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要避免说教孩子,来学学“叙述+后果+期望”的叙述沟通方式

 肯定式教养 2020-01-17

前两天外出吃饭,旁边坐着一个年轻的妈妈和她儿子,孩子大概4岁左右。

在吃饭的过程中,妈妈一直对孩子进行说教。

一开始,妈妈怕孩子无聊,于是把手机给孩子。当菜上来后,妈妈就让孩子别玩了,赶紧吃饭。但是孩子正看到兴头上,不听。于是妈妈在旁边不断的给孩子讲道理,企图说服孩子,“妈妈不是不让你玩,但是应该先吃饭,一会饭菜凉了就不好吃了”、“你要不听话,一直这样,以后我就不给你玩了”……最终好说歹说,孩子终于是放下手机开始吃饭了。

但是这还没完,妈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说教,“吃就麻利的吃,别把吃饭当游戏,磨磨唧唧的!”、“你看你吃的,到处都是,就不能老老实实的吃个饭?”、“这个你怎么不吃,有营养,总不吃这个,靠什么长个?”……

这个年轻妈妈的行为很具有代表性,是我们父母的一个典型表现。父母面对孩子时最喜欢干的事,大概就是对孩子进行说教了。

早上孩子起不来,父母肯定会说:“都几点了,还不起?谁跟你一样懒?”

挑食不吃饭,父母又说:“这有营养,不吃你靠什么长身体?吃饭都不行,干啥还中用”

晚上写作业拖拉,父母又开始教育:“这么点作业还不赶紧写完,天天磨叽?你给谁的做到?”

……

可以说每天父母都在对孩子不断的说教。父母自己可以回忆下,跟孩子待一天,有一次一句说教也没有吗?估计没有父母能做到。

而说教的结果如何呢?

我妻子就特喜欢对孩子进行说教,这大概是女人的天性,爱唠叨。但说教的结果往往不理想,孩子根本就不听,甚至跟你顶嘴。除非妻子开始发火了,孩子才被逼的去做。

说教为什么不能让孩子配合,反而容易让孩子顶嘴叛逆呢?

说教的缺点

说教虽然是父母们最喜欢的教育方式,但是它却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正是这些不合理,导致它达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1、不信任孩子

首先,说教虽说父母是为了教育孩子,但根本原因还是父母不相信孩子。

如果我们之前从来没有告诉过孩子,孩子也不知道,那么我们对孩子进行说教教育还情有可原。当现实是,往往孩子明白这个道理,父母却担心孩子记不住或者是不理解,于是一遍遍的重复,这才是大多数的说教。

比如说孩子不知道写作业的好处吗?不知道快点写完的好处吗?孩子肯定知道,但是父母不信任孩子,因此觉得必须得跟孩子再强调一遍,于是就开始重复说教。

问题是谁都不喜欢自己被别人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行。因此当父母一再拿自己当什么都不懂的3岁孩子时,孩子当然就产生逆反情绪了,“这是拿我当傻子吗?”孩子能不顶嘴、能不通过叛逆来证明自己吗?

2、跟孩子占对立面

说教带有很强的教训意味,是天然的两个对立阶层。

当别人批评指责你,很浅显易懂道理都不懂,很简单明了的事情都干不好,然后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对你进行批判指责时,你会觉得他是跟你一起的?显然不可能。

人人都有自尊心,如果对方连我的自尊心都不保护尊重了,怎么还可能是跟我一伙的呢?这种对立的情绪必然影响态度,谁都不会接受敌人的建议的。

3、说教更多的是发泄父母的情绪

父母往往觉得自己说教是为了教育孩子,但扪心自问,说教有多大意味是为了孩子?

说教更多的是缓解父母的焦虑,发泄自己对孩子的不满情绪,因此我们会发现在说教的过程中,往往充满了负面情绪,气急败坏、生气焦虑。说教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演变成一场战争,就是因为父母在说教中情绪没有得到释放,孩子不仅不听话,反而顶嘴叛逆,这种表现更激发了父母的负面情绪,因此最后爆发了。

如果父母认为自己的说教是为了孩子,那么父母就应该考虑这种说教方式孩子是否接受。如果孩子根本就不接受甚至还排斥,父母还坚持用这种方式,这还能说是为了孩子?别人不喜欢的东西,你还赢塞给别人,别人会感激你?

不说教,如何教育孩子

很多父母担心,如果不说教,那孩子犯错了怎么办?怎么让他们意识到自己错了?

其实方法很简单,不说叫也能很容易的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方法就是:父母只需要简单的描述你所看到的事实。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孩子进门后忘了关门。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门没关,就忍不住说教孩子“跟你说了一遍又一遍,耳朵聋吗?屁股后面长尾巴吗?就记不住关门?

事实上,父母完全不必如此,你只需告诉孩子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你进门后没有关门。”

孩子听了这句话,你觉得他不知道你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如果你以前已经跟他强调了,进门后要关门,孩子一听你说这句话他就会明白你说的意思。

甚至更简单,父母不用说太多,直说一个词“门”,孩子就会明白父母这是提醒他门没关。

有的父母可能又会说了,假如陈述了事实,而孩子还是不懂你的意思,怎么办?

父母可以再加一句,不这样做可能产生的后果,而这后果也正是父母担心的。

还是以没关门为例,如果父母说了“我看到你进门后没有关门”,孩子没反应,那么父母可以再说“到时苍蝇蚊子就会飞进来,可就比较烦人了。”相信正常孩子听了这句话,都知道该怎么做了。

那假如孩子听了这后果,还是没反应,不知道怎么做,怎么办?

如果父母都说到这份了,孩子还没有领悟,那父母就只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还以关门为例,父母都说了“我看到你进门后没有关门,到时候苍蝇蚊子就会飞进来,可烦人”,孩子听了这话还没反应,那父母最后可以直接附带上自己的想法“我希望你进门后把门关上”。这样表达的够清楚明白了吧。

总结下

父母面对孩子,尽量少说教,多叙述。

可以采用这样的叙述表达方式“叙述事实+担心的后果+表达期望”。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并没有批评指责孩子,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的事实。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这个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孩子也就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