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国骂“王八蛋”的来历考证

 为什么73 2020-01-20
原创少微 观星台 2019-03-28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前言

我也不知道咋的,今天看到一篇冷知识科普,说王八蛋来源于忘八端。

八端即是儒家所提倡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因为考证玩多了的考据癖综合征本能的敏感,隐隐觉得不对劲,就觉得应该不是这样,然后就自己对王八蛋这个经典国骂考证了一番,结果发现忘八端这个说法确实有点问题。

说王八蛋这个词完全来源于“忘八端”,还是值得商榷的。


1
整天不知道在研究什么沙雕东西的星台君



最近人处于很佛的状态,每天忙完工作就只想学习点爱好或者玩玩steam,与世无争。(以前一时兴起挖的坑也都坑着不填)

晚上给自己充电的时候,兴趣点也是很歪,就像最近痴迷于风水的学习,经常是风水研究研究着又跑去研究民俗,民俗研究研究着又跑去琢磨阴阳道研究,一晚上飞快的就过去了,玩玩鬼泣5一天就这么和谐的过去了。

今天也是,下午刷着微博,看到一篇科普,说王八蛋来源自忘八端,八端源自对孔子教诲的总结,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听上去是很合理很靠谱,但我直觉到了一点——八端这个说法在儒家是有,但却是不常见的,文人都很少用的词,自然也很难流入民间成为俗语。

于是我就开始了漫漫的“忘八端”探索之旅。

2
明清小说中的“忘八”以及“八端”的来源考



詈语,也就是骂人的语言,作为古代文学中的常见糟粕现象,却为我们保留了古人的真性情和实在的民俗文化,而面对“王八蛋”这种词语的来源考,还是要顺着詈语学往下摸的

忘八一词,在明清时期的小说中极常出现,可以看做当时社会就已经流行这么骂人了。

就比如《金瓶梅》,《红楼梦》这样有名的名著,更是“忘八”一词的重灾区。

(希望教育部看不到我这句话。)

在《红楼梦》中出现忘八一词,共有19次,而且每次表达的意思也不太一样。

在《红楼梦语言词典》“忘八”词条中,有三种解释:

(1)乌龟和鳖的俗称;

乌龟俗称“王八”,亦作“忘八”“王”与“忘”谐音。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贾宝玉对林黛玉说:……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在此处,“忘八”并非骂人,只是说明“忘八”即负碑的石龟。

《红楼梦大辞典》对此解释为:“负碑的石兽为传说中龙子之一,形似龟,好负重,名赑屃。

《红楼梦》

(2)指妻子有外遇的人;

第二十八回中,宝玉、薛蟠、蒋玉菌、云儿在冯紫英家宴。宝玉提出行酒令,薛蟠的酒令是“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薛蟠接着解释道“一个女儿嫁了汉子,要当忘八,怎么不伤心呢!”第六十七回里,凤姐道,‘这个人还算造化高,省了当那出名儿的忘八。”这与第六十六回里柳湘莲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乾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乾净。我不做这剩忘八。”
《红楼梦》

这一条很重要,这说明在明清小说中,忘八本也就有着绿帽和污名化男性的含义在内,这也就很轻易的能驳倒王八蛋源自忘八端的说法。

(3)骂人的话。忘八蛋,忘八羔子等都是古老的骂人传统。

在《红楼梦》中,喜欢骂人“忘八”的主要有两个人:

一个是焦大,一个是王熙凤。焦大喜欢骂人“忘八羔子”,例如:第七回中,焦大恃贾珍不在家,因此就趁着酒兴,大骂大总管赖二,说他“不公道,欺软怕硬,有好差使派了别人,这样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没良心的忘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起一只脚,比你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把子杂种忘八羔子了。”《红楼梦语言词典》对“忘八羔子”的解释为:骂人的话,如说乌龟崽子”吧。

王熙凤除了骂人“忘八羔子”,还喜欢骂人“忘八崽子”、忘八蛋”。例如:第四十五回中,王熙凤骂周瑞家的儿子:“这样无法无天的忘八羔子,还不捧了做什么!”在第六十七回,贾琏养外室的事被王熙凤知道了,她破口大骂:

……凤姐儿听了,下死劲喀了一口,骂道“你们这一起没良心的混账忘八崽子,都是一条藤儿!打量我不知道呢。先去给我把兴儿那个忘八崽子叫了来,你也不许走!”……旺儿过来才要打时,凤姐儿骂道:“什么糊涂忘八崽子!叫他自己打,用你打吗!”……

凤姐听到这里,使劲喀道‘呸!没脸的忘八蛋!他是你那一门子的姨奶奶!”……凤姐儿听到这里,点了点头,回头便望丫头们说道“你们都听见了!小忘八崽子,头里他还说他不知道呢。”

从这些小说中的“忘八"詈语中,我们能看出忘八一词远比忘八端一词用的多,而且明清时期的小说中,王八蛋是直接用忘八蛋,或者忘八羔子来表达的,更充分说明了忘八端的说法的不靠谱。

包括在《金瓶梅》这部明初小说中,更是完全都只用“忘八”二字,从来看不到忘八端的说法。(不信你们自己用学术的眼光翻一遍《金瓶梅》全书)

包括八端之说,我们在儒家语境中分析,可以看到,其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世更多称之为“朱子八德”,是由宋代大儒朱熹所提炼而出的,即便是忘八这词真的指的是忘记这八个教诲,那么流传到后世,也更多会称之为忘八德,而不是忘八端。

比如小说《绣云阁》的第一三八回 “遣彩鸾空中捧诏 登八境座里谈元”中就有一句:“子自奉命临凡,脱胎三缄,坠入四害之乡,不忘八德之举。

而我们去查证,“八端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个说法,也会发现这似乎是清朝时期才流行的说法,比如清代小说《争春园》 第九回的“吴经略奉旨伐寇”就有一段:

“史通听了,大怒道:“谁是忘八?我同你是世交,因何 ... 一日宿娼,忘其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故为‘忘八’。这岂不是怪错了人?”

除了小说之外,各类清朝的学者型书籍也都秉持这种忘八个字的观点。

比如网上的忘八端考证文所最常引用的清代学者赵翼在《余丛考》的“杂种、畜生、王八考一章”说:《五代史》:王建少时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此又王八之称之所始也。《金史》亦有王八,与王毅共守东明,兵败被执。王八前跪将降,毅以足踣之。此则不可与王建并称为贼。明人小说又谓之"忘八",谓忘礼、义、廉、耻、孝、弟、忠、信八字也。”

又比如《坚瓠集》:詈人曰王八。盖后五代王建行八。素无頼。盗驴马。贩私盐。故人詈曰王八贼。今俗误为王覇。闻之故老曰。忘八。盖忘孝弟忠信礼义帘耻也。

又闻一人为一绅对曰。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礼义廉。众初不解。询之知为言语。忘八无耻也。

上面《坚瓠集》中的1234567这个对联,我们也能在《聊斋志异》中看到,

著说出自《聊斋志异·三朝元老》:‘某中堂,故明相也。曾降流寇,世论非之。老归林下,享堂落成,数人直宿其中,天明见堂上一匾云:三朝元老。一联云: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不知何时所悬。怪之,不解其意。或测之云:首句隐亡八,次句隐无耻也。”骂人“忘八”,即骂人“无耻”。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清朝时期的学者们就普遍认为忘八就是忘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这八个字,不过有的认为忘八指的是八个字全忘,有的认为是忘记第八个字。

而且这八个字怎么排列,清朝也有各种版本,不过若是在只忘记一个字的版本中,普遍都是耻字排最后,忘八就是无耻的意思。

而且八端的说法,远没有三纲五常什么的深入国人的人心,可以说在历史上基本上就没有流行过和造成多大的影响过,虽然出处可能比较早,在汉朝的《春秋繁露》中就:

此孟子之言,循三綱五紀,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愛,敦厚而好禮,乃可謂善。
《春秋繁露》

但是这里明显指的不是这八个字,指的是自己在之前的文里说的一些善端。

而且论到这八个字在儒家历史中的地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字总结排列,也远不如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的这个排列有名。

所以这个所谓八端,其实完全不该与三纲五常并列,不过现在的国学班都喜欢搞三纲五常八端这样的并列骚操作,因为听着比较有气势。

所以直接搜八端的科普,也就能搜到一大把。(但这其实也就是这些年才有的事情,信度娘得超生系列)

而且忘八是忘掉这八个字的说法,在清朝时也有人提出了异议,比如清代翟灏所著的《通俗编》中的王八词条:

王八

〔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七修类稿〕今詈人曰、王八。或云忘八之讹。言忘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不然也。

《通俗编》

比较靠谱的是,我们看《陔余丛考》,《坚瓠集》,《通俗编》中,在最前面的描述中都普遍都认为王八一词最早还是源自唐朝五代时期的王建。

北宋欧阳修所修的《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的记载,王建年轻时是无赖之徒,专从事偷驴、宰牛、贩卖私盐的勾当,王建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正巧第八,他同乡里的人叫他“贼王八”。故“王八”指的是五代十国时的前蜀主王建。

这种说法也相对靠谱,因为忘八这个词的流行似乎也就是唐朝后的事,在此之前是无见的。

目前少微君我个人所找到的最早的忘八记录,还是在《全元曲戏文》中,有一段

第三十九出天凑姻缘

【山坡羊】.........学生正染病间,被他父亲--也是王尚书--偶然遇见,夺回去了。(净)咳!这个天杀的老忘八!

《全元曲戏文》

至少能证明元时已经有了忘八一词,宋朝时不排除已经有了忘八的说法(王八一词是宋朝明确有了的)。

而且类似讥讽历史名人的这种民间诨号,还有比如“黄六”这次,指的是黄巢在六兄弟中排老6,靠诈骗为生,所以后来专门用黄六指江湖医生,黄六这个说法在粤语区至今还比较常见。(在广东,绿六同音。)

3
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



在上文中我们能看到,明清小说中其实就已经明确的有了“忘八蛋”“忘八羔子”这样的说法、

所以说是从忘八端再演变成忘八蛋什么的,纯属于脱裤子放屁的行为,其实古人早就发明了王八蛋这个词了。

甚至在明清小说里,还有直接的“忘八旦”这样的词。

比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 第九十七回 孝堂上伺候竟奔忙 亲族中冒名巧顶替
就有“... 是那一个没天理、没王法、不入人类的混帐畜生忘八旦干出来的!’”这样的记录。

忘八旦的旦,并不是误写的蛋,因为我们可以从清朝另外一则故事中看到,有人的江湖名号就是“忘八旦”,而且这则故事颇为有趣,讲的是一名戏子遭受欺辱的悲伤故事,出自《清稗類鈔》的《優伶類》:

想九霄屡受辱詈

想九霄即田际云,色艺兼优,风流籍甚,而屡为士大夫所辱詈,工部郎中龚才杰口角锋利,偶于会馆堂会中,见九霄至筵前请安,辄呼之为兔儿。九霄闻之,反身即去。是日九霄应唱之堂会戏,竟排而未唱。遣人往催,则语来人曰:「想九霄为供奉王爷之人,非尔等穷措大之玩具。」会馆中人竟无如之何。未几,龚竟为御史所劾,去官。文芸阁学士亦以其骄而恶之,尝詈之为忘八旦,称者谓此语可为想九霄三字之的对。其后竟以弄权纳贿,怙恶纵淫,奉旨拿办,忘八旦三字不意成为考语矣。

《清稗類鈔》

这个人在《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中也能看到,

田际云,梆子花旦,又名『想九霄』。少时尚姣好,中年拥肿,少风韵,艺亦平平。其人工于心计,组织玉成,编制新剧,颇能轰动一时。当时人以其名对『忘八旦』,可谓滑稽之尤。又有『李象寅』对『杨猴子』,皆絶对也。

大义都是讲的这名戏伶被官场人士所欺辱,被他们根据艺名取外号称之为忘八旦,然后当时的人们都拍案叫绝,而从忘八旦这个名字能够让大家都听的懂而且还叫好来看,说明忘八旦这三个字,大家是都在用也都看得懂的。

而忘八一词,到了民国时期也还是在用,《近代名人轶事录》中就有一则

“ 胡适与黄侃同宴,偶谈墨学,黄侃骂道:“今之讲墨学者,皆混账忘八。”胡嘿然无语。顷之,黄又曰:“就是胡适之尊翁,亦是混账忘八。”胡适大怒,谓其辱及先人。黄侃乃大笑曰:“且息怒,吾试君耳!吾闻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今君有父,何是以言墨学?余非詈君,聊试之耳。”举座哗然。”
《近代名人轶事录》
不过呢,这里的忘八一词又是回到了辱骂男人的意思之上,而不再是文绉绉的忘耻什么的了,所以我们还是要看一下王八一词是怎么被污名化成了绿帽的近义词的。

王八蛋为什么会成为骂人的话?首先要理解古人对乌龟的看法。

晋朝《博物志》:龟纯雌无雄,与蛇交通而生子。

所以乌龟是没有合法父亲的,从此引申出了不少骂人的词汇,如:王八蛋,龟儿子。

当我们骂一个人王八蛋的时候,实际意义是说他是野种。和“忘八端”这种毫无来由的解释没有任何关系。

人们常骂人为“乌龟王八”,这是同义连用,“王八”就是乌龟。因此,要想弄清楚“王八”或“王八蛋”为什么是骂人的话,必须先弄清楚乌龟为什么又叫“王八”。网上的科普都说,王八和乌龟的关系是来源于《史记》,但是仔细一翻就会发现二者完全没有关系。

《史记·龟策列传》载:“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一曰北斗龟,二曰南辰龟,三曰五星龟,四曰八凤龟,五曰二十八宿龟,六曰日月龟,七曰九洲龟,八曰玉龟。”

PS:第八种是“玉龟”,而不是“王龟”,显然称乌龟为“王八”,跟《史记》也是没关系。

实际上,可能 “忘八”、“王八”就是民间对单纯的乌龟的俗称,没有什么特别文雅的来源。

明代郭勋编的《雍熙乐府》中有一首《叨叨令兼折桂令》,就将“龟儿”和“王八”连在一块,用来指同一种人:“虾儿腰,龟儿辈,玉连环系不起香罗带;脊儿高,绞儿细,绿茸毛生就的王八盖。”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说:“今人以妻之外淫者,目其夫为乌龟,因以龟之俗称呼之。”可见,骂人为“忘八”、“王八”,实际上就是骂人为“乌龟”。由此可见,“忘八”、“王八”是乌龟的俗称,“王八”二字是正确的写法。


所以不要再给王八蛋这词贴金什么,源自于忘八端了。
还王八蛋一个王八蛋的粗暴本意,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不过呢,语言学的含义基底本就是流沙,你看清朝的时候,忘八=忘了耻字就是一度的成为了标准释义。

所以有时候,这种东西真没有啥考证的意义。

纯粹就是我强迫症,犯了病。

但考证这个小王八蛋东西,是真的好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