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会“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错误信息为何持续影响人们的思维?

 雷雳和学生们 2020-01-19

摄影师:强佳璐

为什么会“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错误信息为何持续影响人们的思维?

曾攀、雷雳译

Birthers组织散播奥巴马出生地不在美国的错误信息,虽然经过媒体质疑,但是还是有一部分民众相信该说法。1998年英国一项研究声称注射疫苗与自闭症相关,尽管经过专业组织辟谣,但是在2002年,仍有20% 25%公众相信两者的联系。是什么原因导致相当一部分人的错误信念持续存在?即使人们已经收到了正确的信息,为什么错误的信息仍然继续影响人们的思维?Lewandowsky等人(2012)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对上述问题的理论解释。

常见的研究错误信息的范式是给被试呈现依照时间顺序展开的虚构事件,事件包含目标信息,然后给一部分被试呈现关于目标信息的更正信息,给另外一部分被试呈现无关信息,最后通过问卷评估被试对事件的理解程度,统计被试对错误信息引用的数量。比如呈现“仓库火灾是因为气瓶和油漆不当存放在壁橱里导致的”的材料,更正组被试呈现更正信息,比如壁橱是空的,然后用问卷评估被试对于事件的理解程度,结果发现大多数被试仍然引用错误信息回答问题,说明更正信息并没有减少被试对于错误信息的依赖。研究者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整理,解释了错误信息持续影响作用的心理机制。

一、心理理论模型

该理论假定人们建立了事件的心理模型,根据该模型,因素A(如忽视)导致了因素 B(物品不当存放)发生,而因素B结合因素C(电路故障)导致了因素D(火灾)的发生。当给被试提供对于因素B 的更正信息时(比如说壁橱是空的没有气瓶和油漆),则打破了完整的事件证据链条,出现了信息空白。如果没有提供合理的信息填补空白,人们往往会用之前不准确但一致的信息来填补情景记忆中的空白。因此,根据该理论模型,要想有效消除错误信息的影响,提供的更正信息不仅要打破错误的证据链条,而且要提供合理的、完整的证据链,比如可以说“现场没有气瓶和油漆,但发现了纵火材料”。

二、提取失败

错误信息的持续影响效应可能是因为受控的记忆过程提取失败。首先,错误信息的影响可能基于来源混淆或错误归因,人们可能会正确地回忆起一个具体的细节——在前面讨论的火灾案例中,他们可能记得火灾是由气瓶和油漆引起的——但错误地将这个信息归因于错误的来源。其次,错误信息的影响可能是由于记忆监测过程的失败造成的。当一个人被问及某一事件时,一条提供了该事件合理解释的错误信息就会被激活,然后需要一个监测过程来确定自动检索信息的正确性。最后,加工更正信息可以比作给记忆输入添加否定标记,比如“有油漆和气瓶—没有”。只要一提到错误信息,记忆中的错误信息就会自动激活,即使在进行了明确的更正之后也是如此。例如,阅读“约翰在纽约打曲棍球,事实上,他效力于波士顿”信息后,当读到 球队一词时,结果激活了记忆中的两个城市名,特别是高认知负荷下记忆监控过程受损,信息的否定标签可能会丢失。

三、流畅性和熟悉

人们可能会依赖他们在思考一个事件时流畅的元认知经验来评估信息的可信性,只要信息能够流畅地加工,人们可能就没有理由怀疑它们的真实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纠正错误信息的过程,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重复该错误信息,这反而进一步提高对错误信息的熟悉程度,结果更正信息非但不能消除错误信息的影响,反而加深了对于错误信息的信任。例如,通过解释没有油漆和气瓶存在来纠正先前的说法需要重复“油漆和气体存在”的概念。一般来说,信息的重复强化了记忆中的信息,从而强化了对错误信息的信任。  

四、逆反心理。

人们通常不喜欢别人告诉他们该想什么、该怎么做,所以他们可能会拒绝权威人士的更正信息。

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减少错误信息的影响,如在呈现信息之前提前忠告人们信息可能有误,从而增加人们的警惕心理,如呈现关于错误信息的替代性解释,有助于人们建立新的完整的关于事件的心理模型等。

资料来源:

Lewandowsky, S. , Ecker, U. K. H. , Seifert, C. M. , Schwarz, N. , & Cook, J. . (2012). Misinformation and its correction: continued influence and successful debias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13(3), 106-13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