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钉马掌、推石碾、赶驼,这些行当你见过吗?

 AYZTLI 2020-01-18

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上曾经司空见惯的老行当要么升级换代,要么就慢慢消失了。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组拍摄于1918年的照片,记录了11个行业,看看有你见过的吗?摄影师西德尼·甘博。

制作擀面杖的师傅。

擀面杖木材以香椿木为上品,其他次之。这种完全手工制作的方法,小编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鲁西南农村看到过,等2000年上了高中之后再也没见过了。

给景泰蓝花瓶上色的匠人。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因此得名。它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

葬礼上抬灵柩的杠夫。

抬棺属于比较“丧气”的体力活,一般人不愿意干,多由乞丐、流民等承当。1923年,王统照在《生与死的一行列》一文中写道:“一群乞丐似的杠夫,束了草绳,戴了穿洞毡帽……大家预备到北长街为一个医生抬棺材去。”

北京郊区的赶驼人。

赶驼人又称“驼头”,是驼队的总指挥。在交通不便的时代,北方骆驼运输占据重要地位。一个赶驼人往往可以驾驭十几头甚至更多骆驼,用绳子将他们的鼻子串起来,载着货物往返北京与山西、北京与蒙古等线路。

两男子在推石碾。

石碾上面的叫碾砣、下面的叫碾盘,逆时针推动可用于碾米、碾谷、碾地瓜干等。这种方式碾出来的面粉比较粗糙,一般还要用磨进行精细加工。

北京城门附近的护城河内,采摘某种水生果实(菱角?)。

这一情景充满浓浓的老北京风情,如果有谁曾经置身其中,那他肯定在80岁以上了。

制作马车车轮的工匠。

那时候马车车轮全由木材制成,一片一片的木板拼接成圆圆的轮子,打磨光滑装到车身上就能行走了。木车轮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减震性能不好,走在路面上很容易颠簸。

一匹马被五花大绑,师傅在给它钉马掌。

骡马是重要的驮运工具,把马蹄修理得整整齐齐很重要。师傅先修剪马蹄,切除裂开的角质,而后钉上马蹄铁,这样马蹄就能更坚实地抓牢地面。

送水工。

北京城内水井打出来的水比较咸涩,不适合饮用,必须到郊区打水,这就催生了送水工这个行业,还有专门的水工行会。摄影师甘博说,1918年,北京有送水工2500人。随着自来水逐渐普及,走家串户的送水工也就消失了。

北京街头的消防员。

民国初年消防员出火警也就是这样一副状态了。对比现在的消防设备,真让人感慨,100年的时光彻底改造了一个行业。同为消防员,今昔对比反差巨大。

盖房子的泥水匠。

泥水匠现在来说就是建筑工人,是一个靠经验技术和体力谋生的群体。那时候没有先进的工具可以依靠,在做工过程中,要求泥水匠必须有极强的眼力,以判断墙面的平整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