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宣宗李忱:“傻子”如何重现贞观之治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0-11-04

文/钟一

公元846年,唐武宗去世。一群宦官在宫中聚首,气氛诡异且压抑。他们之所以能享受荣华富贵,全因武宗的宠幸。可如今武宗去世,他们的未来风雨难测,弄不好还会丢掉项上人头。

 
这时宦官马元贽牵着光王李忱来到了人群之中,众人的目光皆落在了李忱身上。李忱虽贵为皇叔,但他却是一名智力有问题的傻子。如果他们拥立李忱为帝,那就可以通过这个傻子操控朝堂,确保自己的荣华富贵。
 
数日之后,李忱在宦官们的拥立下,登上了皇位。一旁的宦官正准备在朝堂上耀武扬威的时候,李忱突然从一脸痴傻变得淡定从容,身上充满了君王的威严气息。之后他在两天时间内,就清理了宦官专权的问题,并处置了权相李德裕。他本准备拜白居易为相,可是当他寻找白居易之后才发现,白居易已经去世多年了。
 
李忱对此痛心不已,并写了一首《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直到这时,宦官马元贽以及大臣们才知道李忱在过去的36年里,一直都在装傻。李忱戏谑地看着胆颤心惊的大臣们,他们又岂会懂得自己的大智如愚呢。
 
那么李忱为何要装傻呢,这要从穆宗年间说起。
 
李忱是唐宪宗的十三子,而穆宗李恒是他的哥哥。在穆宗年间的某一天,李忱前去宫中拜见太后,可是他还未见着太后,就遭遇了行刺。宫中防卫周密,李忱并未受伤,却改变了李忱对自身的看法。
 
他觉得自己皇室的身份,必然引起了皇帝的猜疑。自古皇家无情,一座皇位引得兄弟间反目成仇、相互残杀的例子比比皆是。于是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得不选择装傻。
 
其他亲王眼看李忱成了傻子之后,纷纷把他当做取乐的小丑。不管亲王们如何戏弄,李忱都装作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李忱就这样疯疯癫癫地度过了穆宗、敬宗、文宗统治的时期。当唐武宗上位之后,李忱成为了历经三朝的皇叔。他虽身份尊贵,可是又有谁会将傻子当回事呢。
 
武宗却不这么想,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怀疑李忱在装傻的人。李忱能够历经数朝,这本身就存在问题,光凭李忱是傻子一点,显然解释并不充分。于是武宗想了多种办法,试探李忱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
 
在一个大雪漫天的日子里,武宗带着李忱等人一起外出踏雪。然后武宗故意让李忱坠马,将他一个人扔在了冰天雪地之中。武宗心想:如果李忱是傻子,肯定找不到回家的路,必定冻死在雪地中。可是第二天一早,武宗得到侍卫传来的消息,李忱已经出现于家中。
 
武宗认定李忱在装傻,于是决定弄死李忱,以绝后患。
 
在一个寂静的黑夜,李忱被几名宦官抓进了永巷。永巷从汉代开始就是幽禁宫女和嫔妃的地方,被关进去的人从来没有一个人活着走出来。武宗命令一名仇姓宦官将李忱杀死,可是这名仇姓宦官最终将李忱偷偷藏了起来,他觉得这个傻子活着总会有用得到的一天。李忱被藏在何处,这一点众说纷纭。有人说他躲到了浙江的寺庙中,也有人说他被仇姓宦官软禁在一座偏僻的山中。
 
这一点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武宗驾崩之后,仇姓宦官将李忱交给了马元贽,而马元贽等人将李忱扶上了皇位,史称“唐宣宗”。
 
李忱上位之后,展现了极高的政治手段和才能。执政第二天,就解决了持续40多年的牛李党争以及宦官专权的情况,巩固了皇权。之后又趁吐蕃内乱,收复了吐蕃,使大唐版图由分裂迈向统一。光凭这两项政绩,李忱足以担得起“一代明君”的称号。
在李忱在位期间,他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选拔人才,开创了“大中之治”,也被称为“小贞观”。而李忱本人被称为“小太宗”,建立的功业能与唐太宗相媲美,他也是大唐最后一位明君。
 
李忱的成功,其实都藏于他所作的《百丈山》之中: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
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
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
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磬碧云端。
 
此诗气势宏伟,意境高远,将帝王之势彰显得淋漓尽致。在李忱装傻的每一个日子里,其实他都是“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这种表面糊涂,心头洞明、抱朴守拙的处事哲学,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社会很现实,人心更难测。我们不用将聪明外观、锋芒毕露,这样反而引得他人的妒忌,无形中给自己树立了障碍。应该像李忱一样,表面笨拙,里子却深藏才华。这样方能不被人心所害,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