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位将军?不顾师长反对,两次“独断专行,使全军避免覆没危险

 兰州家长 2020-01-20

红军在长征中最惨烈的一战,莫过于湘江战役;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最为悲壮的一支部队,莫过负责为两个庞大中央纵队殿后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

在湘江战役中,负责断后阻击任务的红三十四师,被国民党军队重重包围,部队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重伤而死。

其实,在另一翼的阵地,有一支肩负着与红三十四师同样任务的部队——红3军团第4师,但由于第四师政委黄克诚将军的一次“独断专行”,使得第4师逃脱了部队全军覆没的结局。

1934年12月1日黄昏,湘江边的山麓上,有一块阵地已是千仓百孔,向人们展示着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激烈程度,而守卫这块阵地的,正是红3军团第4师。

在战争间隙,一场激烈的争论在红4师师长张宗逊和政委黄克诚之间爆发了,大敌当前,两位主要的军政领导为何不是同心抗敌,反而搞起了激烈的争论呢?

二人争论的事情非常简单,那就是“部队到底该不该马上撤退。”

师长张宗逊认为,“上级的命令是固守此地,没有新的命令下来之前,我们必须在这里坚持下去!”

师政治委员黄克诚认为,“我师任务是掩护中央纵队渡过湘江,12月1日下午,中央纵队从界首渡口完成了渡江,任务已经达成,因此不应该继续滞留此地,必须尽快撤离。”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撤”与“不撤”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关红4师生死存亡的决定。

其实,就在张宗逊和黄克诚激烈争论的时候,国民党正在调兵遣将,对红4师的包围圈即将完成。

结合当时的形势来谈,第一,红三师掩护部队渡江的任务已完成;第二,国民党的重兵包围圈即将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马上组织部队撤离,是非常正确的决策。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张宗逊不可能不知道当时形势的恶劣,那他为何还要固执地要坚守阵地呢?

这与当时的政治氛围有很大关系,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红军军事顾问、共产国际代表李德一向要求红军不惜代价,死打硬拼,留给一线指战员的自主权非常小。

如果一线指战员稍有违背,就会被扣上“右倾”和“动摇”的大帽子,生性刚烈的张宗逊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戴上一顶这样的帽子,这就导致了在是否及时撤退的问题上,张宗逊难以下定决心。

按照当时的体制,在重大问题上,政委具有决定权。就在二人争执不下之际,深知张宗逊性格的黄克诚摘下了自己那副深度近视镜,坚定地说道:“你迅速指挥部队撤离,去追赶主力,一切由我负全部责任。”

实践证明,黄克诚将军的决定相当英明,就在红4师撤离不久,国民党军两个主力师和一个主力旅,形成钳形攻势,气势汹汹地扑来,但由于红4师撤离及时,国民党军的这两个师和一个旅扑了一个空。

在不久之后的龙胜县境内两河口阻击战中,黄克诚将军再次“独断专行”了一次,命师政治部主任张爱萍带领一支部队先撤走,交替掩护师主力撤出战斗。

通过这两次“独断专行”,黄克诚把所有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使第四师得以避免全军覆没的危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