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导入中华优秀文化遇到挑战时,怎么做?

 大红门16 2020-01-18
企文出品 必是精品

挑战

茅忠群这样处理文化挑战

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


2008年

方太开始导入中华优秀文化

践行十余年

  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的方太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

方太都遇到了哪些挑战?

又都是如何解决的呢?

一起来倾听茅总的解答~

         01         

从“心”上进行改变


   方太从2008年开始导入中华优秀文化,至今已有十余年。在这个过程中方太都遇到了哪些挑战?又都是如何解决的呢?茅总解答,面对问题与挑战,首先要从“心”上进行改变

挑战是比较多的,比如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跟西方管理之间的冲突,尤其是怎么面对家电行业这种残酷的竞争。

在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一开始我们都会感觉到学中华优秀文化好像就是要把自己的心从一颗冷漠的心变成柔软、温暖的心。

打个比喻,好比要把自己变成小绵羊。小绵羊在这样一个残忍的充满狼性竞争的市场环境当中,很容易被狼吃掉,所以这种挑战从一开始就比较明显。

举个例子,我们刚刚开始推到全国各地分公司的时候,我们核心价值观中的人品,只有仁义礼智信,员工包括我们的销售人员,本来大家为了把产品卖出去各有各的方法,学了仁义礼智信之后发现不会做销售了。

茅总在方太文化体验营讲述《方太文化》

那么怎么来解决呢?告诉他们中华优秀文化不仅仅或者说不是让我们真正变成小绵羊

我们的课程第一阶段可能是把我们冷漠的心变成柔软的心,但是第二阶段需要把我们柔软的心变成强大的心

也就是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如果简单讲,用孔子讲的仁智勇三个方面才是比较全面的。

如果只学习了“仁”,没有智慧没有勇气,没有大智大勇,那显然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行的通。

所以我们在核心价值观的“人品”当中增加了后面五个字——廉耻勤勇严,尤其是后面三个字勤勇严,就是针对当时的那种状况,告诉员工传统文化不是让我们变成小绵羊,而是变成强大的正义的威武的狮子,通过一阶段的扭转,慢慢地开始走出当时这样一个困境。

茅总在方太文化体验营讲述《方太文化》

         02         

从“人”与“事”上入手


   在刚开始推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员工不理解、西方管理制度不适用等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是“人”与“事”两个方面上的冲突,如何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积极应对挑战,茅总如是说......

刚开始导入的时候确实会有各种各样的冲突、矛盾。

第一个是在“人”上出现阻碍,即大家不接受,我们发现学历越高的人越难接受,反倒是一线的员工可能还好一点。

第二种冲突是“事”上,即一些管理制度到底怎么来制定,我们以前直接用西方的那些制度,可能跟我们传统文化理念上是冲突的、矛盾的。

针对第一个“人”的问题,我们把教育跟培训分开,因为培训是开发知识跟技能的过程,而教育是开发人性、心性的过程,提升心灵的过程才叫教育,我们不能以培训的方式做教育。

教育成不成功有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员工有没有发自内心的认同,第二个要素标准更高,即这种认同有没有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既然标准不同,我们的方法就要不同。

针对人的问题,现在很多企业家比较着急,希望半年、一年之内就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他对员工会有意无意中施加很多压力,用很多强制的办法,但是在方太推行的过程当中我几乎没有用任何强制的手段

因为人尤其是现在年轻人,对强制很反感,不管好的坏的,只要是强制的就反感、逆反,所以不能强制,要通过比较柔和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慢慢地影响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员工感觉到发自内心的接受和认同,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法门即过去圣人讲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方太文化体验营融合方太文化的布场图

针对事的问题、制度的问题,我们对儒家的制度或者说中国文化的制度有一个定义,“仁义礼智信”五个字的含义很深,其中礼排第三位。

礼就是礼制,就是儒家的制度。儒家的制度需要什么条件呢?它排在仁义的后面,就要符合仁义的要求,所以儒家的制度要有仁有义

什么叫有仁?就是要多站在员工的角度着想。什么叫有义?义者宜也,合宜合理,公平公正,这是对各个相关方,包括企业的普通员工、合作伙伴,都是兼顾公平公正,不是倾向于某一边

所以做到有仁有义的制度才是好制度,我们就要定这样的制度。

方太文化体验营以“仁、智、勇”为背景的签到墙

         03         

潜移默化、因材施教


   每个企业都是由不同类型的员工组成,当企业员工素质差异较大时,推行中华优秀文化的初期,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做?一起来倾听茅总的解答~

其实方太员工的组成也是一样的,从业态上看,方太有研发、制造、销售、后勤等很多职能。从地域分布上看,我们总部有五六千人,全国各地分部有上万人分布在上百个办事处,分布特别广。从学历上看,我们最基层的员工可能是小学生、可能是中学生,但高学历的硕士、博士也有几百个,所以学历从高到低都有,这个其实不是问题,反倒是学历低的更好导入。所以关键还是我们自己学明白了,这样我们就知道什么样的员工用什么样的方法,给他们学什么样的经典。

营造一个宽松的、轻松的、快乐的学习氛围不要规定每天必须花多少时间学习传统文化,甚至周末也加班学习,每个人学完以后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心得体会,如果是这样,群众的抵触情绪就起来了。

方太高管在方太文化体验营担任引导员与同修交流

过去10年我从来没有强制性的要求过别人写心得体会,因为我从小不喜欢语文,不喜欢写作文,谁强制我写一篇文章我就跟他急,所以我是换位思考之后这么过来的。

可以讲方太从2008年开始学习传统文化,没有遇到过明显的抵触情绪,因为我是润物细无声的、慢慢的潜移默化的在做

当然当时还有一个客观条件就是还不知道怎么推进,所以只能慢慢来。现在大家有了系统性的方法,有了成熟的经验,可以不需要像方太一样再花10年时间,但是也不要急于求成。比如花3年完成方太10年的过程,那也是起码的。

来自方太各个部门的志愿者参加方太文化体验营

来自:方太文化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