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萎缩一般多大年龄会出现?该注意什么?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1-18

脑萎缩不是一种病,而是指在CT或MRI检查时,发现脑组织体积减小和脑室扩大,是许多疾病的神经影像学表现。

脑萎缩的原因很多,一般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前者和年龄相关,后者和脑卒中等疾病有关。

生理性脑萎缩一般发生在年龄较大的人群,多发生于60岁以上,病程可达数年至数十年,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神经细胞的数量从20岁时就开始减少;到40岁时,每天约损失1万个,伴随着记忆力下降和大脑功能减退;到了70多岁,脑细胞的数量已经减少很多了。由于这种变化,脑的体积和重量就减少,即“萎缩”了。可以说脑萎缩是随着年龄增长的常见态。

但是,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内、外环境的各种有害因素,如脑外伤、低血糖、窒息、煤气中毒、吸烟、酗酒、高血压、脑血管病、癫痫、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维生素缺乏等,这些因素不仅伤害脏器和身体,也会直接或间接地伤害到大脑细胞。

因此,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大脑都会有所萎缩,但是程度是不同的。比如酒精使脑萎缩大大提前了,和不抽烟不喝酒62岁老人比较,经常过度饮酒46岁青年人的脑部CT图显示,脑萎缩要比62岁老人严重。

总体来说呢,我们既不“草木皆兵”地害怕脑萎缩,也不放任它发展,科学、理智地对待是健康心态的一大法宝,然后就要行动起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戒烟限酒、坚持适宜的体力和脑力锻炼,都可以延缓脑萎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