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总是不听话?教你怎样才是讲道理的正确打开方式

 木子a 2023-08-26 发布于河南



当孩子不理解父母口中的道理时,父母的苦口婆心也无疑成了白费口舌。

“妈妈,我要买这个娃娃!”

“前几天不是才给你买了一个玩具吗,怎么又要买,不行”

“不嘛不嘛,我就要买”

.......

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和孩子总有一个要做出妥协,要么是家长精疲力尽驯服孩子,要么是孩子哭闹不停取得胜利。

相信无数父母对上面的情景都异常熟悉,孩子在生活中总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一些“我偏不”、“我就要”的词汇从小小的嘴巴蹦出后,免不了成为一场父母和孩子的持续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会采取讲道理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有时也收效甚微,反而孩子在这件事上更加执着。

为什么孩子不爱听道理?

01  孩子听不懂

在孩子的思维能力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道理”这个词对他们来说是抽象的,所以在听到父母一直苦口婆心的讲道理时,孩子一时间理解不了,更不会接受。

有时家长也会采取以不良后果来劝说的方式讲道理,比如说看多了电视会造成眼睛近视,近视了只能佩戴眼镜,可在孩子的理解中可能就会变成“近视了又怎样呢,那么多人都戴着眼镜”。

在讲道理时,父母有时还会说一些威胁的话,比如“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你这样所有人都会讨厌你”,当孩子没承受过这些后果,自然也想象不出后果的严重性,“不要我又能怎样呢?”、“所有人讨厌我又能怎样呢?”

不管是哪种方式,当孩子不理解这些道理和后果时,也不会赞同父母的观点,父母的苦口婆心也无疑成了白费口舌。

02  孩子不想听

在很多时候,家长给孩子讲道理,都是为了达到说服孩子,让孩子变得听话的目的,如果孩子不听话就一遍又一遍继续,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腻烦心理,没有人喜欢唠叨,孩子也是一样。

如果是在孩子情绪崩溃的时候,孩子更不会听得进去,当孩子情绪不稳定时,比起道理外,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和理解。

父母对孩子讲道理往往是一个“单向输出”的过程,其中缺乏互动,单调乏味,带来的结果可以用超限效应这个词很好的表达出来。

“超限效应”是指外界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时,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那如何才是讲道理的正确方式呢?

01  保证孩子的情绪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在《全脑教养法》一书中写到,人的大脑分上下两层。

上层是理智层,帮助我们控制行为、情绪,理智思考,制定计划,作出决策等。

下层是情绪层,主要掌控一些本能行为(如呼吸、眨眼)以及情绪释放等,而孩子的发育规律则是:先下层,再上层。

这也是为什么,年幼的孩子都会用哭闹、发脾气来表达情绪,因为他们暂时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控制好情绪,保持理智。

反之如果父母不考虑孩子现在的情绪,直接和孩子讲道理,往往就会达不到好的效果。

所以在你想要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的时候,不如先理解一下他此时的情绪,如果孩子情绪处于悲伤和不稳定,父母可以给他一个拥抱,并对他说“妈妈也是从小孩长大的,我能理解你现在的伤心...”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情绪耐受窗”,指的是只有当我们情绪在承受范围之内,才能维持理性思考。

而教育孩子,也要先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再说。

02  让孩子具体感知

上面讲到孩子听不懂道理的原因,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了用成人的方式和想法出发,这些道理和经验都是孩子没有经历过的,所以父母口中的讲道理往往变成说教。

讲道理最好的方式就是形成双向沟通,互相表达的过程,如果只有父母单方面的输出,而孩子没有开口和表达机会,那这种讲道理就成了一种压迫和命令

孩子也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世界,父母如果能用孩子懂的方式表达更重要。

用具体感知代替说教,让孩子听到不如让他见到

有一句话叫实践出真知,我们更容易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获得感悟、学到东西,孩子更是一样,比起别人口中的话语,单纯的文字,亲身经历和鲜明的例子会更让孩子深刻。

我们可以先让孩子亲身体会,然后让孩子牢记教训。

比如说吃了一个冰淇淋还没满足?可以继续吃,但肚子痛了要自己承担。

比如说已经很晚了还是不想睡觉?但明天还是得按时上学,困觉的痛苦自己体会。

用具体的感知代替说教,孩子更能懂得一些事情带来的不良后果,才会真正有意识的思考自己的行为。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用他们能懂的方式引导,才是教育最好的样子。


来源 璇紫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