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上)

 莫为天下先 2020-01-20

方证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与应用方剂之诊断标准,临床应用广泛。桂枝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由张仲景为太阳中风证所作方剂。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构成,被称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第一方”。桂枝汤对于外感与内伤疾病具有显著疗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体现临床上异病同治之特点。

1方证特征

《伤寒杂病论》中第12条中记载,“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音音恶寒,渐渐恶风,盒盒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中风的脉象是阳浮而阴弱,太阳中风是风邪伤于卫,所以脉见浮脉,归为阳浮;营阴不足,所以沉取脉迟缓无力,归为阴弱。发汗,汗出恶风,脉象浮缓是桂枝汤的主要特征。微微出汗应在桂枝汤得到有效应用后所能产生的疗效。

2病症机理

桂枝汤的主要病症机理称为卫强营弱,营卫不和。因而,卫强则发热,卫强不能秘,营弱不能藏,汗自出。在《内经》中提出:“阴在内阳之也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营卫和谐,从而阴阳协调,进而阴平阳秘。桂枝汤证正是因为阴弱不能内守,阳强不能卫外,因此产生汗出病变。

3配伍

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故为君药。芍药酸寒,酸能敛汗,寒走阴而益营,益阴养血,进而敛营止汗为臣。两药相和杂揉,继而散邪敛汗,调肌表之营卫。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肌表,助桂枝解肌散邪,能暖胃止呕为助。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营里,益气和中,继而滋脾生津。甘草甘平,故有安内攘外之功效,使之调和中气,调和表里,并以调和诸药矣,合桂枝及生姜方能扶卫气,桂枝汤本身与专门应用于发汗的方剂有所不同,其主治在于脾胃,配伍采用辛散、甘补与酸收合用,方能具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进而资助营卫,解肌散邪、调和阴阳与补益脾胃之功效。

4取药方式

桂枝汤在服药方式上与其他方剂有所不同,具有特殊要求。(1)“服己须臾,食热粥一升余,以助药力”;(2)“温覆令一时许”,适当增加衣被,以达到“遍身漐絷,微似有汗”的目的。

5典型案例分析

5.1过敏性鼻炎

患者甲,男,32岁,长期患有过敏性鼻炎,遇风、遇寒则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头晕、鼻塞,并伴有轻微头痛。患者经过多次、多种抗脱敏与脱敏治疗,并尝试过术鼻中隔手术,效果不佳,过敏性鼻炎仍反复、持久发作,情况愈加严重。观察患者体征,患者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缓。推断风邪外袭,营卫不畅为疾病反复发作为主因。以桂枝汤祛风透邪,调和营卫,固表通窍。处方如下: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并加白芷、僵蚕、蝉蜕。患者在服用3剂后,鼻塞、流涕、喷嚏等病状出现好转迹象,续服7剂后,患者鼻炎症状基本消失。

5.2皮肤痊痒症

患者乙,女,49岁。长期患有皮肤痉痒症,每日后半夜开始发痒,上午情况最为严重,下午与傍晚症状相对较轻。患者痉痒发作位置不确定,但是奇痒难忍。发痒并未发现明显诱因,未出现皮疹、红肿现象。观察患者体征,形体十分消瘦,神色疲惫、乏力,睡眠质量不佳。舌淡红、苔白腻,脉象右缓左关沉缓。患者在经过西医检查后,未发现皮肤科疾病以及全身脏器功能异常,采用药物扑尔敏、谷维素等均无显著效果。推断得出证属卫阳虚、风寒留滞、虚实夹杂。采用辛温发散法,方剂选用桂枝汤加味。药用:桂枝、白芍、柴胡、当归各18g,防风、荆芥、炙甘草各12g,生姜10片,红枣10枚,嘱咐患者1/d,水煎每日服2次。服用药物后,食用热粥盖被,使之微微出汗。后对患者走访得知,服用7剂后,汗出痒止,皮肤痉痒症状明显减轻。按原方剂再服7剂,患者告知病痊愈。

皮肤病在患者体表,病痒发作时皮色不变,抓痒未出现效果,考虑风寒之邪由表入里。观察患者的发病时间,阳虚之时发病尤为严重,舌苔变化表现为阳虚征象。故采用温和散寒、调和营卫,处方中桂枝汤祛风和营,加荆芥与防风以辅助桂枝祛风散寒,当归配白芍活血和营,柴胡发散,透邪外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