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季开窗通风那些事,室内制造氧气必不可少

 解馋研究所 2020-01-17

冬季气候干燥,屋里都使用取暖设备,为了保持室内的温暖,就自然而然的减少了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大家都怕冷,所以总是呆在门窗紧闭的室内,结果没着凉,却闷出了病。

据了解,冬季98%的家居或办公室都存在开窗通风不足的情况。大家习惯紧闭门窗,一来是因为城市灰尘多,噪音大,关窗能换来一个洁净安宁的室内环境,二来则是开冷气或暖气的需要。

 但是,温暖、光照差、空气不流通的房间是细菌、病毒生长繁殖的最佳场所,我们长时间呆在这样的空间里容易感到鼻塞、胸闷、困倦、乏力、皮肤瘙痒、记忆力衰退等等。而开窗通风能增加室内空气负离子的浓度,有助于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实验显示,在一个10平方米的房间里,如果门窗紧闭,让3个人同时在室内看书,3个小时后,会使房间内温度上升1.8℃、二氧化碳增加3倍、细菌量增加2倍、氨浓度增加2倍、灰尘数量增加近9倍,还有20余种其他物质。


长时间吸入这样的空气,轻则会出现头痛、眩晕、精神萎靡不振、睡眠质量差等症状,重则会诱发或加重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心肺疾病,对健康十分不利。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要特别关注室内的空气质量!开窗通风的同时,要注意一些问题。冬季怎么开窗通风才合理?哪些问题值得朋友们关注?

1、开窗通风讲究时间

天气晴朗时开窗通风,让室内室外的空气流通起来,让室外的含氧空气流入到室内,这是增加室内空气含氧量最好、最有效的办法。

通过通风换气,一方面把有害的、被污染的空气及各种致病因子排出室外,另一方面从室外获得更多的氧气、负离子等有益物质,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建议每天开窗2次,时间上可以选择上午9~11点和下午2~4点,这两个时间段的车辆相对较少,空气污染物也少,每次开窗20分钟左右。

2、培养绿色“制氧器”

除了开窗通风,让室外氧气进入室内。也可以培养绿色植物来造氧气。绿植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了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培育点绿植也是“氧”生的好办法。可以在室内放盆君子兰、芦荟、白掌、龟背竹、吊兰等。这些植物在晚上能够放出适量的氧气(由于其体积较小,氧气释放的量正好适合人呼吸)。但要注意的是,放在室内的盆栽不宜过多,选一两盆就好。

3、减少污染物

大量研究证实,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有时高于室外,甚至达到室外的2~5倍。这很大一部分是由室内的灰尘引起的。所以建议打扫卫生时采取湿式清扫,注意清扫床下、书报堆、桌椅下、衣柜深处等容易积累灰尘的地方,棉被、床褥、地毯、鞋帽、棉絮等要经常晾晒。

清扫晾晒时,不要在居室内拍打被褥、沙发、毛毯等,拆洗棉被、羽绒服时最好戴上口罩,以防吸入含有尘螨的灰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