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差点因为一顿饭断送老乡的前途

 小佛说史 2020-12-21

曾国藩或许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死后一百多年竟然成了红极一时的人物,研究曾国藩生存之道、相人之术的书籍和文章数不胜数。

曾国藩本是考中进士的文化人,机缘巧合之后成了一军之将,角色的转变并没有难倒曾国藩,他亲自参与士兵的挑选,选用的基本都是务实的农家子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气者为上”,尤其是在经历湘潭之胜和靖港之败后,曾国藩马上就进行部队的裁剪和招新,可以说,他的思维是随时在随着现状的改变而改变的。

而对于自己所擅长的相人,曾国藩除了善于利用自己总结的经验之外,也会在一定的情况下该改变自己的看法。有人就曾让曾国藩承认自己看走了,并且在曾国藩的举荐和自己的努力下成为一省主管财政的大官。

看一个人不仅要看外貌,更要看行为举止。同治初年,湘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回安庆之后,曾国藩的主帅营也就移到了安庆,那个时候的曾国藩在湘军的地位已经是不可撼动的,不少湖湘子弟为了在曾国藩手下混个差事,都想进办法找熟人,希望能够入曾国藩的眼。

一日,一个姓戚的老乡去投靠曾国藩,曾国藩见他衣着朴素,长相老实忠厚,有意用他,不过由于不知道其人人品如何,曾国藩决定试一试他,便留戚某与自己一起吃饭。吃饭的时候,曾国藩就对这个人很不满意了,原来这人碗中有稗草种子,他将之挑出碗后继续吃饭,曾国藩面上毫无表情,心里已经直摇头。吃完饭后,曾国藩便命人给戚某准备盘缠,让他回家去。

戚某见曾国藩对待自己的态度突然改变,心里非常惶恐,便去找了曾国藩的表弟,托他打听缘由。这一打听,原来是曾国藩在防微杜渐啊,曾国藩通过吃饭时对戚某的观察,认为戚某人品是存在问题的,他日必然见异思迁:“(戚)某家赤贫,且初作客,去秕而食,宁其素耶!吾恐其见异思迁,故遣之。”

曾国藩是清楚戚某的家庭情况,但是戚某第一次和曾国藩吃饭就将碗中的稗子挑出,要知道穷苦人家很难吃到真正的白米饭,而且打仗的时候,士兵也是基本上吃不到白米饭的,戚某家贫尽然嫌弃有稗子的米饭,实在是与身份不符合,也不考虑军队作战的艰苦。据此,曾国藩就断定这个人表面老实,但是人品差,不适合留用,万一留用,难保他日为了利益陷曾国藩于不义,曾国藩为自己着想,出于防微杜渐的考虑,遂打发戚某回家。

如果戚某选择知道原因后默然离开,或许他只能在田间辛劳一辈子,但是他实在不想回家种地,就各种联系熟人,请他们去给曾国藩说情,再给自己一个机会。曾国藩碍于情面,便又给了戚某一个机会,让他先去庄里帮着干活。戚某没有让曾国藩失望,每天从早忙到晚,和农人吃住一起,曾国藩也是亲自前去观察了一下,见他果然改变很大,就开始重用提拔戚某,戚某最后做到了布政使。

参考资料:《花随人圣庵摭忆》、《新世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