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童年过春节的零食,满满都是年味的记忆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1-18

春节前,没怎么准备年货,就网购了两大箱零食。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包装,想起了小时候春节吃的零食,很多怕是已经从市场消失了,随之消失的,还有家乡春节的年味。

瓜子、花生、蚕豆

盘点童年过春节的零食,满满都是年味的记忆

瓜子都是在炒货摊买的,主要是葵花子,五香口味。抓一大把放在口袋,在冬日的暖阳里,坐在院子里的小凳上,悠闲地嗑瓜子,这是童年春节记忆中一件惬意的事情。不得不说,嗑瓜子是要有天赋的,会磕的人,咳咳两声,瓜子壳整齐地打开,舌尖轻轻一粘,瓜子仁就被轻巧地吃掉了。我是不大会磕瓜子,特别是西瓜子,常常磕得一嘴的渣,一片完整的瓜子仁都磕不出来,纯粹是尝尝瓜子皮上的味。

盘点童年过春节的零食,满满都是年味的记忆

家里种花生,所以过年的花生是自己家炒的。在大灶上炒花生真要点技术,火候稍微控制不好,就容易炒糊。家里种的花生,纯天然生长,个头不大,但是米粒多,一颗花生都有三四粒米,红皮白仁,吃起来很香。把剥好的花生米,放在手心一撮,红皮就掉了,用嘴一吹,就剩下白色的仁,轻轻一拍就吃到了嘴里。花生一吃就停不下来,一家人吃得一地的花生壳,脚踩上去劈里啪啦直想。

盘点童年过春节的零食,满满都是年味的记忆

小时候吃蚕豆,那绝对是对牙齿的一种考验,在农村,常常用能吃蚕豆来形容老年人牙口好。自己家炒的蚕豆又小又硬,很少有开口的,我不大爱吃,没其他吃的时候也抓一把嚼一下,有一种特有的香味。后来在炒货摊可以买到炒好的蚕豆,个大,开口,酥脆。

麻花、麻叶、馓子

盘点童年过春节的零食,满满都是年味的记忆

过年的时候,家里总要准备一些油炸的零食。奶奶做的最多的,是麻叶。用擀面杖把面团不断地卷起和展开,逐渐形成一张又大又薄的饼,我很喜欢看奶奶擀面的过程,特别是面展开时,面皮拍打在簸箕上发出清脆的声音。面擀好后,用刀划成一个个菱形图案,逐一取出,放到油锅里炸到金黄酥脆,就是麻叶了。面和得越好,擀的越薄,炸出来的麻叶就越脆,奶奶做的麻叶,总是比别人家的好吃。

盘点童年过春节的零食,满满都是年味的记忆

有时候也做些麻花,我喜欢凑这个热闹,看着奶奶把面搓成条,然后麻利绕成一个麻花形状,我也跃跃欲试,然后为自己做的奇形怪状的麻花发笑。奶奶总是笑着说,不要扔,丑麻花一也样吃。不过,自己家炸的麻花不似外面买的那么酥脆,奶奶说是因为外面的麻花加了膨松剂的缘故。

盘点童年过春节的零食,满满都是年味的记忆

家里一般不炸馓子,但是过年的时候,总是要买一些备着,因为馓子不仅是零食,还能当主食。大灶把水煮开,打入鸡蛋,加上红糖,再放入馓子,馓子变软后与糖鸡蛋一同捞出,鸡蛋的鲜甜,加上馓子略带任性的微咸口感,解馋又抵饱。

糖粿、冬瓜糖、姜糖

盘点童年过春节的零食,满满都是年味的记忆

小时候,甜食少,糖粿一般是家里做。糯米煮熟后晒干就成了“阴米”。做糖粿前,先要做炒米。把盐炒热,倒入少量“阴米”,翻炒几下,“阴米”就变了颜色,用纱网滤掉盐,就剩下炒米了。把麦芽糖放到锅里融化,放入大量炒米拌匀,冷却后,炒米就被麦芽糖粘成一个整块,用刀切成小块,糖粿就做好了。有的人家,喜欢把糖果做成球形,拿在手中像一个雪球,造型可爱,炒米香脆,麦芽糖甜腻,裹在一起,算是小时候最爱的甜食了。

盘点童年过春节的零食,满满都是年味的记忆

小时候,老人喜欢买一些冬瓜糖和姜糖,没有包装纸那种。冬瓜糖条形的,表面白白的一层粉子像冬瓜的外皮,吃起来没有软糖那么弹牙,有种沙软的类似冬瓜的口感,甜腻中有点清爽的味道,我个人不是太爱吃。

姜糖就更加不爱吃了,那纯粹是把生姜裹了一层糖,入口甜,后劲辣,爷爷说生姜是土人参,多吃姜对身体好,我那时候怎么也接受不了,现在却想尝尝那个味道,可惜很多年没有吃到了。

了化、糖棍、麻雀蛋、蛋卷

爷爷过年的时候喜欢买一些副食,放在一个大的玻璃罐子里,盖子绑上塑料袋用来密封。

盘点童年过春节的零食,满满都是年味的记忆

“了化”是买的最多的,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东西究竟叫什么,大小不一的圆球或者椭球形状,表面裹着白糖和粉子,中间基本是空心,很酥脆的油炸食品。爷爷说,放到嘴里,舌头一“了(搅动)”就“化(融化)”,所以叫“了化”。

糖棍,就是把麦芽糖做成中空的棍状,表面撒上芝麻,喷香酥脆。“麻雀蛋”不是真的麻雀蛋,也是油炸食品,圆球状麻雀蛋大小,表面有芝麻。

盘点童年过春节的零食,满满都是年味的记忆

蛋卷的做法都差不多,面糊里加入鸡蛋,放到有锯齿的铁片中,两面受热变成蛋皮,撒上红糖,快速卷起,冷气后变得酥脆。

这些副食,都很传统,第一次吃的时候还觉得不错,那时候零食也少。我们长大一些,吃过更好吃的包装食品后,逐渐都不爱吃这些了。但是爷爷还喜欢买,每年回老家,他总是很高兴地跟我们说玻璃罐子里买了好吃的副食,快去吃点,我们去一看,脸一变,抱怨说,怎么又是这些。后来,爷爷也很少买了,或者买的不多都是自己吃,再后来,市面上买这些副食的摊点也没有了。

麻糖、龙须酥

小时候,麻糖和龙须酥都是要用来送人的,吃的机会不多。

盘点童年过春节的零食,满满都是年味的记忆

小时候的麻糖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品种,包装简陋,工艺也不好,只记得当时评判麻糖好坏的标准就一个,是否粘牙。质量稍差的麻糖,时间放久一点会粘在一起,颜色发黄,吃起来不脆粘牙,味道也不纯,尽管如此,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分吃一盒麻糖,还要对麻糖的品质评鉴一番,那时候的物质条件真是艰苦。

盘点童年过春节的零食,满满都是年味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龙须酥的盒子上印着新疆特产,我到现在也怀疑这个是不是真的新疆特产。用极细的糖丝绕成团状,加上粉子,形成一个白色的小方块,整齐的摆放在盒子里,还附带塑料的小叉子便于取食。龙须酥造型可爱,口感甜糯,拆一盒全家人分享,我们用小叉子叉起一个,颤巍巍递到大人面前,大人们谦让着象征性吃一块,大部分都留给我们,谈笑中,爷爷还给我们讲曹操和杨修“一盒酥”的故事。印象中,龙须酥没过几年就被市场淘汰了,拜年也不送了,我们也不爱吃了。现在我却总是想起那时候一家人分食一盒龙须酥其乐融融的场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虎子的理想之路:做最理想的自己,写最想写的文章,希望你也能够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