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博印章与兵马俑刻字分析

 动力实体能 2020-01-20

史册记载  秦朝历史

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207年灭亡,只有短短14年执政。
秦朝,统一了中国,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文字。

实际出土情况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时是隶书文字。
秦朝灭亡时的里耶秦简也是隶书文字。
出土的秦朝建立前的竹简文字是隶书文字。
出土的很多战国竹简文字也是隶书文字。
出土的秦朝青铜器铭文是金文大篆文字。
秦始皇诏书是金文大篆文字。
那么,统一后的小篆文字在哪里?

学界汉字研究

商朝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金文是西周时期的文字,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大篆被认为是西周晚期的文字,称为籀文,就是谁也不认识的石鼓文。
小篆被认为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文字。
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认为隶书是由小篆发展而来,隶书始创于秦朝。
那么,秦朝统一文字是由大篆统一到小篆,还是从隶书统一到小篆呢?既然统一的文字是小篆,为什么又始创了隶书?

中国汉字发展演变规律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现在。

质 疑

1、秦朝历史只有短短14年,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还始创了隶书,可能吗?
2、秦朝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隶书在小篆之后产生,那么战国的隶书竹简从哪里来的?
3、秦朝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里耶秦简为什么是隶书?为什么没有一个小篆文字?
4、中国的文字发展是先有篆书后有隶书,战国时期有了隶书,说明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隶书就已经产生,那么秦始皇统一文字回到小篆不是文字的大倒退吗?
5、秦始皇诏书,秦公簋,秦公一号大墓等等的文字为什么是金文大篆?而不是小篆文字呢?
6、按学界认识,西周短短不到三百年的时间就创立了金文和大篆,表意的汉字有那么容易创造吗?隶书、楷书在我们中国应用了将近两千年都没有改变,三百年不到的西周就从甲骨文发展到了金文,又从金文发展到了大篆,西周是在飞吗?
7、学界的汉字研究结果完全不符合中国汉字发展的演变规律,很多地方出现了前后颠倒的现象,也出现了与实际出土发现严重不符的情况,所以说学界的汉字研究结果是不能正确反映我们中国汉字的实际发展状况的。

秦朝的文字是什么文字?

根据青铜器铭文、竹简文字和其他铭文证实,秦朝的文字包含有:金文、金文大篆、大篆、小篆、隶书等。一个短短14年的朝代包含了如此众多的文字表现形式,这个朝代的历史还是14年吗?
兵马俑刻字,一定是产生在秦朝时期,刻字就应该是小篆或隶书,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兵马俑的刻字究竟是不是这两种文字?

  兵马俑刻字1.

该字没有相对应的现代汉字,目前学界和民间对于此字的辨识都在无根据的猜测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该字的左偏旁是“月”字,而实际上不是“月”字,而是现代古文字字典中“舟”字对应的金文字体。

“舟”字的发展演变。

“月”字的发展演变。

该字右偏旁的上部与现代古文字字典中“史”字对应的金文字体和篆文字体的上部表示一致。

“史”字的金文和篆文。

该字右偏旁的下部不是“十”字,而是金文“石”字外偏旁的相反组合。

“石”字的金文、篆文、隶书。

通过兵马俑刻字偏旁部首的结构分析,该字是以金文为主篆文为辅的结构构成,由此说明该字出现的年代是金文向篆文刚刚开始发生转变的年代,也就是金文大篆的起始年代,与秦朝的青铜器铭文和秦始皇诏书的金文大篆字体能够发生年代和字体上的吻合。

  兵马俑刻字2.

该字的分析过程与刻字1完全相同,我们就不再重复了,该字也是以金文为主篆文为辅的结构构成,其表明的年代也是金文向大篆开始转变的年代,也与秦朝同期的青铜器铭文等能够产生高度的吻合。
通过兵马俑文字结构的分析,我们认为兵马俑产生的年代是金文向大篆刚刚开始发生转变的年代,这个年代要是按照目前学界的汉字研究结果来判断就是西周晚期,距今2800年左右,远远超过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代。如果按照中国汉字发展演变规律来判断,这个年代就是黄帝统一中国的年代,距今4700年至5000年左右。

  天津博物馆藏战国印章

该印章文字专家释读的结果是“左桁廪木”,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这个“左桁廪木”都是什么字体?

印章镜像图。

首先说明,该印章的文字不是专家释读的四个字,而是六个字!
印章中“左”字的写法介于金文和篆文之间,充分体现出金文向篆文的转变。

“左”字的发展演变。

印章中的“桁”字是专家的辨识错误,没有下面的“木”字,“木”字是单独的一个字,“木”字上面的这个字在现代的古文字字典中没有,该字是从金文“行”字变化而来。

“行”字的发展演变。

印章中的两个“木”字是不一样的,变化“行”字下面的“木”字是甲骨文写法,左下的“木”字是金文的写法。

“木”字的发展演变。
印章中的“廪”字是专家的辨识错误,与印章中文字的写法完全不符,该字是标准的金文表示形式,但在现代的古文字字典中没有对应的汉字。
印章中“廪”字下面的字就是大家都熟知的“米”字,其写法介于甲骨文和金文之间。

“米”字的发展演变。

天津博物馆藏战国印章文字的组成结构全部分析完毕,其结构主要由甲骨文和金文构成,有向篆文发展的趋势,由此我们认为该印章文字的年代要早于兵马俑文字的年代,因为该印章文字中出现了两次甲骨文的表示方式。
如果按照当前学界的汉字研究结果来判断,印章文字应该是西周早期文字,因为文字中包含有甲骨文的文字特征,该年代远远超过战国的年代。如果按照中国汉字发展演变规律来判断,这个印章文字的年代就是黄帝统一中国的年代,距今4700年至5000年左右。
印章文字早于兵马俑刻字的年代,与我们对印章文字的解读结果和兵马俑刻字的解读结果完全相符,印章是“废旧立新”的“令印”,兵马俑刻字是“废旧立新”的伟大创举,一个表示的是伟大创举的实施,一个表示的是伟大创举的功绩,前后两者的呼应形成了真实历史的对照,这个真实的历史就是兵马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而是创造伟大创举的黄帝!因为在我们中华文明三万多年的历史上只有黄帝一人完成和实现了改革祖规祖法的伟大创举!
兵马俑刻字,不是隶书,也不是篆书,而是金文大篆!
天津博物馆藏战国印章文字,不是隶书和篆书,而是有向篆文发展趋势的甲骨文和金文的综合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