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用得多,收获也会多?

 雷雳和学生们 2020-01-19

 谢笑春,雷雳

    “咚、咚、咚,红包来啦~”,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掌中宝”,从清晨到午夜,即便是年三十的春晚也已成为微信抢红包的“背景音乐”。借助微信,人们维系并发展着人际关系,让“天涯若比邻”这句千古名言变得“名副其实”。

    买房、就业、升学可谓是压在现代人肩上的“三座大山”。我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压力。退避三舍还是勇往直前,每个人在面对压力时都有自己的选择。这种个体对现实环境的变化做出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应对”。良好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压力带来的烦恼和痛苦。那么,微信使用和积极应对方式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雷雳教授和博士生谢笑春对537名有着微信使用经历的中国大学生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微信使用强度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友谊满意度正向预测积极应对。换言之,随着微信使用程度的提高,人们可以更便利地从微信中寻求和获得社会支持、提高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们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人们通过微信维系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信息和资源交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可以寻求和获得解决压力的应对之策。

    谢笑春说,举个简单例子,正处于就业期的本人就会经常浏览微信中的各种群,并且和导师、朋友经常在微信中就就业问题进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可以非常便捷地获取很多就业信息,为自己今后的择业决策积累信息。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一方面维系加强了和导师以及“老朋友”们的人际关系,同时也结识了一些同在择业期的新朋友。

    这项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移动社交媒介的使用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

资料来源:

谢笑春、雷雳*(2016)。大学生微信使用强度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友谊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心理研究,9(5):76-8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