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益的两首七绝,借物寓意,不愧为唐诗中的珍品

 江山携手 2020-01-20
春暖花开的时候,天朗气清,微风轻拂嫩黄的柳枝,青草绿叶、桃红李白,装扮着大地,愉悦着身心。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树林里、屋檐下,也飞来了可爱的小燕子,更为美好的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刘禹锡曾有诗寄物咏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另一位诗人也吊古伤今,感慨万千。下面介绍的是李益的两首七绝,借物寓意,不愧为唐诗中的珍品。
隋宫燕
唐代:李益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隋炀帝是一个极其荒淫嬉游、奢侈腐化的昏暴皇帝,他在位13年,曾3次带了妃嫔、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下扬州游玩,耗尽民力、财力,给广大劳动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当他第三次要下扬州时,大臣们一再谏阻,他不但不听,反而把那些进谏的大臣一个个杀掉。
他在大业12年到扬州后,全国到处都燃起了农民起义的烈火,使他再也不能回到洛阳和长安,他只好龟缩在扬州苟延残喘。大业14年,在行宫里被他的部下宇文化及用白绢缢死。唐代贞元16年,诗人李益曾客游扬州,见到当年炀帝的行宫遗迹,非常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的七绝《隋宫燕》。
对燕子来说,南国的春天美丽适意。这里气候温暖,春光明媚,食物很多,所以春天一来,燕子也就及时归来。它们双双对对,在春光中翩翩飞舞,欢乐歌唱。可是诗人笔下的燕子,却在呢喃的悲啼,“燕语如伤旧国春”,好象伤感那隋宫逝去了的芳春。原来这燕子,不是一般的燕,而是隋宫燕;旧国,就是隋王朝。
原来伤感是由眼前的情景引起,“宫花一落已成尘”,宫花寂寞地开放,转眼便已凋谢,化为泥土,而且这样的景象已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此情此景,它怎能不感伤呢?这首七绝正是通过“隋宫燕”所见的一切,反映出了隋宫的寂寞、冷落,抒发了诗人对隋王朝的衰亡之感,写得很有情致。
诗人吊隋亡的七绝,还有下面这首诗也写得很有情致。《汴河曲》
唐代;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诗的前二句进行对比,“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汴水碧波荡漾,缓缓东流,堤岸上春柳随风飘荡,显出无限柔情,两岸花红柳绿,到处一片生机。汴水依旧东流,春色仍然无限美好,但岸边的隋宫却早已化作尘土。
后二句着重描写长堤(即隋堤,是隋炀帝为了游玩而修建的)上的杨柳。“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春风一来,杨花随风飞舞。全诗极写汴河的凄凉景色。末句的“愁杀人”三字,充满了诗人对隋家王朝衰亡的感叹。
这首诗与《隋宫燕》一样,也是诗人客游扬州期间所作,吊古之情相同。所不同的是,前一首主要是托燕以寄慨,这一首主要是借杨花以抒情。而两首诗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感叹,景中寓情都是完全相同。
吊古伤今、借物寓意,都是诗家常用,诗人所处的时代,正是李唐朝廷昏暗、内忧外患严重、危机四伏的时代,我们读了这两首诗,自然不难理解诗人为李唐王朝忧心忡忡和鉴戒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