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扉轻唤

 邯郸和弦 2020-01-19


远处有一片蓝天白云在悠闲着。

——这是在雾霾浓烈的穹顶之下,无奈的心情所生“望梅止渴”的幻象。巧的是,还有人与我想法一样,去远方的山里走走?哪怕是暂时的躲避,也该活动一下憋屈在屋里的躯体。

从邯郸起身,沿青兰高速一路向西穿雾霾、辨方向,车速不敢开快。有司机劳神,自己坐在舒适的车厢内闭目养神。竟想起了古人生活的画面……“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南宋·叶绍翁的这首“游园不值”的著名诗篇所描绘的“满眼春色”在脑海里闪现被思绪导演着场景。突然就想起了那扇美丽、淳朴的门——柴扉。

画笔下、诗行里的柴扉是镌刻在历史中传承物景。生活从进出柴门脚步开始,便归罗着清爽和安静。那种自然恬淡的美妙,就在生态里融入。或是月光如水的夜晚,或是弥漫芳香的田园,或是那丛丛纤尘不染的植物。大鸟说“不管筑庐闹市,还是栽篱幽山,生活或裕如或窘迫的古人,很少去为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或欣喜若狂,或欲哭无泪。”清纯简约,没有任何刻意地强加和附着。那是一种散漫在自由王国里生活状况的写照,柴扉便是代表性的象征。

是遥想的轻唤吧?将我从雾霾的裹缠中脱身,进入了远古的田园……。山村里,简易的石板住房,土炕卧侧,灶火煮饭;一扇柴门的关闭与开展只是一种信号而已。是“君子”所为,这一道概念门,不具备防范的意义。它敞亮着,通透着,清风可以随意抚摸,阳光直接普辉。门前山川河流涓涓细声不阻,飞鸟肆意穿行于院内与鸡鸭争食对唱。山泉水是甜的,挂在院子椿树上的老玉米,滤干了水分。石磨、石碾子磨出的面是香的。还有那些数不清名字的野菜,别有滋味。这种田园美景是一种挡不住的味道,具有诱惑性让人们念想。

……朦胧中,我被唤醒。

我们来到了一个叫“大洼”的地方。眼前一派清亮,无雾霾纠缠。这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村,据说建村有近1000年历史。村子保留了原始风貌,几乎全是用青石垒砌、随地势就山坡而建。房子形状各异,街路有的弯曲盘旋、有的拾级上下。从进村的路底抬眼仰望,村庄的建筑真有些深谷陡壁依山而势的感觉,难怪有人把它比作为北方的小布达拉宫。

村尾,向山坡上延伸,我们相向走去。

路上,驮筐的老驴在扛着撅头的老农牵引下向梯田送肥。还有牵着牛鼻子的农民唱着“落子”腔调,弯曲在下山小道上。你看这些山民,满身上下包含着泥土的浸润,享受着风雨的自在。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侵身的埃尘。这足以入镜的画面是这样的美,美不胜收。

村尾处比村口的地势高出了许多,落差明显,处在相对的一片平阔地段。于是也有了几处不同低处的新房子。有一家新房,吸引了我的目光——柴扉。此院只有主房几间,院墙矮矮地围成了院落,隔墙举目可及院内,院门是两扇用树木枝杈编织的门。门拴使用铁丝弯拧成的简易挂钩搭在稍粗的一根直木立杆上,算是闭着院门。

这是典型的山里人管家风格,朴实无华。更让我激动是,之前在车上的恍惚中梦想,却在这里成真,难道这是缘份的邀约与等候?坐在门前的石条板上,端详着这个独特的相遇,触景生情,撩拔起了文字的触角。

于是,有了《柴门轻唤》这个题目,也有了那篇《山村的故事依然长》那片散文诗腹稿。

中午时分,我们返回到了预约午饭的农家。用土灶柴火熬成的大锅菜,泉水煮熟的手擀面,一个大碗端起,坐在门前大树旁边的石板上用餐。眼前错落有致石头房子,远处重叠的山峦,坡下的小石拱桥……,一切显得自然、朴实。品尝着几十年前孩童时代的浓香味醇,谁能说这不是一次精神和物质的享受?

柴门轻唤,让我差遣着灵魂相遇邂逅,完成了一次从泛黄的书页走进现实的美好连接。

又让我在通透时空里捕捉到瞬间的精彩,完成了一次审美的定格。

柴扉是一种美好图景,它是现代城市所不能比拟的一个精神高度。城市居民有谁敢敞开房门而外出?防盗门、电子锁被冠以各种名牌,养活着不少生产厂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古风,已被物质高楼和小区保安阻在文明的彼岸。

柴扉轻唤,已是我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一个美学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