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汉飞将军李广,天下无双!为何不得封侯,司马迁一句道天机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李广难封,
一代名将背后的N个谜团

       李广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名将,也是一位人格魅力超人的名将,更是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名将。

       他命运多舛!汉文帝也忍不住为他叹息。他一生跌宕起伏,最终拔刀自刎,结束了他的传奇人生。

1.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史的怪圈

      李广是汉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人。天水市内有飞将巷,曾有李广故里牌坊,有一座射虎寺。李广墓就在天水城外的半山坡上,千年来静悄悄地俯视着这片大地。

       汉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今六盘山附近)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为抵抗外辱,朝廷大量征召良家子弟参军。李广和他的从弟李蔡参军。在这场战役中,两人都脱颖而出,李广尤其出众。《史记 · 李将军列传》中说:(李广)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战后,李广成为皇帝的随从,一次为保护皇帝,还格杀了一头猛兽。汉文帝很感叹:可惜呀,李广生不逢时,如果在高皇帝(刘邦)时,得个万户侯都不算啥。

       汉文帝感叹出于两点,一是李广很年轻,二是当时没有大战,勇士无用武之地。没有想到,文帝一语成谶,李广到死,也没有封侯,成语:“李广难封”也由此而来。

      那么,李广为何难封呢?

2.平七国之乱,李广私受梁王将军印

       李广出生于名将世家。他的祖先为秦代名将李信,曾抓获燕太子丹。李广从小学习祖传射术,留下了夜晚射虎的故事。传说,少年的李广,夜晚在天水城东射箭。忽然,草丛中有一只老虎,遂一箭飞射。第二天,人们发现箭在石虎的脖子里。由此,李广善射之名广为传播。

       后来,汉景帝登基,李广外放锻炼,先为陇西都尉,又为骑都尉。汉景帝三年(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朝廷抽调各地精锐东进平叛。李广也被抽调参加平叛,任骁骑都尉,斩将取旗,显功名于昌邑城下。

      眼看着,大好前途在望。可惜的是,缺乏政治头脑的李广,犯了一个非常严重错误。

       梁王派人将一枚将军印授予了李广。这个梁王在当时也是一股很大的势力。虽然没有参与七国之乱,但后来也差点叛乱。汉景帝时,梁王仗着窦太后的宠爱,横行霸道,一直想继承帝位。为此,还派人刺杀大臣,这已经近乎谋反的行径了。据记载,当时,梁王制造的弓箭、戈矛武器就有数十万件之多。

      在这个背景下,李广接受梁王的将军印,自然成为朝廷提防的对象。

       果然,大军回朝,李广没有获得封赏。不过,他私收将军印的事,也不了了之。这应该是看在李广是北地六郡良家子弟的缘故。也由于李广是忠良之后的缘故。

3.凭借忠良之后的身份,李广躲过一劫,但埋下祸根

     原来,李广曾祖为汉将军李仲翔,在陇西讨伐叛乱时战死。陇西李氏由来大体如此:秦任命李崇为陇西郡首任郡守。李崇及其子孙便居住于陇西狄道,李崇即为陇西李氏始祖。李崇之子李瑶为狄道侯,李瑶之子李信为大将军、陇西侯,李信之子李超为汉大将军、渔阳太守,李超之子李仲翔。

      史书记载,李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众寡不敌,战殁”,“仲翔子李伯考奔父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伯考之子成纪令李尚,生李广,史称李广为“飞将军”。

       据考证,李伯考是从右扶凤槐里县(治所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东南)老家到狄道奔丧的。这个槐里也就是《史记》中所说的“古槐里”,也就是陇西李氏来甘肃前的居住地。用自己过去居住地的地名来命名新地方,这种情况在古代屡见不鲜。因为李伯考来自槐里,因而把他新居住的地方也命名为槐里。

       如果不是将门世家,不是忠良之后,李广有可能就被处决了。尽管他躲过了一劫,但私受梁王印之事,直接影响了李广的后半生。

       他一生带兵不过万,李广难封、长期在边地任职,都与这件事情有莫大的关系。

4.李广才气,天下无双

      不久,李广被调任上谷太守。李广勇武过人,身先士卒,不惧匈奴羌氐,每到一地皆以力战闻名,守护了一方平安。边地民众称呼李广为飞将军,他们视李广为守护者。由于,李广知名度极大,且敢战。公孙昆邪上书:“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可见此时,李广已经成为汉军的代表或者精神象征,一旦伤亡,会对汉军的士气造成极大的打击。故而,要对他特别保护。

      不过此时,汉王朝对匈奴战略采取守势。既不能过分刺激匈奴,又要保护边地民众的安全,还要保护好李广。因此,朝廷只能不断地调整李广的职位,他几乎把边地太守干了一遍,在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任过太守。

       李广每到一地,听到有虎就去射杀。李广任右北平太守时,一次李广出猎,将草丛中的石头,误以为老虎,射之,结果箭簇没入石中。后来再让李广射,却不能射入石中。可见,这是危机时刻潜力的爆发。不过也有遇到真老虎的时候,在右北平射虎时,李广也被虎所伤,好在他最终杀了虎,没坠威名。

     《西京杂记》中还记载了一个李广射石虎的地方。说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射虎一矢即毙断其髑髅。他日,又见卧虎,射之,没矢饮羽。视之乃石也。冥山又名石城山,在河南信阳东南,这里是韩楚交界之地,为天下九塞,产利剑。李广兄弟是不是,为寻找好兵器而去那里,这我们就不知道了。

5.一对三,李广轻松击败匈奴射雕者

      每到一地,李广就留下一段传奇故事!在上郡,李广射杀匈奴射雕者后,摆下空城计吓退匈奴人。有一年,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朝廷震动,天子也派宫中的贵人前来。一天,那贵人一行十余人外出。这时,来了3个匈奴游骑。从人数上看,怎么也能拿下这3个匈奴人。

     谁知,这3人是匈奴人中的射雕者。箭术非常了得,十几个汉军不仅没有拿下,而且死伤大半,就连贵人的护卫都被匈奴人射杀完了。无奈,贵人跑去找李广。李广一听,就说一定是射雕者干的。李广率百骑追了过去。虽然对手是匈奴人中的射雕者,但李广不惧,一对三,李广射死二人,抓了一人。匈奴射雕者,往往是匈奴单于身边的护卫。李广杀了射雕者,招来匈奴大队骑兵报复。

     匈奴人占据山头,就要发动冲击。仅有百余人的李广,当机立断,继续逼近匈奴。在距离匈奴两里的地方。他们摆出空城计,下马解鞍,装作引诱匈奴攻击的样子。这下把匈奴人吓住了。不过,匈奴人中也有大胆之辈,一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来试探李广他们的虚实。李广不动声色,忽然上马,急速骑行,突袭射杀了匈奴白马将。然后,回到原地,继续等待。这下,匈奴人进退两难,僵持到夜半,匈奴人悄悄跑了。

        天亮,李广才带着人回到大营。此时,大营中的人都不知道李广去了哪里。显然,大营没有接到李广的报告。

6.杀俘不祥,司马迁道破李广难封的根源

      汉武帝即位,调李广去守卫未央宫,程不识守卫长乐宫。两人都是名将,带兵风格就各不相同。李广依靠个人魅力号令士卒,程不识依靠号令军法。不过,李广带兵善于突击,属于奇兵;程不识则是列阵而战,为正兵。这也是他不能封侯的原因,队列不整,有时军营连巡逻哨都没有。

      不久,汉军在马邑伏击匈奴。虽然没有成功,但却拉开了大规模反击匈奴的大幕。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开始了。命运不济的李广,却在四年之后被匈奴俘虏了。

     原来,汉军在雁门出击匈奴。李广被围,敌众我寡。两军对战,如果列阵而战,汉军能充分发挥优势,可惜李广并不擅长列阵而战。最终匈奴优势兵力,击破李广部。李广受伤被俘。匈奴将李广放在驮轿上,准备送给单于。不料,勇武过人的李广,半路上,乘机逃脱了。他沿途召集失散士卒,顺利入塞。但李广所部,损失惨重,且被俘,按军律当斩。最后,他花钱赎罪,逃过死罪,在长安闲居。

      一次,李广夜行归来。受霸陵尉盘问,随从说“故李将军”。喝醉的霸陵尉说:“今将军尚不得夜行”。宵禁是古代一项比较严格规定,照例盘查为霸陵尉职权,无可厚非。可是,李广复出右北平太守时,把霸陵尉要到自己军中,和他一起到了右北平,刚进军营就叫人把霸陵尉杀了。

     还有一件事,不能不说!李广担任陇西太守时,羌人经常反叛。李广采用计谋诱降八百多人,又使用诡计杀了。

     被俘、公报私仇、杀俘,这三件事,也为李广封侯,笼罩上阴影。自古杀俘不祥,白起、项羽结局都是如此。且西汉王朝,非常重视投降的部族。俘虏八百人,本来应成为李广武将生涯中辉煌的一笔,可是他却杀了。显然,李广处理不当。

    故而,《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很感叹地写道:“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7.传说,李广是司马迁夫人的外公

  

    司马迁的《史记  李将军列传》篇幅也比较大,司马迁饱含感情,将李广一生写得跌宕起伏,慷慨激昂,也将李广性格弱点隐藏在了其辉煌人生的背后。  

        在《史记》中,司马迁为李广单独立传,三次主持反击匈奴大战的卫青霍去病都没有此待遇。李广是名将,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得清清楚楚,是毋庸置疑。但功绩和重要性,无法同卫青霍去病相比。而且,在卷名中,其他人多用名字,而李广传记,用的是《李将军列传》。

       那么,司马迁为何这样写呢?这就要从司马迁的夫人柳倩娘说起。这位柳倩娘,不仅和司马迁共同编写了《史记》,而且用毕生心血守护了《史记》。

      相传柳倩娘是成纪人,李广是她的外祖父。柳倩娘的父亲柳振庭是一位很有才学的人,他的诗、文都很好,又擅长书画。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既喜欢文学,又喜欢画画。

      司马迁55岁那年(约公元前91年)他的《史记》定稿了。由于许多地方涉及到汉高祖刘邦以及文、景帝。司马迁害怕《史记》遭焚毁删改,把倩娘抄的定稿,送回家乡夏阳隐藏,把草稿留在京师。就这样,柳倩娘保全了《史记》正本。然而,关于柳倩娘历史,史书记载的非常少,绝大部分只是一个传说。

8.英雄末路,不愿受辱,自刎而死

       李广的结局是这样的。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汉王朝组织了一次规模空前决战,卫青、霍去病等人分东西两路夹击匈奴。  

      年迈的李广一再恳请参战,便任命他为前将军,与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一起归大将军卫青节制,远征漠北。李广的儿子李敢也以校尉,从骠骑将军攻击左贤王。(此战,李敢立下战功被朝廷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      

       卫青出塞后找不到匈奴主力,决定兵分两路。卫青率领一部直趋漠北,李广、赵食其迂回东进。由于东进路程遥远,而且缺乏水草,李广不愿前往,无奈从命。卫青所率的一路,与匈奴主力相遇,风沙之中,连夜激战,包抄匈奴大营,由于兵力不足被匈奴脱逃。只好南返,等穿越大漠之才与李广、赵食其会合。 

        显然这次远征卫青一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若不是霍去病一路取得辉煌战果,这次耗费巨大的军事行动就彻底失败了。

       军中调查原因,而李广拒不接受调查。李广说了一段非常令人感慨的话:“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

       一代名将,人生之路,就此划上句号。李广难封,也成为千年怀才不遇者的叹息。

王文元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