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1 服桂枝汤后,仍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甚似表证未解,而加以心下满痛,小便不利者,此不是表证,不是风邪之外束,而湿邪之内动也。故用桂枝汤或下之,都是误治,都不解病。土虚湿盛,木不泄水,则小便不利,此是一定之理。胃逆胆郁,则心下满痛,胃气上逆,则太阳经气不降,经气上壅,故见发热头痛项强。故去桂枝之解表,加茯苓白术,泻湿而燥土也。湿从小便下利,胃降表和,则证俱解。 此是湿盛之里证,不是表证,服桂枝汤与或下之,都是误治,必病不解,故提纲言服桂枝汤或下之,病仍不解。 2 本条辩证重点是小便不利者,必土湿之盛也,土湿者小便不利是为一定之理,故本条缘湿邪之内动。 3 本条是湿邪之内动与上条的胃逆中壅,皆是中气之虚,又当注意区别。脾湿盛者泻湿,胃气壅满者破气。胃气壅满者,误下伤中。后边内伤里虚,或三阴脏病时,则知胃满也是因脾湿之滞也。脾胃属土,阳不敌阴,则燥不敌湿。这也就是前医所说的阳明之燥永不敌太阴之湿。 太阳八十六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1 汗后阳泄,则中虚胀满。土虚湿寒,脾陷胃逆,胃腑壅塞,则腹生胀满。阳虚之人,汗后易致此病,厚朴破胃气之壅满,生姜半夏,温胃降逆,人参补虚,以升肝脾。 按;本条人参与厚朴同用,破胃壅满,补肝脾之气。二药配伍,也不矛盾,反思人参忌萝卜,或也没事。 2 汗后阳泄则中虚。余论也可以理解为,阳气即为中气,阳泄必中虚。中气即为阳气,阳虚必中虚。对比后医的肾为先天与脾胃为后天之论,先天后天皆是一理,阳气也。 太阳八十七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1 伤寒下后,枢轴不运,气不升降,胃中壅满,火逆上炎,则起卧不安。火逆肺阻,即为瘀生腐败,宫城不清。厚朴破中气之壅满,枳实清上逆之痰浊,栀子清热除烦。 2 从太阳八十三胃逆之微喘,到八十五八十六,在到本条,皆胃气不降。留心注意中虚之胃逆,胃逆之壅满,胃逆之肺阻,胃逆之火炎(君相二火同气)之杂证。后面还有脾陷不升之杂象。就这么一个升降的圆圈理论,证象却如此之杂,不要单纯的理解圆圈理论,而要系统的学习《伤寒金匮》,则知黄师注解的强大。 3 因外寒强弱不同,人阴阳之偏不同,又有汗下吐逆之误治不同,故反应出来的病象不同。故与上条,病不同,治也不同,理确不降之同,以下皆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