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老北京小吃也分贫富

 五味牡丹 2020-01-18

老北京人都知道,北京小吃品种繁多、名扬天下,您要是到了北京、不尝尝琳琅满目的北京小吃,那夸张点儿说:跟没来一样!当然了,您说我就是来旅游的,来看看,我不想吃,也不喜欢吃,那咱也没杠抬!错来北京小吃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喜欢的,最典型的就是豆汁儿,那味道之“酸爽”!虽被老北京人视为“本命食”,但外地(外国)来的朋友恐怕接受不了。

原来老北京小吃也分贫富

此外您知道吗?北京小吃也分穷富,当然现在不是这样了,什么人都能吃,与贫富无关,有的还入选了非遗,但是在过去,真的分穷吃和富吃!您比如说炒肝儿、卤煮、还有已近绝迹的羊霜肠儿,这就属于穷吃食。过去的劳苦大众吃不起大鱼大肉,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内脏上(北京叫下水)下功夫。拿卤煮来说吧,它的前身是苏造肉,是乾隆皇帝从江南带回来的高档食品,由于选料讲究、工艺繁琐,又是宫廷特供,那一般老百姓哪儿吃得起呀?所以后来就改造了一下儿,用猪下水代替五花肉,于是就变成了卤煮。

原来老北京小吃也分贫富

因为下水的价格比起肉来还是要便宜的,但内脏也是肉啊!所以用它制作食物,既能解馋、价格还低。因此类似于这样儿的小吃,过去都属于“穷人乐”。那么富吃食又有什么呢?您比如刚才说的苏造肉,还有豌豆黄儿、艾窝窝等等,这些东西本身就源自宫廷,加上制作精细,价格自然不菲,起码儿得是有钱人才吃得起。不过也有不分穷富的,豆汁儿就是其中之一。豆汁儿本身就是很便宜的,材料不贵、加工也不难,在民间很是普及,但并不是清苦的百姓爱喝,宫廷的饭桌人家也上去过,所以在过去,豆汁儿属于是“人尽可食”的。

原来老北京小吃也分贫富

好比您穿绸裹缎儿的蹲在路边儿来碗羊霜肠儿,一定会引人侧目,但甭管您什么身份,到小铺子里打豆汁儿没人笑话。还有一种小吃跟豆汁儿差不多,无法将它明确的归为穷吃还是富吃,但它本身自相矛盾,自己内部分“贫富”,那就是爆肚儿。首先说“肚儿”是什么?其实肚儿就是动物的胃,猪肚儿就是猪胃、羊肚儿是羊胃。爆肚儿的原材料本身属于下货,如果按照上述标准来讲,按说属于穷吃食,但实在无法把它归为“穷人乐”的行列里。至于为什么,您去找家爆肚儿店来上一份儿就明白了。

原来老北京小吃也分贫富

也许爆肚儿不能算穷吃不仅是价格问题,其制作上的讲究也是一方面。如今您吃涮羊肉的时候经常会买些百叶、毛肚儿之类,吃起来跟爆肚儿也差不多(也许就应该是),但其实过去卖爆肚儿和涮羊肉绝对是两回事儿。羊肉讲究的是涮,比煮、炖时间要短,但说白了也是煮,只不过不能太久而已;但肚儿的时间要更短(几秒钟的事儿),说白了就是开水烫熟的,讲究个嫩字儿(老了也嚼不动),所以用这个爆字。涮羊肉的小料儿跟爆肚儿也不一样,甚至连下筷子的方式都不同。

原来老北京小吃也分贫富

涮羊肉的料讲究咸、鲜,以酱豆腐和韭菜花儿为主(最初甚至都不加芝麻酱),下筷子叫骑马式——两根儿筷子垂直夹住肉片儿、往碗里蘸,蘸点儿就得,因为蘸多了咸;而爆肚儿的小料儿讲究香,以麻酱为主,酱豆腐、虾油等为辅,下筷子的方式叫抬轿式——平着夹爆肚儿,蘸料时兜着底儿起。从这个角度说,涮羊肉吃的是肉,小料儿换成酱油、甚至撒点儿盐花儿都能吃;而爆肚儿吃的料,小料儿不香就不好吃,不信您吃爆肚儿别蘸料、撒点儿盐您试试好吃吗!涮肉馆儿里可以卖切好的肚丝、百叶您自己涮,但是爆肚儿店就是爆肚儿店,不卖涮羊肉。

原来老北京小吃也分贫富

那么为什么说爆肚儿本身分“贫富”呢?因为爆肚儿分很多种类,这一点也是爆肚儿最讲究的。咱们现在说爆肚儿实际上只是个统称、或简称,因为爆肚儿有三种做法:芫爆(芫爆肚丝都吃过吧?)、油爆、水爆。咱说了半天爆肚儿了其实是水爆羊肚儿的简称。牛羊这类反刍动物都有好几个胃这您都知道,所以吃羊肚儿就分为了很多品种,据说早先共分九种:散丹、肚领、肚板、肚板芯、肚仁儿、蘑菇、蘑菇尖儿(也叫蘑菇头儿)、食信儿、葫芦。到如今有其中的五种入选了中华名小吃,同时也是眼下最常见的:羊肚仁,羊散丹、羊肚领、羊肚板、羊肚芯。

原来老北京小吃也分贫富

刚才咱们提到的毛肚儿、百叶,那是牛身上的,牛肚儿当然也可以水爆,但牛爆肚没那么多种,因为仅牛百叶、牛百叶尖、牛肚仁、牛葫芦头比较适合水爆,其余部位不宜汆水食用,比较厚而且韧劲儿大,氽的时间稍久就嚼不动,所以咱还是重点说羊肚儿。您吃水爆羊肚儿的时候也点名儿要百叶,那就外行了。因为牛的叫百叶,羊的得叫散丹,这是爆肚儿里最常见的品种。所谓散丹(非要叫羊百叶也行),其实是羊的第三个胃,学名叫重瓣胃,个头儿较大、出的多,价格相对便宜。爆散丹也就需要五六秒的时间,口感脆嫩,应该说是最经典的爆肚儿品种。

原来老北京小吃也分贫富

不过由于散丹比较常见,价格也不高,因此当属爆肚儿里的“大路货”,过去曾有“穷吃散丹”的说法儿;其实散丹不是最便宜的,最便宜的应该是食信儿。食信儿不是羊胃,而是羊的食管儿,口感较硬,“牙好、嘿、胃口就好”的、而且喜欢有嚼劲儿的人爱吃它,如今已不多见。此外肚板也不贵,它是紧挨食管儿的是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胃,学名瘤胃,肚板口感也较硬。这些都是过去很受穷人欢迎品种,那么富吃什么呢?“富吃肚仁儿”!刚才说的肚板有两大块,相连之处有一条较厚的肉峰,这个是肚领,口感很嫩;把肚领去皮,就是又白又厚的肚仁儿,这是爆肚儿里最好的品种,也是最珍贵的,因为一只上百斤的大羊也出不了几钱,要凑一盘肚仁儿得多少只羊?您琢磨价格便宜的了吗?

原来老北京小吃也分贫富

还有肚板芯,它是肚板的阴面肚板(肚板是阳面肚板),口感老嫩适中;还有蘑菇头也比较金贵,羊的刍胃又软又滑,口感似蘑菇,因此而得名,但蘑菇头是刍胃底部,与肠道结合的地方,就那么一小块儿,也是很多只羊才能凑齐一盘,口感老嫩适中,价格自然也不低。这些都是有钱人喜欢品尝、也消费得起的爆肚儿品种。据很多老字号爆肚儿店说,清朝时很多贝子贝勒也是他们的座上客,普通百姓想要解解馋也没问题,因此您说爆肚儿算穷吃还是富吃?

当然了,不管是所谓的“富吃肚仁儿、穷散丹”、还是“老北京小吃分穷富”,这都是旧社会的现象,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早就提高了,再也没有这种划分或说法儿了。不过需要提醒您的是:爆肚儿好吃、鲜脆而不油腻,营养也很丰富,含有钙铁钠钾等微量元素和蛋白质,据说还能治胃病,食之乃一大乐事;但是它的热量和胆固醇含量还是很高的,不大符合现代人的养生理念,因此不宜过多食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