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阅读!

 一设计群 2020-01-18

    除了阅读,还要理解。脱离理解的阅读,是无意义的。而单阅读而言,确实可以让我们心灵飞翔。或许大家都不会对“阅读”这个词感到陌生,就连英文学习、考试、升学,都需要做“阅读理解”,分数比重占得还很高呢。

    在爷爷的眼中始终认为,“阅读”对于教育者而言,比普通人更至关重要。阅读不但成为了爷爷的习惯,甚至融入到了他的生活。

    三十多年来,爷爷没有离开报纸、书刊、名著、典籍。爷爷花在名著典藏、教育典籍、人文书籍、教育报刊等方面的时间比较多,而他喜欢这四大类型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想做一名更好的教师吧。爷爷告诉我,他在读者四大类型的时候,就是冲着更好地教育学生的目的去的、阅读是有目标的。

    著、典藏之类的阅读,能让人聆听到经典的声音。俗话说,读史可以明智。而读有关中小学、甚至启蒙教育方面的书,则是为了更好地、更亲近地走向学生们、孩子们的心灵。人文类书籍可以让自己的人文视野,得到开阔和拓展。至于教育类报刊,这个目的就非常显而易见了。知己知彼,才能做得更好,要多了解其他教育工作者、先进教师的思考,并且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技巧。

    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机遇!

    教师的成长,按行业规则来说,是离不开阅读的。只是老师经常忙于备课、讲学、解答学生问题,甚至是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再加上老师们还有个人自己的生活,真正能留给阅读的时间其实少得可怜。尽管如此,多数老师还是愿意多阅读、增广贤文,这就出现了买不少书、"来不及"阅读的现象。

    "来不及"阅读,并不可怕。爷爷三十多年的阅读、教育经验,告诉我他曾反思过自己在过去确实在单位时间内阅读量出现反差情况。他说,阅读效果、效率的反差的原因多半由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阅读方法不尽相同。

    爷爷总结了一套高效的读书方法,现在我分享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爷爷认为读薄的突破,在于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将所阅读的教育类书刊读薄。他认为多去反思,才能让自己的阅读变得更厚重、更有意义。

    读薄:顾名思义,你可能会理解为读得薄,要很快阅读。其实意思差不多,只是爷爷所说的读薄,是指在几十万字的书刊面前,我们以"连滚带爬"地读、跳读、泛读等方法进行阅读。这种模式,可谓是捡重点式的阅读,主要针对读物的核心思想、主要观点。如此阅读,也合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要多实践和反思:实际工作中失败有什么原因、又是因何成功,多掌握经验中的技巧,才能将教育工作进行得游刃有余。

    读厚:"实践、反思"之后,阅读此前读薄的书刊。对应书刊的重点也在多次阅读(读厚)中更能看出,或许书刊内你能看见你所总结的、只是读薄的时候并未注意的知识点。反思、实践得来的案例,才能细化、丰富书刊中的理论。

    教师应该多读哲学著作(比较推荐了不起的道经)、读专业教学著作、读专业知识以外的书籍、心理学书籍、要善于和学生一起共读。

     了不起的道德经:上善若水,才能无往不利! 

    教师应该让阅读代替埋怨,从没空到找时间,从走马观花到又读又思,从一览而过到摘星拱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