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仪征七、南门码头

 闻理书屋 2020-01-19

七、南门码头

明王朝迁都北京以后,每年通过京杭大运河运送东南省份的粮食和物资供应京师,运输量大,过往船只多,漕运十分繁忙。

最初,仪城河与仪扬运河直接相通,后来城外江滩开发,古城南扩,仪城河成为市河,仪扬运河主航道南移,仪城河与仪扬运河之间的河道称为澳河,旧名叫莲花池(天池),也就是城南河。

为了保障运河通航,在仪征兴建了一系列水利和通航工程。1383年,兵部尚书单安仁主持在澳河南侧筑土坝五道,分别称作一坝、二坝、三坝、四坝和五坝,并且各自配套了水渠与长江和闸河相通连。四闸没有建成时,南来北往的运输船只全部从五坝通过。四闸建成后,五坝与四闸共同形成了航运交通的系统工程,在水位浅涸时过往船只仍然通过辘轳拖拉过坝,这样就保证了一年四季都能通航。1407年,陈瑄主持疏浚真扬运河(即今仪扬河),使仪征运口更趋完善。

明清时期,湖、广、江西等处运粮船和两淮盐运船都要从仪征入运、出江,无论是从仪扬运河进入长江,还是从长江进入仪真运河,都要通过澳河。仪征南门码头就处于仪扬运河与澳河入口处,在南北水运交通大动脉中占有重要地位,沿着澳河两岸居住的人家渐渐增多起来,仪征南门老街也因此热闹起来。

入清以后,加大了对盐漕运的管理力度,设立盐漕察院,并设立两个下属机构,一个叫“淮南盐引批验所”,设在仪征(当时为“仪真”);一个叫“淮北盐引批验所”,设在淮安。淮南产销盐的数量一般是淮北盐的四到五倍,所以两个批验所又以淮南为重点。每年盐运旺季,巡盐御使都要亲自到淮南盐引批验所掣验,直接掌握运销情况,并写专门的奏折向皇帝报告。为了便于巡盐御使常驻办公,在仪征按照察院的规模建造了大楼、廨宇,称作“仪真察院署”、“真州使院”或“淮南使院”。《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被任命为巡盐御史,四次视察淮盐,每年都要到这里居住一段时间。他很喜爱这个地方,写下过“我爱真州老树阴,江天疏豁散烦襟”这样的诗句。

当时澳河是盐船集中停靠的地方,盐船从产地出发,经过二、三百里水路的行驶,来到仪真批验过所。那时盐政立法至为缜密,管理十分严格。盐船到了里河口闸以后不能出江,全部从东关闸进入,停泊在澳河,待巡盐御使亲自按秤掣验后,然后解捆运行,再由盐商分别载运到江南、江西、河南、湖广等地销售。

南门码头有专门引盐的屯船坞,四个省的食盐要从大码头运出,是淮盐的主要集散地。每年六月初,新纲开所开江,大批盐船都要到这里来集中,听候巡盐御史等官员的掣验,还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庆祝活动,非常热闹。

沿河两岸形成了河东街和河西街,河西街最为热闹,周围还形成了都会街和商会街。昔日,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外来的运船,给仪征带来了滚滚财源。有说唱形式流传下来真州道情词为证:“出南门,慢步游,走河西。到码头, 都会桥下水悠悠。东边有座关帝庙,西有星沙看戏楼。城隍宫紧靠河边口,泗源沟通商巨埠,看长江水向东流。”

大码头河西街的对岸,过去还有一条河东街,这里食盐堆积如山,一个照壁上刻有“蓬莱仙境”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那就是闻名的真州八景之一“天池玩月”。

各省盐运巨型船只沿江层层停泊,南北数十层,东西近二十里,船桅密集,白天远望如一片大森林,夜晚灯火辉煌如繁星半天,那时有“船到仪征小,人到扬州老”的谚语。城南街市繁华,仅浴室有三十多家,有“真州城南天下稀,穿河东吃河西”之俗谚。

当时的仪征,富裕到何种程度?《老残游记》一书中就曾经提到:“到了仪征大码头,可以随便吃一些美酒佳肴,那里住有数万富户……”大码头的繁荣可见一斑。

在清雍正以后,后来推行票盐制,真州不再是盐运必经之地,真州使院高楼倾圯,河道淤塞,南门码头也冷落了许多。

抗日战争前后,仪征邮政局设在了大码头都会街,而城里只有邮箱和代办所,不难看出南门码头还是当时仪征城最繁华的处所。

187310月,由于瓜洲已一半塌入江心,瓜洲淮盐总栈迁到了仪征十二圩。在十二圩建栈设场,正式开始盐运,直到1937年,度过了六十多个繁华春秋。十二圩从一个江边渔村,发展为一座拥有20万人口的盐都,有前街、后街、官街、栈前街、利运街等十余条,长达五华里。市景繁荣,商铺会馆、茶肆酒楼、剧院财场、钱庄当典,琳琅满目,比比皆是,故有“小上海”之称。当时出版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上没有仪征县的位置,而十二圩却标得非常醒目,足见十二圩已成为名闻世界的盐都。

民国政府颁布新盐法后,淮南盐场直接凭票购买外运,不需经大运河、通扬河、仪扬河运至十二圩掣验开江。十二圩也就失去当年的辉煌,而日渐衰败了。

现如今,澳河河道早已淤塞,城南码头已经不在,街道的名字却还在。河西街、商会街、都会街,三条老街形成了一个丁字形的街道,听其名,应该不难想象其昔日繁华境况。

2014114日,一则有关“仪征工地挖出一码头遗址”的微信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实际上,是两年前就已挖掘出的明清时期码头遗址,北岸码头顺河道而建,东西向,呈长方形,码头遗迹东西长15米,南壁临水陡直,用条石砌筑,该水码头做工考究,用料整齐,保存情况较好。而南岸码头与北岸码头隔河相对,共有7级台阶向北垂直伸入河道内。两侧分别以木桩、木挡板及护坡墙加固。码头东侧沿河道南岸筑有大量排列紧密的护岸木桩,码头南侧清理出房屋基础以及相互叠压的排水沟。此外,在这两处码头附近,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仪征明代南城墙遗址。目前,该遗址已经被原址回填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