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题目分享

 贾月亭 2020-01-19
(材料)

(14分)天津某中学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在“十一”期间对A山进行实地考察。结合A山所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小题。

(分析题)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A、B两山顶标有数字440(米)、480(米),这两个数字指的是__________(海拔或相对高度)。(2分)

(2)登山线路规划有①、②两条,为安全起见,兴趣小组选择了①路线,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__。(2分)

(3)兴趣小组测量出甲村到登山路线①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___________千米。(2分)

(4)兴趣小组考察了该地区的河流,确定流经甲聚落河流的流向大体是__________,并发现该河流各条支流流经的地形部位都是__________。(4分)

(5)兴趣小组考察发现,该地区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甲规模最大。该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分)

来源
2016-2017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第25题
答案

(1)海拔(2分)

(2)①线路坡度缓,省力,安全。(只要答出坡度缓即可,2分)

(3)2(2分)

(4)自北向南(2分);山谷(2分)

(5)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4分)

解析

本题考查聚落与环境、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1)在地图上山顶符号直接标数字的,都是海拔高度,相对高度是算出来的,不能直接表明。

(2)兴趣小组首先考虑的是安全,则要选择比较平缓的登山路线,则①路线等高线比②路线稀疏,则路线平坦些,选择①。

(3)左上角线段比例尺是一厘米代表现实中1000米,两厘米就是甲村到①号线距离2千米。

(4)由图中指北标可知该河流呈南北流向,再由地形可知河流的流向是自北向南。山谷地形下凹,雨水容易汇集形成河流。

(5)看一个聚落的发展,要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两方面抓。自然条件有土壤、地形地势、气候、水源,社会条件有交通、政策、开发历史基础、人口、教育等,本题中有地形平坦、河谷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早、水源充足等。

考点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