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的建筑到底有多么讲究?透过汉代画像石来看看

 好了明理 2020-01-17

汉代统治时间达四百年之久,但是我们如今已经无法看到汉代建筑的遗迹了,只能通过一些汉代时期的画像砖与画像石来看到一些痕迹。不过,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汉代时期在城市建设、宫殿建筑以及民居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而且许多建筑规制在汉代时期得到了跨越式的进步。

汉代的建筑,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显得神秘而久远。而且,汉代时期的建筑已经特别注重对于环境观念的架构,崇信风水之学,古人还将风水作为他们自己对于自然的看法。尤其,在亭台楼榭建筑方面成就瞩目,值得我们通过一些图像来慢慢体悟、细细回味。汉代建筑的美好,就像消逝的美人,纵然挽断罗裙也留不住……

汉代的建筑到底有多么讲究?透过汉代画像石来看看

汉代画像石中的建筑

01、汉代建筑选址,充斥着古人对于风水的态度

自汉代时期开始,中国古代社会便开始流行风水之学。在《汉书》中有记载堪舆理论为之证明,后代讹托秦、汉的风水著作,如《青囊经》《青乌经》等等,这些文献在宋代以前并无任何记录。自《论衡》中知道,当时的风水与今未尽相同,但大体的意思却很接近。风水开始时即联结了时间、空间、人物三重要元素,形成一种祸福判定的系统。当时汉代的王充就有一套'图宅术'中,简要地说明了当时的宅法。这两段文字是这样的:

宅有八术,以六甲之名数而第之。第定名立,官商殊别,宅有五音,姓有五声。宅不宜其姓,姓与宅相贼,疾病死亡,犯罪遇祸。

商家门不宣南向,徴家门不宣北向。则商金,南方火也。徴火,北方水也。水胜火,火贼金,五行之气不相得,故五行之宅,门有宜向。向得其宜,富贵吉昌;向失其宣,贫贼衰耗。

汉代的建筑到底有多么讲究?透过汉代画像石来看看

汉代画像石中的建筑

汉代时期,在建筑空间上的禁忌已经十分明显,当时已经流行了一些空间禁忌的观念。比如,太岁是木星,近代的农民历上均以太岁为凶方,不可重土与建筑,而木星绕行,约十二年一周,乃以时间改换为空间的禁忌。《论衡》上的说法与今天略异,但观念是相同的。择时是古来的传统。

太岁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不与太岁相触,亦不抵太岁之冲。

如今,我们可以知道汉代已经具有了一种相当系统化的风水之学,根据儒家礼乐代表的哲理,及儒家所传古代对方位与时间的占ト,这套东西很容易为大众接受,但无疑的,自上层社会的礼,下到民间,失去了严肃的形式,就成为迷信了。这种风水之学,深刻影响到了汉代建筑的选址与营建,并且对于后世建筑的观念文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02、汉代时期的亭台楼榭建筑:高台榭,美宫室

在先秦文献中多次提到台榭建筑,对它的描写除了华丽奢之外,多形容它是多么高,多么大。亭榭类的建筑一般指修建于水边或者平地上,上有一个无墙壁的木结构亭屋被下方层层叠砌的重栱和立柱承托支撑,一侧或者两侧有楼梯连接亭屋和地面的建筑。关于这类建筑上面的无墙壁木结构亭屋,文献中对其有相关的描述,《尔雅》与《说文》中都有所记载,这两条记载均说明,榭是修建在土台上、没有墙壁的屋,应该指的就是这类建筑上的无墙壁木结构亭屋。

无室曰榭。

榭,台有屋也。

汉代的建筑到底有多么讲究?透过汉代画像石来看看

汉代画像石中的建筑

汉代的建筑到底有多么讲究?透过汉代画像石来看看

汉代画像石中的建筑

亭台楼榭建筑自先秦盛行以来,便一直延续到两汉时代,西汉末年王莽在长安南郊所建的一批礼制建筑仍然采用台榭建筑方式。三国时代曹操在邺城西北角建立著名的铜雀台,其形制亦受到台榭建筑的影响。唐宋以后,木结构技术已经成熟,可是人们对这种层层叠叠、方锥形的建筑外观仍有留恋,因此在风景游览区仍仿照台榭风格建造木制楼阁,如黄鹤楼、滕王阁等,这些建筑直成为诗人吟咏、画家描绘的对象,脍炙人口。明代北京紫禁城的角楼建筑,它那'九梁十八柱'结构体系、层叠变化的屋顶形式,正是沿袭历史上台榭建筑的脉络发展演变而来的。帝王统治者借助所谓'高台榭,美宫室'以鸣得意,但具体建筑形象一直是个谜,不得其解。

汉代的建筑到底有多么讲究?透过汉代画像石来看看

晋灵公造九层之台,经过三年尚未建成;楚国筑'章华台'号称'三体台',登台时需要体息三次才能到达台顶;秦国也筑有三休台;魏裹王要筑'中天台',妄想台高要筑到天高的一半;吴王夫差造'姑苏台','高达三百丈',上有馆娃宫、春霄宫、海灵馆,周迴廊庑,横跨五里,这显然不是一座简单的高台,台上有一组庞大的建筑群体。

在汉代画像石当中,大量出现的为住宅楼阁,还有零星出现的碉楼、望楼、角楼等,其次有些阙的阙楼部分亦为多层楼阁样式。住宅楼阁通常为双层建构,其构筑方式主要为叠柱式和通柱式两种,如山东省聊城市野店地区出土的一块画像石,画面中所刻画的三层楼阁建筑就为叠柱式构造,底层梁柱间隔最大,然后梁柱的间距逐层减小。

汉代的建筑到底有多么讲究?透过汉代画像石来看看

汉代画像石中的楼阁建筑

不过,走下高台之后,方才成就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峰'。乱哄哄的诸侯干戈,在魏晋的清谈声中偃旗息鼓。古代的'高台热'在群雄割据迈向大一统的气候中回落,个别高台的政治威仪象征逐渐由整个城廓所代替。与天比高的壮志变成了横向展开的雄图伟略。

将高台这种凝聚在一个点上的建设代之以全面性的都城计划,情况类似将一栋实心的高楼拆开变成一群分布在平地上的建筑样。这种做法无论在经济效益上,还是在施工方便程度上都大大提高了建设的效率。于是,在秦汉之后,高台建筑就开始逐渐走向较平缓的群体建筑结构,古代建筑技术开始迈向成熟。企图用规律来了解历史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这次传统中国建筑真正的'高峰'就选择了在'平地'上演,最终成就了唐代大明宫的壮丽巍峨!

03、汉代画像石中的建筑图像具有怎样的意义?

汉代的画像石十分丰富,内容之丰富可谓是包罗万象,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不仅能够放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同时亦能体现出当时人们的信仰观念,这些画像弥补了文字记载的不足,对解读汉代社会的真实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汉代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阶段,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架和建筑方式逐渐成型,奠定了中国木构建筑发展的基础,对汉代以后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的建筑到底有多么讲究?透过汉代画像石来看看

汉代建筑线描简图

第一种意义:古人对于死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在许多汉代建筑画像石,我们看到的是表现'仙界'的建筑,有的则是描绘升仙的过程,还有的则是着重表现了仙界的生活。表现升仙过程的汉代画像石图像,这一类图像所描绘的大都是死者离开自己生前的住宅,或通过仙人指引,或通过驾驭神兽,或通过自己飞翔,最终到达仙境的画面,如山东地区比较常见的'风伯'图像,此类图像所描绘的皆为风神口吹大风将房屋之顶掀开,甚至我们可以认为,画面所表达的即为一种风伯吹风助人升仙的思想。

而表现仙界生活的汉代画像石图像,这一类的画像数量很多,其与表现墓主生前生活的画像极其相似,但也有着区分它们不同的重要标志,比如在描绘仙界生活的画像中,往往会将人界不存在珍禽异兽描绘在其中,除此之外,还有羽人、各种神仙亦被描绘在其中。还有此类图像所刻画的往往是神仙端坐在房屋之中,而墓主则跪拜在其下祈求自己能够成仙,并获得长生不老之药。

古人的丧葬习俗,包含着一种'视死如生'的观念,而汉代人的丧葬文化将这一观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汉代的建筑到底有多么讲究?透过汉代画像石来看看

汉代人在各种宗教信仰的影响之下,认为在世之时通过一定的修炼就能成仙从而进入仙界,但往往事与愿违,人们在生时不能永生的情况之下,便将此美好的愿望转移到死后,使得'死后升仙'变成了汉代丧葬文化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各个地区所出土的大量画像石当中,有着许许多多这种表现墓主进入仙界过着美好生活的图像。

第二种意义:古人生前地位与身份的一种表现与象征

综合来看,汉代是一个崇尚厚葬、以彰显门第富贵及显赫的时代,因此通过画像石上所刻的内容来显示墓主人生前之富贵荣华的生活,应该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一点从搜集到的材料当中亦可以得到印证。在这些画像石中,最能体现出墓主的身份地位及生前享乐生活的便是对衣食住行的描绘,无论是什么地区,这种内容的画像石出土数量都是十分多的。其中对'住'的描绘主要是体现在建筑上。

汉代的建筑到底有多么讲究?透过汉代画像石来看看

汉代画像石拓本

甚至,在汉代时期阶级分化已经十分明显,统治者已经将不同等级的人对住宅规格做出了划分,最上层的皇族所居住的称宫或殿,往下一级的官吏所居之地称之为官邸、府邸,而市民百姓所居的就为一般的住宅了。还有就是贫富之间的差距导致了住宅之区别,王充在其《论衡·别通篇》中提到:

富人之宅,以一丈之地为内。内中所有柙匮,缣布丝帛也。贫人之宅,亦以一丈为内。内中空虚,徒四壁立,故名曰贫。

大量画像石上所刻画的奢华住宅对于墓主人的生前生活来说应当是虚幻的、不存在的,其与墓葬主人的身份及生前生活不一定是相符合的,这应当是一种厚葬之风盛行的表现,亦或是墓主人对享乐生活的崇尚及追求,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够在'另一世界'当中过上这种幸福的生活。不言而喻,汉代画像石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图像艺术,其内容来源于生活,却往往有很浓郁的想象成分,促使其又与生活原貌产生了一定的距离。

汉代的建筑到底有多么讲究?透过汉代画像石来看看

汉代画像石中的建筑图像

汉代建筑,如斯绝美!发现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背后隐藏的意义,仿若揭示出了汉代建筑的另一层神秘面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