,“开船”!船夫和船笛声是她一直不能忘记的声音,也是她对“过河船”特别的记忆。

“过河船”对于老重庆人来说,有飘渺的青春年少,浪荡的人生起伏,还有江湖的重庆生活。虽然无法与他们体会到一样的情感,但是 “过河船”也给我留下了独特了记忆,那是属于老重庆的声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