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为什么要调节自己的情绪?

 雷雳和学生们 2020-01-19

摄影:王新月

人为什么要调节自己的情绪?

王鹏程,雷雳

    情绪调节是指人们将当前的情绪调整到目标情绪状态的过程。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喜、怒、哀、乐等情绪,传统的观点常认为人们调节情绪只是为了达到快乐、避免痛苦的状态,但是人们调节情绪的目的仅限于此吗?来自希伯来大学的研究者Tamir2015)对情绪调节的动机进行了综述分析,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有趣的观点:

       1.人们并不总是想让自己变得快乐

       有研究发现,在面对失败的情况下,有35%的人并不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开心,例如在奥运会赛场上处于失败一方的选手往往并不希望自己立刻变得开心。此外,有研究发现55%的人在即将需要和陌生人进行谈判时,希望自己处于某种程度的愤怒情绪中,以便在谈判中能够据理力争,取得对己方较为有利的结果。针对具有一般性焦虑障碍个体的研究发现,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希望降低自己的焦虑状态,他们希望通过维持这种焦虑的状态以便回避潜在的其他威胁。由此可见,情绪调节的动机并不是简单的“趋乐避苦”。

       2.情绪调节的动机分类

       Tamir2015)将情绪调节的动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享乐动机,另一类是工具性动机。前者指人们追求快乐、回避痛苦的情绪调节动机,后者指人们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产生的情绪调节动机。具体说来,情绪调节的享乐动机可以细分为追求快乐的动机(prohedonic motives)和回避快乐的动机(contrahedonc motives),工具性动机包括表现动机(performance motives)、求知动机(epistemic motives)、社会动机(social motives)以及自我实现的动机(eudaimonic motives)。可以说,人们每天经历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并不只是简单的条件反射,而同样的情绪对不同的人来说,背后很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动机。

       3.情绪调节动机的来源

       情绪调节的动机来源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先天部分,从整体上来说,人们都具有追求快乐、获得较好的表现、求知、获得良好人际关系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动机,有关这些情绪调节的动机是人类所共有的;然而,人们对这些方面期望程度的高低则取决于后天环境中个体所处的文化特色、父母要求以及学校教育等。因而,情绪管理的动机具有内在的普遍性,而某动机的相对重要性,是通过学习、社会化和文化渗透所影响的。      

参考文献:

Tamir, M. (2015). Why do people regulate their emotions? A taxonomy of motiv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20(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